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几乎一切伟大哲人的思辨,都曾受到过梦的启示。本文比较了庄子与笛卡尔关于梦的不同理解,提出庄子的“梦”指向了一个“道通为一”的境界:生命的世界在开放的心灵中得到无限全真之呈现。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
——庄子《齐物论》
“我想你一定经常听人问起,如果有人现在当场就问,究竟我们是睡着,我们所有想的东西都是一个梦,还是我们醒着,彼此清醒地谈话,你能给出什么见证呢?”
——柏拉图《泰阿泰德篇》
“最后我还考虑到,我们醒时心里的所有那些思想在睡着时也照样可以出现,而那时却没有一样是真的。既然如此,我也就下决心认定,那些曾经进入我们心智中的东西也统统跟梦里的幻影一样不是真的。”
——笛卡尔《谈谈方法》
大圣方有大觉(资料图)
几乎一切伟大哲人的思辨,都曾受到过梦的启示。
庄周梦蝶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常说“人们只是在梦中生活,唯有哲人挣扎着要觉醒过来”。在印度哲学文献《奥义书》中论述了人的四种状态,即醒觉、梦、无梦睡眠、与梵合一的超验状态。
直到近现代,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笛卡尔也用梦来论证其普遍怀疑的方法论。更有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出版《梦的解析》一书,其中曾这样描述“梦”在古代人精神生活中的影响:
究竟我们是睡着?还是清醒着?(资料图)
“就我们所知,古人都以为梦有重大的意义和实际的价值;他们都从梦里寻求将来的预兆。古代希腊人和其他东方民族出兵时必带一详梦者,好像今日出兵时必定带侦察员来刺探敌情一样。亚历山大大帝出兵时,最著名的详梦者都在营里。”
“梦”对古代人的精神生活和近现代哲人对经验知识的质疑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庄子哲学中的梦与”道通为一”
梦是构成庄子精神世界的一大要素。在庄子的梦幻世界中,“梦”可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大树和人之间(“栎社树”见梦于匠石)、动物与人之间(“神龟”见梦于宋元君),甚至发生在人与髑髅之间(“髑髅”见梦于庄子)。
昭彻,见独,同于大通(资料图)
这些谲怪吊诡的“梦”以虚幻经验的形式宣泄着庄子的情绪,无不表达着庄子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及在现实中难以诉求和满足的“愿望”。庄周化蝶的梦意在以一种怪诞吊诡的方式,穿透生命世界深层的“物化”本质、在物我玄冥的开放心境中体验“道通为一”的生命本相。
栎社神木与匠石的梦意在划分出不同生命的价值观,表达“散木”无用之有大用的生命感悟。大圣之梦通过模糊“梦”与“觉”的界限,解构了常人对世界认知的方式,意在表达“大觉而有大梦”的生活认知。
《庄子》文本中一再通过“梦”的方式颠覆现实世界的有限性,诉求开放心灵的自由理想,以达到“昭彻”、“见独”、“同于大通”的逍遥之境。
笛卡尔哲学中的“梦”与上帝存在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被黑格尔成为“近代哲学之父”,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则奠基于“普遍怀疑”的主张之上,由此,他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思想。
我思故我在(资料图)
笛卡尔的哲学起源于普遍怀疑。目的是在为建立一种全新的哲学基础而扫清障碍,破除传统的迷信与虚妄信实,把哲学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