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着做减法,是人一生一世的事情。
人是最易着迷的动物,常常陷于痴迷而不可拔。“天高不为高,人心才是高”是对人欲之无止最通俗、最形象的描述。有没有知止、“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的?有!但那是圣人,且得在七十岁之后。这不是我辈所能企望者。故《礼记》开篇即为“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其中主要的意思之一,就是劝导人们节制欲望,学做减法。
学着做减法,得自青年始,甚至自幼年始。幼年、少年时,识见有限,思想不成熟,做减法得父母引导;到青年时期,三观初步形成,就应该自己学着做减法了。
我幼年与少年之际,社会大氛围是“破四旧”,文化被置于批判、排斥之中,每学期只两本极薄的课本;除此之外,家中有一本《幼学琼林》,字为铅印繁体,用当时报纸包着做封皮,让我啃得不亦乐乎;青年时期社会氛围有所转变,对知识的要求是“又红又专”,那时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与欲望极为单纯又简朴。可是,即使是在如此“简朴单纯”环境之中,欲之不止,亦有苗头。
当时,一位堂舅是下乡知青,擅长吹笛子、拉二胡。在乡村寂静的夜间,笛声、二胡声是那么的清越悠扬、如泣如诉。我开始跟着他学拉二胡,吹笛子。一段时间后,将一曲《赛马》便吹得全,拉得完,一支《不忘阶级苦》吹得眼眶湿,拉得泪满脸,而《东方》与《大海》,更是能边拉边唱,摇头晃脑,物我两忘。鼓脸的笛子呆面的琴,于“鼓脸”“呆面”全不在乎。
不久,我又迷上了激越宏亮的唢呐。一位帅气的堂叔,唢呐吹得极好听,村里红白喜事,都有他的身影。每逢此时,我便亦步亦趋地跟在他的身后,缠着要学。唢呐最完美的是要能一口气能将一段曲调吹完,不能出现间断停歇,多短暂也不行。这其中的关键是要会“驳气”:在鼻孔进气的同时,嘴中要保持出气。看着叔叔鼓着的两腮,吹着悠长清越的曲调,感觉特别的美。苦求蛮缠之下,叔叔终于告诉我一个练驳气的法子:用一节稻草秆,插入一杯水中吹,保证在鼻子吸气的时候,嘴中在吹气,使杯里气泡不断。稻草秆孔隙小,只要气鼓得足,容易做到鼻吸嘴吹,熟练之后,吹唢呐时也可驳气了。
一日晚饭后,我就端着一杯水,拿着一节稻草,独自进房练习,吹到两腮疼痛也不肯停休;直到深夜,才做到在吸气的同时,杯中的水仍在翻滚鼓泡,有了吸、吹同时的感觉。母亲用平常轻易舍不得用的红糖泡了一杯水端了进来,父亲跟在母亲的身后,轻轻地说:“一技精,呷终身。”
我看了看父母,低头喝完那杯糖水,腮真的就不那么痛了,强忍着泪水不让父母看到,低着头就上床睡了。体会到母亲的心疼与父亲责备,尽管嘴里没说,但我从此不再碰唢呐;如果没有人要求,也不会吹笛子,拉那拉得如“拉锯”的二胡。
我开始缠着经常为社办企业出差外地的父亲给我买书,结果只得到几本《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样板戏剧本,说是没看到有可买的书。好在我于一位伯伯那儿求得一套上下有檀木板、两边串着绸带夹紧的石印六册本《绣像全图东周列国志》,在一位老师那里软磨硬泡套换到小说《林海雪原》,加上家中的《幼学琼林》,让我度过那漫长的寂寞时光。
学着做减法,有利于成年期立身立业。这对于资质一般者之如我辈,显得尤为重要。年恢复高考后,我有幸上了大学。基于愚钝,我选择了自幼与之为伍的农业。在学校,我心中眼中,心心念念的只有所学专业,甚至参加工作后亦然。
工作后只有一点不同,即在白天交农友于田间,晚上码文字于灯下,把白天看到想到的东西,结合自己的知识,写成科普文章寄给电台与报纸杂志,除此几无旁骛。我的专业是植物保护,就是告诉农民怎么打药喷药,怎么防病治虫。那些年,看到自己写的东西在报纸杂志上不断登出,听到在各级广播电台甚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农村广播节目中播出,心中有了一丝丝幸福的满足。
限于资质,我做不了太多的事,减去了太多的其它,但总算紧紧地抓住了打药治虫这一件事,并且做好。在治虫这事上,工作第二年在我所工作的区里做到了我说的为准,第三年在工作的市县成为事实上的发言人。从第五年起,组织上就将每年指挥农民打药治虫的事,全交给了我主持,直到接近退休。
这一生,我总算在一地做了这一件事。
如果不是父亲从小就教导自己做减法,如果不是我记住父亲那句“一技精呷终身”,愚笨如我,也许,此生会一事无成。
学着做减法,老年之后才能愉悦轻松。临近老年,自己不能再做专业上的事了,一下子便四顾茫然,不知所之。
迷茫中自己于网络空间四处溜达,流连忘返:曾同时兼做四五个论坛的版主,在不同的网络平台做了七八个自己的小窝,更成了一只沉迷于追文的网虫,最盛时追文达十几部之多。虚拟空间,我成了一只四处翻飞的鸟。
不用工作了,没有感觉轻松,而是身与神更疲惫、更劳累。累到极致我才想起,原来自己竟忘了父亲的教诲。
于是,我开始减!戒了追文,只保留一个小窝,留任一个版主;手机上只徘徊于一两个APP之间,朋友圈只留下亲人、同学、朋友与有数的熟人。
一个愉悦轻松的我又回来了:有了晨跑夜步的劲头,有了练字读书的时间,有了弄菜做饭的兴致……减法一做,形神俱爽,浑身轻松。于是,也有了回顾唠叨过往小事的念头。
老骥伏枥无须赶,念念叨叨只为来。以切身之事成此短文,就教于大家。
本文来源:红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