4月5日
对于青年民族音乐演奏者来说,文化修养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功夫在诗外”,触类旁通,其他艺术门类的学习与浸染都有助于提高艺术修养。有时练习中碰到瓶颈,百思不得其解,偶然会在诗词中得到启发。民族音乐的身后其实是更大的传统文化的背景。文史哲等知识结构的建立,有助于理解乐曲背后更深的人文含义。书法,绘画都有助于提高审美观念和艺术品味,和民乐演奏独有的气韵和留白等处理方式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在文化修养方面,很多艺术大家,为我们后辈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引领作用。我们年轻一代需要沉淀的还有很多。
俞逊发先生
说到乐之大者,俞逊发先生是我心中绕不过去的前辈笛家。不仅他功力深厚,笛艺全面。更因他充满大气,往往简单一,两音就有无比说服力,让人在他的笛声中感受到最直接的人文。虽斯人已去,喜欢他音乐的朋友和笛界后辈仍对他的作品念念不忘。听起乐团长者回忆,他年轻时的刻苦用功,遍访名师的求知精神,在戏曲院团耳濡目染的短暂深造,被选拔进艺术国家队等经历造就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姑苏行》,我曾长期临摹,在句句效仿中感受到他对艺术的严谨细致。昆曲演奏对手指技巧运用以及气息的起承转合有很细的讲究,学习过程中我由衷感叹、钦佩他对昆曲如此醉心的推敲琢磨,几乎到了装饰音多一下或少一下都影响旋律流畅的精准把握。运气行句,气韵生动,每一个长音都有与生命应接之感。对音色把控更让听者有古城遥思,时空轮转的情韵共鸣。每隔一段时间学习,都会有新的收获,受用无穷。
苦练、用心对于这位笛家的追求来说,其实还是远不止这些。更在于他对生命,自然,历史的思考。他的艺术也在“自然之中有生意”这句话中展开了全新的人文思考。正因为有了自然,人世的起落无常对他而言有了新的感悟,《秋湖月夜》《琅琊神韵》两首作品也就此诞生。两首乐曲意境直追唐宋诗意。此时俞老师的演奏中,不再显示他出类拔萃的技术,温润通透的音色。看似单纯平和,在控气和音色上却需要深厚的功力。将生命融入自然大化,不带一丝烟火气与他所追求的大道至简,大象无形等老庄哲学理念有关。向听者呈现了有生命意境与中国自然哲学相应的作品。笛声中,有种人生独在,朗然澄澈,人生沉浮有如宇宙尘埃般的寂寥,也有应对大化一切原本来于无,又复归于无的萧索与洒脱。
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共澄澈。
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宋人张孝祥的这首词,是《秋湖月夜》最初的意境,也是俞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与写照,他也通过音乐让诗心真正回归到现实。
上海民族乐团成立至今已走过七十个年头。乐团一直以来追求永无止境、精致深刻的优质演奏,致力于提供听众难忘的听觉经历与环境。这条道路任重道远,历代先人从没有哗众取宠,也从不孤芳自赏。前辈们用一生的时光,在器物面前,甘当垫脚石、引路人,传承一声悬命的人文精神。我们短暂的一生在千年器物面前都是过客,那刹那的存在,如水滴般映照历史长河的痕迹,那短暂的时光便是永恒。这是一条充满意义及喜悦之路。传统艺术不是博物馆里的藏品,它需要活着,有生命力。古老文明延续到今日,自有超越时间的智慧。
金锴
上海民族乐团笛子声部首席
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评论
与我们一起分享你的音乐生活吖~
留言评论点赞排名第①名的观众
将随机获得乐团文创小礼物1份哦~
留言活动时间
截止至年4月12日
(小礼物将在疫情好转后送到它的主人身边哦,
愿我们“艺”起前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