讣告
中国共产党党员, 笛子表演艺术家、音乐教育家,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陆春龄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年5月22日8时53分,医院逝世,享年97岁。
兹定于年5月26日上午9时30分在上海市龙华殡仪馆(漕溪路号)银河厅举行陆春龄教授告别仪式。
特此讣告。
陆春龄教授治丧工作小组
年5月22日
需代办花篮者请与退管会或民乐系联系。
联系人:
参加告别仪式的同志,可于年5月26日(周六)上午8时30分在上海音乐学院内乘车前往。
----
请知会:
今晚SMG艺术人文频道(上海)各栏目将以不同的形式缅怀人民音乐家、一代宗师、中国笛王陆春龄先生。20:00《倾听》笛声悠悠陆春龄,20:30《艺术之旅》谁家玉笛暗飞声:《可凡倾听》陆春龄专访,22:00《纵横经典》敦煌国风:民乐名家陆春龄。
----
陆春龄先生专访
10:08陆春龄先生演奏片断
陆春龄,年9月14日生于上海,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笛子表演艺术家,中国笛子一代宗师。有“魔笛”“神笛”“笛王”之美誉。
陆春龄教授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实践形成独特的艺术流派,他不仅整理改编了《鹧鸪飞》《小放牛》《中花六板》《行街》《梅花三弄》等名曲;还创作了《今昔》《喜报》《江南春》《奔驰在草原上》《普天同庆》《练兵场上》(笛子协奏曲)、《月下思亲人》《节日舞曲》(巴乌独奏)、《天和》(箫、笛协奏曲)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乐曲,并创作了大型的笛子与男女声大合唱的协奏曲《抗震救灾精神放光芒》,这是陆春龄教授深受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甘肃舟曲以及美洲海地等重大地震和自然灾害中人们奋起救灾精神感染而写的新作品。
陆春龄教授的作品集中反映了建国以来各个历史阶段人民的思想、情绪、愿望和利益,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精神风貌。这些作品引人入胜,令人神往,赏心悦目,感人至深,给人们以真善美的享受。他亲身经历国内外许许多多的艺朮实践,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人民独立广场为10万人演出,当地报社评论道“枪声不能维持秩序,笛声征服了10万观众”。医院、矿山、农场、部队甚至深入街道里弄小区为一个人作专场演出。他始终为人民而创作,为人民而演出,其情其景感人至深。
陆春龄教授在笛子艺术领域的重大贡献和成就,受到了党和人民的赞誉与肯定,并获得众多荣誉:年,荣获首届上海文学艺术奖;年,一曲《鹧鸪飞》及《梅花三弄》荣获中国首届金唱片奖;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文化艺术突出贡献奖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年,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拉法叶市获荣誉公民称号并被授予金钥匙奖;年,荣获上海市老有所为精英奖;年4月,荣获《中国民乐终身贡献奖》;陆春龄教授于年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丝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年8月,荣获国际中华文化艺术交流展演协会、香港国际音乐家联合会终身成就奖;年11月,荣获中国文联、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的第七届中国金钟奖终身成就奖;年,荣获上海市委宣传部授予的上海文艺界终身荣誉奖;年,荣获共和国杰出艺术家奖;年3月,受鼎艺华乐团邀请在新加坡环球大剧院演出,获美国纽约世界终身成就奖;年7月,荣获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第七届荣誉委员奖》。其事迹被《中国人名大辞典》(当代人物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功臣大辞典》《中国当代高校教授大典》《劳模风采》等收录。
陆春龄教授自上世纪50年代起,先后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第五、第六届政协委员,上海市第三、四、五届人大代表。曾作为上海及全国劳动模范多次赴北京参加全国文教群英会。先后八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人民音乐的文化使者”,受到邓小平、江泽民等中央领导的关怀。他先后访问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受邀赴港澳台地区演出,同胞之情尤为浓郁,其笛子艺术的学术讲座更为同行所称道。他善于吸纳中外民间笛类乐器的 精华,极大丰富了中国与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增进了各国人民的友谊,被誉为“人民的音乐家”。
陆春龄教授培养了无数海内外竹笛艺术人才,以人为本,德育至上,孜孜不倦地传播着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生命不息,笛声长鸣,“愿为人民吐尽丝”是他的毕生座右铭。
媒体视角
“中国魔笛”陆春龄
《上海滩》杂志王晓君
首次登台激动得泪流满面
年9月14日清晨,陆春龄出生在满是菜田的上海环龙路(今南昌路)钱家塘。他的父亲陆金生是一位浑身没有音乐细胞的花匠,叔叔陆山男却是一位民间艺人,笛子、箫笙吹得都很好。每逢喜庆日子,陆山男会组织一些人在家门口吹拉弹唱,自娱自乐。久而久之,附近的人们便称他们为“陋巷乐队”。陆春龄从不错过“陋巷乐队”的演出,他挤在人群中仔细聆听,幼小的心灵早早便种下了音乐的种子。
在“陋巷乐队”中,有个叫孙根涛的皮匠,对江南丝竹中的笛、箫、笙、二胡、琵琶、三弦等乐器都很精通。他见陆春龄喜欢,便高兴地收为徒弟,教陆春龄吹笛。那是年,陆春龄才6岁。孙根涛教徒十分严格,从指法、气口到力度都要求甚高,不允许陆春龄有半点偷懒。行话说:“一年入门,两年登堂,三年入室。”在孙根涛的细心调教下,9岁的陆春龄已能吹出很多名曲,还加盟了“陋巷乐队”。
年4月4日儿童节,陆春龄受到邀请,在西藏路南京路口的一家商业电台,吹奏了一首《虞舜熏风曲》,在“陋巷乐队”里引起不小的震动。由于家境贫困,陆春龄早早地就走入了社会,他当过祥生出租车的司机,目睹了十里洋场的繁华;他在江南造船厂当过车工,挨过日本“拿摩温”(工头)的棍棒;他踏过三轮车,顶着寒暑奔波在上海各条街上。陆老感慨地说:“我从16岁到30岁,整整15年里换了不知多少份工作、多少个老板。要知道在旧社会,失业就意味着饿肚皮。为了填饱肚皮,我们全家每天都生活在汗水里,挣扎在社会的 层。”
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了。陆春龄经人介绍加入了工会,到工厂企业建立业余民族乐队,不仅参加演出,还辅导工人排练。
爆发后,陆春龄加入了支援前线的队伍,被分配到华东空军后勤部卫生处开大卡车,主要任务就是把伤病员运送到当时位于邯郸路江湾五角场的卫生所。陆春龄尽职尽心,把车开得又稳又快,深得领导赏识,不久便被调去开大型救护车,专接从战场上下来的重伤病员。陆春龄说:“当年开车时,我是既高兴又备感压力。高兴的是,我能为亲人解放军开车,能为抗美援朝贡献出一份微薄的力量。同时我也感到责任重大,因为我手中的方向盘掌握着战士们的生命……”
在艺术道路上,陆春龄也找到了知音。他白天开救护车,晚上为战士们吹笛、教笛,成了战士们的贴心朋友。在逸园(今文化广场)举办的抗美援朝音乐会上,陆春龄 次登台为近万名观众吹奏《小放牛》。明快流畅的笛声,将村姑的俏皮和牧童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博得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他记忆犹新地说:“谢幕时,我已经激动得泪流满面,不知对观众说些什么好,只会向他们鞠躬。我心里明白,我的笛声被大家认可了,我的艺术道路走对了。”
毛泽东与陆春龄等演员合影
习仲勋笑道:“听你的笛声是我有耳福”
年5月7日,受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国民族乐团的邀请,陆春龄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一场笛子独奏专场音乐会。这天,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在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的陪同下,也来观赏了音乐会。陆春龄演奏了《喜报》《今昔》等多首拿手曲目。演出结束后,习仲勋上台祝贺陆春龄时说:“我特别喜欢你吹的《今昔》,你用笛子的语言说出了新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和欢乐心情。”
《今昔》确为陆春龄创作的经典之作。该曲一开始曲调欢快、流畅,如山歌般优美,抒发了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中段笛声较为低沉,以叙事曲调表达压抑悲愤,仿佛在回忆解放前水深火热的日子。前后的强烈对比,突出了《今昔》的主题。
陆春龄说:“演出结束后,习仲勋还热情地邀请我到他家做客。说实在的,在大首长家做客,我还是 次。”那天,习仲勋竟亲自在家门口迎接他,非常热情,平易近人。落座后,陆春龄再次感谢习仲勋同志在百忙之中前去观看他的音乐会。习仲勋笑着说:“你请我,我能不来吗?你是我们国家的文艺之宝,能听到你的笛声是我有耳福。”坦诚、亲切的话语,一扫陆春龄原先的拘谨,与眼前的大首长开心地交谈起来。临别时,习仲勋反复叮嘱陆春龄:“要坚持党的文艺方针,多为人民演出好作品,要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创作更多老百姓喜欢听的作品。”这句话,陆老至今还记得很真切。
习仲勋与陆春龄亲切握手
台湾老教授建议全场起立鼓掌致谢
自年起,陆春龄五度访问台湾。他说:“在台湾的日日夜夜,总被热烈的场面感动着,至今历历在目。”
陆春龄 次踏上台湾的土地,就感到特别亲切。在当晚的音乐会上,陆春龄为台湾同胞吹奏了15首曲子。临近结束时,观众席上一位96岁高龄的老教授走上舞台,面向观众,激动地说:“大陆艺术家今晚把全部的看家本领都献给了我们。我一边听一边想,我们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要文化交流,要思想交流,这场演出本身就是 的体现。我们光是轻描淡写地鼓掌一下,就行了吗?不行!我建议,全体起立,向大陆的艺术家们再一次鼓掌致谢。”全场观众立刻起立,继而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这时,老教授转过身来,向陆春龄深深地鞠了一躬。陆春龄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上前与老教授紧紧地握手。
接着,陆春龄再以一曲《友谊之歌》答谢台下的观众。有一对上海籍的老夫妇,拉着陆春龄的手说;“我们太喜欢听你的笛声了。祖国的音乐太美了,我们可以不吃肉,但不能不听养育我们的中国音乐。”
陆春龄在台湾山水间吹箫
96岁的陆春龄接受采访时谈笑风生
资讯来源:上海音乐学院及网络
设计:Joanna
编辑:沈黉婕、彭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