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笛前景 >> 正文 >> 正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课文重要考点归

来源:笛 时间:2024/12/4

考点一、作者朱自清

朱自清:号秋实,字佩弦,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曾在中学任教,后来任清华大学教授。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品主要有《绿》《背影》《荷塘月色》等。

考点二、常考字词

1.常考注音

应和(hè)酝酿(yùnniàng)捉迷藏(cáng)薄烟(báo)水涨(zhǎng)抖擞(sǒu)黄晕(yùn)嘹亮(liáo)巢(cháo)

2.重点解释 

朗润:明朗润泽   

卖弄:炫耀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尽早安排好。

考点三、整体分析

1.课文结构:

盼春——绘春——颂春(赞春图)

绘春是全文的重点,包括五部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考点四、问题探究

盼春:

1.“盼望着,盼望着”叠用“盼望着”,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

2.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拟人手法,表达喜春之情。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突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绘春:

一、春草图: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春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钻”字表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突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

3.“嫩嫩的 ”写出了小草的质地;绿绿写出了小草的色泽;“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出了小草的长势。

4.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一个“逼”字,写出了在春雨的滋润下,小草特别的青。

5.“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通过人们在草上嬉戏玩耍的情景从侧面衬托了春草勃发给人的欢乐。

二、春花图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句话中,一个“闹”字,写出了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突出了花多和花香的特点。

静: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动:蜂飞蝶舞

三、春风图

运用多种感官:

触觉:像母亲的手抚摸(温暖)

视觉:鸟安巢(欢悦)

嗅觉:各种气息(芳香)

听觉:鸟鸣、笛声(悦耳)

四、春雨图

春雨的特点:

1.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春雨多,经常。

2.“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比喻、排比的修辞,突出春雨多、细、密的特点。

3.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突出了春雨的轻盈的特点。

4.“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突出了春雨的滋润万物润,绿亮的特点。

5.“春雨图”出写雨之外,还写了叶绿、草青、灯、人和房屋,写出了雨滋润万物,气氛和平安静,表达了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6.“春雨图”的写作顺序:

静景——动景;物——人;近——远。

五、迎春图

“迎春图”的写作顺序:

由景及人,描绘了人们喜迎春天的热闹图画。

颂春

1.如何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

引用俗语告诫我们要抓住大好时光,趁早打算,奋发向上,努力工作。

2.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三段?

这三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点,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

3.最后三段顺序能否颠倒?

最后三段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天比喻成“娃娃”“小姑娘”和“青年”,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进程。因此顺序不可以颠倒。

考点五、课文主旨

本文抓住春的主要特征,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争荣的景象,抒写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欣喜、热爱和赞美之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