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笛前景 >> 正文 >> 正文

误入芦花深处

来源:笛 时间:2025/1/21
和缓的秋风,吹开了芦苇,吹出了一片独属于秋天的颜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又到了芦苇摇曳,芦花纷飞的时节。在这样的时节里,秋有了诗的味道,“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黄”“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秋风忽起溪浪白,零落岸边芦荻花”秋日的黄昏,斑驳的夕照下,江边成片的芦苇随风摇曳。那倔强、那萧瑟,是“江芦叶叶生秋思”的零落,是“蒹葭依玉树”的清冷。秋光深处,这被《诗经》传唱了千百年的“最美的野草”,给了人们秋日最后的浪漫和美好。在陇南市区白龙江畔,大片的芦苇拔地而起,它们依水而生、随风而逝,秋意浓时,萧瑟之意不可避免,偏芦苇不以为意,用丛丛蓬软的芦花,染得江畔一片浅赭如烟。误入芦花深处。飘飘悠悠茫茫,好似雪花飞扬。如梦如幻风光,游人醉倒芦苇荡。一阵江风吹过,就那一眼,就那一瞬间,伴随着白龙江的悠悠流淌,悠扬、宁静、别致,流淌着无法言说的韵味和美感,仿佛置身于一幅诗情画意之中。芦苇既不是草本,也不是木本,而是一种多年水生或湿生的禾本科植物。《本草纲目》记载,芦苇初生时为“葭”,开花前为“芦”,花后结果实则为“苇”。“茎秆直立长细毛,长长穗子空心苗”说的就是芦苇。芦苇生于江(河)畔,装点了无数浅滩,风雅了每个秋天的野草。生命力较强的芦苇,因叶、茎、根部具有通气组织,被用作水面绿化、净化水质、沼泽湿地的首选。芦苇荡不仅可以调节气候,还可以涵养水源,使其形成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芦苇之微小,却因这份不屈不挠的存在,浩荡起来,支撑起无数鸟类的生存和繁衍。芦苇全身都是宝,叶、花、茎、根、笋均可入药。四季野趣生长的芦苇,终能邂逅人间的万般美好:它的茎杆坚韧,纤维含量高,自古以来就是造纸的最好原料。不仅如此,芦苇的空茎古时被用作制造乐器——芦笛,芦苇茎秆内部一层薄薄的纤维组织,制成笛膜,正因为有了它,竹笛的声音才有了中国式的天籁之音。芦苇还被用来编织草席,于是便有了席地而坐。粽叶,就是芦苇的叶子,北方大多数地区每逢端午采下鲜叶,包成粽子,一苇芦叶似在诉说着端午节满满的“仪式感”。深秋之后,每见芦苇,心里总是不止地欣喜。很难想象,芦苇那么柔弱的植物竟然顶风斗雪,成为秋日里一道独特的风景。芦影摇曳的那一瞬间,好像全世界都轻盈了起来。它朴实,没有娇艳的身影、没有沁人的香气,有的只是它那一分清高,那一分安静,那一分空灵,无不透着原始般的单纯,丰盈了整个秋冬的神韵。邂逅芦花,实属缘分。误入芦花深处,与芦花来一场不期而遇的欢喜。在这里,小陇提醒大家,芦苇一般都生长在低湿地或浅水中,大家观赏芦花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哦!你还知道陇南有哪些地方适合遇见芦花吗?欢迎在评论中和我们分享!(文图/姚琴)编辑:赵凌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