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笛前景 >> 正文 >> 正文

从无奈之举到主动选择直播间成文艺演出第

来源:笛 时间:2023/5/7

  

  青年竹笛演奏家谭伟海是一位盲人。他凭借精湛的竹笛演奏技艺加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先后登上北京残奥会开闭幕式、广州亚残运会闭幕式等舞台。

  三年前,疫情来了,演出停了,这让新婚不久的谭伟海经济压力一下子大了起来。

  为缓解经济压力,谭伟海开始了直播,成了一名民乐主播。“这两三年,直播的收入除了每月还房贷,还能有积蓄,我也能在孩子教育上投入更多了。”谭伟海直言,直播大大地改善了他的经济状况,同时也让他在直播间这个舞台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像谭伟海一样的网络主播还有很多。不久前,抖音直播发布《抖音演艺直播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演艺类直播打赏收入同比增长46%,超过6万名才艺主播实现月均直播收入过万元。

  直播间正在成为文艺演出的“第二舞台”

  近年来,越来越多线下演出开始探索线上直播等“云模式”。

  今年7月,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的获奖剧目《醒·狮》原计划在成都进行线下演出,但出于突发情况,演出临时以一元票价转为线上直播,吸引了超过万人次付费观看。而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年全国舞蹈类演出场均票房不过13.8万元左右,场均观众约人。

  时隔近4个月,回忆起直播取得的成绩,《醒·狮》总编导钱鑫仍然感到激动不已,他坦言:“那件事让我们深深认识到网络的力量,今后我们要多去了解它、拥抱它。”

  直播间正在成为文艺演出的“第二舞台”。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戏曲、乐器、舞蹈、话剧等演艺类直播,在抖音开播超过万场,场均观看人次超过人,相当于每天都有近9万场中等观众规模的演出在抖音上演。作为对比,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统计,今年五一假期,全国演出场次总计约场。

  小众非遗在直播间觅得“知音”

  在中国境内人口只有三万多的少数民族京族,有一种特色乐器“独弦琴”,年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去年起,京族女孩赵霞开始在直播间演奏独弦琴,打赏收入除了让更多人了解独弦琴,更丰富了她的收入来源。

  戏曲主播林蜜蜜,创办了北京首家民营黄梅戏剧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线下演出一次次取消,林蜜蜜把剧团“搬进”直播间。靠着戏迷们的点赞和打赏,林蜜蜜不仅能够维持剧团运营,还以剧团的名义资助了4个孩子学习黄梅戏。“除了养‘团’糊口,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直播间里有不少人因为我的演出成了黄梅戏的新粉。”

  通过网络直播,小众的非遗在直播间里重新找到“知音”。

  大量非遗的涌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网络直播的内容生态。在直播间听戏曲、赏民乐、看演出渐渐成为新潮流。而优质演出内容又反过来吸引了更多观众。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仅抖音平台演艺类直播累计观看人次就同比增长了85%。其中,各年龄段网友对传统文化类演出展现出不同偏好。00后爱看相声,80后喜欢听古筝,90后、70后、60后则对粤剧、豫剧、黄梅戏等戏曲类演出情有独钟。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李彪表示,直播打赏的外溢效应对于小众、濒危的艺术种类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助力濒危非遗演出再现活力,有助于演艺生态的多元化、多层次发展。

  从“无奈之举”到“主动选择”

  中央民族乐团的青年扬琴演奏家周婷婷,与同伴一同经营抖音账号“扬琴CP”。今年7月开播以来,这对组合已经吸引超过10万观众。周婷婷介绍,选择进行网络直播,一方面是由于疫情防控期间线下演出减少,希望通过直播重获舞台和观众;另一方面,则是希望把专业的扬琴演出带给音乐厅外的观众。

  无论是谭伟海,还是周婷婷,当初选择网络直播,或多或少都是一种疫情导致的“无奈之举”。而如今,网络直播正在成为艺术家、艺术机构的“主动选择”。

  近三年来,以国家京剧院、中央民族乐团、中央芭蕾舞团等国有文艺院团为代表的艺术机构,频频开展网络直播活动。周婷婷所在的中央民族乐团,就有位艺术家在直播平台上开通了网络直播。

  抖音直播运营负责人袁思会介绍,如今在抖音直播间,不仅有大众熟知的流行音乐演唱会,也有来自国家京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方昆曲剧院等专业院团带来的京剧《风华正茂》、话剧《雷雨》、曲剧《茶馆》等经典剧目。过去一年,入驻抖音的国家一级演员带来超过场演出直播,来自上百家专业演出机构的余场表演在抖音直播先后登场。

  李彪表示,专业演艺从业者和文化演出机构的入驻、开播,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普惠,推动了艺术普及的区域平衡。同时,线上访问的随机性、高覆盖率等特点,可以让演艺类直播辐射到以往线下演出难以覆盖的群体,为演艺行业带来新观众。

  (本报记者韩业庭)

(光明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