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跟爱情根本就毫不相干吧?
毕竟,数学严谨、讲究逻辑和理性,一提起它,我们就想到加减乘除、点线面体或者各种公式定理,而提起爱情,最不讲道理,讲究感性,跟着感觉走就对了。看起来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东西,什么时候它们也扯上关系了?这还得从一个很久之前的爱情传奇说起。
据说在欧洲黑死病大爆发之时,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流浪到了瑞典,并成了瑞典一个小公国的公主的数学老师,时日依旧,彼此心生爱慕,国王得知后勃然大怒,笛卡尔被遣返回国。此后,他就开始给公主书信传情,但是公主并未收到,都被国王拦截了。直到有一天国王看到来信就是一个数学公式,他看不懂,但估计跟爱情无关,于是就把信破例给了女儿。没想到擅长数学的女儿立刻心领神会,将信上的r=a(1-sinθ)在纸上优雅地画了出来,一个神似爱心的图形跃入眼帘。
原来这就是数学家独一无二的表白方式。后来公主当上女皇,派人去找笛卡尔时,才知道那是笛卡尔的最后一封来信——他回国不久就染上了黑死病。
这段跟数学家有关的爱情是不是相当浪漫?不过后来被证明是杜撰的。这会不会是哪个数学爱好者编造出来的“美丽谎言”?而且这人要么还单身,要么就在恋爱上屡战屡败,就好像蒲松龄写的聊斋里那些美丽的女子,不管是女人、女鬼还是女妖,不约而同地爱慕着穷苦书生——蒲老先生自己就是这样的身份,可能正好是缺什么惦记什么。
在一期电视节目里,有个数学铁粉就说他当初听了笛卡尔的故事之后,也依样画瓢给自己喜欢的女孩写了一封只有公式r=a(1-sinθ)的信,他指望这一招能给人家留下深刻印象。万万没想到,那女孩正好数学很不行,敏感地以为他在故意为难她,他的告白就这样来了个滑铁卢。
不过,也有成功依靠数学在爱情这一仗上翻身的。大学时有个计算机系的同学,包括数学在内的各科都很优秀,只是在跟人相处上略木讷,有一次喜欢上一女孩,好不容易跟人家搭讪,眼看着进入了尬聊模式,这时他发现她手里拿了本高数,就赶紧找话题:“你在看数学啊?我高数还不错的。”女孩眼神一下亮了。她正在准备考研,发愁心仪专业的数学要求。现在,他们的孩子已经可以同时打好几瓶酱油了。你说,万一这女孩也是数学牛人呢?没关系啊,不是正好可以切磋切磋?
就数学本身来说,除了笛卡尔那浪漫的“心形线”,还有一些悲伤的故事,比如两条平行线一直相伴却永远不会相遇,好像存在于不同平行空间里的两个爱人,我知道你在,就是无法碰触,怎么努力都不行,可以说是彻底的无望。反比例函数比平行线还惨,平行线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戏,而反比例函数总是希望满满地去接近坐标轴,却永远无法真的到达。有希望再让你体会绝望,这种打击才是真厉害。
数学之于不擅长这门学科的人,它就好像很作很讨厌的苏大强,再怎样他还是苏明玉的亲爹,苏明玉再反感还是承担起照顾他的责任;就好像打游戏,总会遇到一些难缠又恶心的角色,为了升级,你不得不继续应战。所以,当年或者如今还是学生的你,为了不被它拉下太多分,不得不硬着头皮不停地刷题、做错题集。
数学对于擅长它的人,完全是不一样的面目:它是他们最忠实的学科爱人,将他们与其他人的分数远远地拉开,在这场无声硝烟的战场上占据最有利地形,还为他们拉来物流、化学、地理等可靠的盟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