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笛前景 >> 正文 >> 正文

2首以笛子入诗的唐诗,第一首你一定背过

来源:笛 时间:2025/3/20
笛子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在八千年前的远古时期,已出现用动物骨头制成的竖吹骨笛。在汉朝时,又出现了竹制横笛,相传是汉武帝时期的外交家张骞,出使西域后传入的,当时的人称这种笛为“横吹”。汉代之后,世人将竖吹的箫和横吹的笛统称为笛子。“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笛声悠扬、婉转缠绵的特点,能勾起人的思乡之情,特别是羁旅异乡之人,闻笛声而思乡,然后表达出来成语言文字。而下面这2首诗歌,就是以笛子入诗的唐诗,抒写思乡之情的诗作,第一首你一定背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这首诗是初中必背古诗。诗歌作于李白辞亲远游11年后,当时他在洛阳,因笛声的触动而写下了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古诗开篇的“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点明了时间,是春天的夜晚。大意是,不知道是谁在吹笛,笛声随风飘扬,传遍整个洛阳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传遍洛阳城的笛曲,正是《折杨柳》,笛声充满了离别伤情,无论是谁听到,思乡之情都会油然而生,也包括诗人自己。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古诗作者李益,擅长绝句,与白居易、刘禹锡、韩愈等诗人同时代,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这首诗抒写了边塞将士浓浓的思乡之情。古诗开篇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了边塞环境,因边塞环境寒气逼人,所以诗人将回乐峰前的沙地,说成“雪”,“受降城”外的月色也冷清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不知道从何处穿出凄凉的芦管(笛子)声,使得每个久戍不归的征人,向故乡眺望,表达心中的思乡之情,当然也包括诗人。品读完以上两首以笛子入诗的唐诗,对于李白所写的那首古诗,你有没有背过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