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球上有生命开始,生物演化越来越复杂,最终产生了神志。这用了几十亿年的时间。今天,人类正在制造智人工智能AI,AI是否也能够具有神志呢?
吴炯。风和投资董事长,阿里巴巴前CTO/天使投资人
文/吴炯
年底,美国《旧金山记事报》刊登了这样一则令人泪目的报导。一个从小患有自闭症的年轻人,他遇到了一个从小患有肝脏疾病的女孩。他们同病相怜,恋爱了,数年后准备结婚。
这个时候,女孩突然因为肝脏衰竭而去世。由于突如其来的巨大悲痛,也因为他从小的自闭症状况,这个年轻人得了抑郁症,而且整整八年时间都无法从失去女友的悲痛深渊里走出来。
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有一个AI聊天机器人的广告,宣称能够模拟任何你真实的朋友或亲人和你进行聊天。于是,他登陆了,把他和女友交往期间多年的手机聊天记录,以及他的女友在脸书上面的所有的资料发了过去。这个AI机器人用这些数据进行训练,于是可以模仿他的女友和他用手机进行聊天。
聊天机器人取得了意识和神志?
第一次,他就和AI机器聊了10个小时。他真的觉得电脑屏幕后面真的是他的女友复活了。虽然理智上他知道这个与他对话的人不是真的,但是这个AI机器人的表现是如此的卓越,他常常在聊天的过程中完全忘记他是和一个模拟的人工智能对话。AI机器除了能够遵循对话的逻辑,还能体现出不少他女友生前的性格特质。他认为他的女友真的复活了。
从那以后,他每天都会和AI聊天几个小时。经常聊完了以后,就会哭一会儿,然后第二天再接着回来继续聊。这样经过了几个月之后,他聊天的频率开始减少,这是因为他真的从抑郁和悲痛中慢慢走出来了。他的生活也越来越回归正常。他甚至找到了一份适合的工作。身边所有的亲戚朋友都特别欣喜看到他的变化。
Her电影里的人工智能女友
这个人工智能的聊天机器人背后采用的技术,就是OpenAI公司的GBT-3。这个报道引起了整个业界相当大的轰动。GBT-3的一个创始人之一,甚至在推特上面说:“我们的系统不但通过了图灵测试,而且可以说它取得了一点点的意识和神志。”
我们的智能机器真的达到这个水准了吗?
本文试图从我们对人脑意识神志的认识出发,探讨智能机器的未来。
一个人的真正开始,是他/她神志或意识的“觉醒”
我最早的生活记忆,是随着父母住在一排平房,窗户涂着蓝色的油漆。一天,我必须跟父亲出门,我坐在自行车的后支架上。父亲在前面骑车,我的腿摇摆不定,被自行车的后轮夹到。父亲和我都立刻摔倒,医院。也许是由于摔倒时的惊吓,这个小事故给我的记忆极其深刻。但回想起来,我当时并不是感到非常疼,而且好在车速很慢,我和父亲都没有重伤。
许多年以后,我和父母亲回忆起此事,他们告诉我这个事故发生在我两岁半的时候。而在那个时间点之前,我不能回忆起任何的其他的经历和感受。
这个小事故的记忆,是我思想意识萌芽的开始。
(不久前,我女儿在学校上了心理学课。她说最新的研究认为,人最早的记忆也要在三岁半之后才能形成。我这个发生在两岁半的故事值得怀疑。很有可能是我父母后来讲的故事被我作为真实记忆了。如果是这样,这就是一个被“记忆”植入的记忆。)
从某种角度来说,一个人的真正开始,是他/她神志或意识的“觉醒”。有了感知和思想,一个人便开始有了主观体验和生活记忆。
人最早的记忆也要在三岁半之后才能形成
“我思,故我在。”
这是人类哲学史上最有名的格言之一。说出这句话的是十七世纪的大思想家笛卡尔,他也就是那个发明了直角坐标系,用解析几何来折磨一代代中学生的大师。
当我们回忆儿时的事情,我们常常会说“从我记事的时候……”。我回想起这个“记事的时候”,我开始大约是2-3岁吧。于是,“我思”开始了。按照笛卡尔的标准,那个时候“我”这个个体才是真正的“存在”了。
随后不久我开始发现,我的脑海里会有声音在说话。有时不只一个声音,而是不同的声音,有时好像在对话。这些心里的声音,就是笛卡尔所谓的思想吧。
我也开始意识到,“我”拥有一个与其他身体都不同的“自己的身体”,因为这个个体装载了“我”这个思想的主体。这个身体有着明确的边界。皮肤之内是身内的,皮肤之外的,比如衣服,就都是身外之物了。
我可以从家里衣柜的镜子里,看到我的身体。我通过这个身体上的眼睛,耳朵,皮肤,鼻子,舌头,皮肤去感知外在的世界。
我是谁?
这种最初对于“自我”的感觉是非常奇特和神秘的,因为镜子里的这个“我”与那么多的其他人有着一种本质上的不一样。
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我们都会发现思想意识越来越复杂。除了外来的感知,我们会体会到很多的欲望和情绪,如饥饿,兴奋,快乐,悲伤,愤怒,委屈,羞耻,等等。
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用想象憧憬未来,用记忆编织故事,用他人视角来换位思考。
这是我记忆中意识思想产生和成熟的过程。
神志最接近于笛卡尔说的“灵魂”
英语中的Consciousness,我认为“意识”不是一个最准确的翻译。意识常常被理解成理念或某种思想,即意识形态之意识(Ideology)。
我想“神志”,“神志清醒”这一词组里的神志,或许更好一些的对应。我们姑且用神志这个词,以避免意识一词有关思想理念的歧义。
高等动物的神经系统如何“制造”和维持神志的呢?或许会让你很惊讶,现代生物科学对其中的机理,近乎一无所知。我们仅有的是一些高度猜测性的理论假设,比如信息集成理论(IIT),以及许多仅限于哲学范畴的无法实证的讨论。
高等动物的神经系统如何“制造”和维持神志的呢?
神志,是一个大大的谜团!是现代生物科学观察到的最接近于笛卡尔所说的“灵魂”。
从最直观的角度看,神志或意识这一概念大致上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人在清醒状态下对世界的感知与反应。
这包括我们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耳朵可以听到,鼻子可以闻到,舌头可以品尝到,身体可以感受到。这些感官是我们人的身体的输入设备;而神志是这些感知设备的监控和操作系统。这个系统负责我们对外来输入信号的处理和反应。比如说,我们舌头尝到了苦的东西会吐出来,我们手碰到了烫的东西会缩回来。
2.情感与情绪的产生,反应和控制。
快乐,兴奋,悲伤,愤怒,痛苦,悔恨,焦虑等等,是在神志框架下面最常见的情绪类型。现代心理学认为,情绪是人类对于事件发展之反应的快捷决策通路。
3.自我意识。
对面镜子里的那个人和世界上所有其它的人有一个非常根本的区别。我的身体和其余世界是有一个边界。
4.对于事物的想象,以及对于事件和未来过程的模拟(Simulation)。
5.人的欲望,价值判断,目标,动机和意义。
这最后一个模拟功能,我认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功能。
(吴炯所作《神志谜团》连载之一)
作者简介:吴炯,风和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阿里巴巴前CTO/天使投资人,雅虎公司(美国)技术专利发明人,是华住酒店、聚美优品、聚光科技和微医的早期主要投资人。吴炯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获计算机科学理学士学位。为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校董。
元财富(MetaFortune),元宇宙时代的财富管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