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柜台里,二胡、琵琶、笛子、箫、口琴、脚踏风琴及锣鼓小镲等,很是齐全。精于各种乐器的营业员胡爹,不时调弄京胡、拉上一段“西皮”,吹上一曲箫、笛,会吸引不少人驻足聆听、观望。
哆瑞咪发哨拉西打乱了就不识谱无奈往南巷出口成冂型的三面柜台,主要经营纸张及各种文具。因为有我们爱玩的小皮球、玻璃球及插了钥匙上紧发条鸡啄米和小人翻单扛的玩具……学习需要的钢笔、蜡笔、作业本等,这里也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不识谱,耽误了二胡、琵琶的应有作用。通往二楼的楼梯道很宽,二楼转角往下扶梯面约20公分。我们跨上扶手,身体伏在上面,由着梯子的坡度向下滑,同龄不少的小朋友竞相效仿,虽有点危险,却很好玩,感觉不比学校“司令台”后县直幼儿园的木滑梯差。兴冲冲滑下,再冲上去又滑下来,百滑不厌。
由此上得二楼,百货公司地段都是木地板、紫红色油漆把地板漆得发亮。贴西面和北面成L型、清一色的玻璃柜台内,陈设着被面床单、枕巾枕套、蚊帐毛巾等,物品面前的价目标牌上明码标价。花式花样不是很多,看上去甚至有些土,但货真价实。
看着这样的床单,不禁想起那票证年代。这些物品也同样不是有钱就能买到,像被面床单、还有不怎么透气的纱布蚊帐等,都是要布证的。
这里的柜面,也可说是当年的奢侈品柜台。过去的大多人家,只能买买枕巾、洗脸毛巾等不要布证的小件,家里即使有床单这样的大件,也仅在过年时才铺一下。平常都是旧床单或旧布罩罩就对付了。
这样毛巾看着土气,却洋溢着种喜气。往东是打通墙的东坎公社大楼,因为楼盘层高不一样,往东必须上跨约30厘米,才能到达最热闹的棉布柜。
整个二楼一眼尽地,感觉地方很大,一溜向东和东墙边也呈乚型的柜台,有实木、还有比八仙方桌面还大的玻璃柜台,展示新款样布。
这样的布料很素雅,时兴过。柜台后靠墙无窗处都是扁平的立柜,里面排列着整整齐齐的黑、白、蓝、黄和各样花布。
柜台对面高高呈半圆形的收款处,十分引人注目,收款台与对面柜台的上方拉起了数道铁丝,像太阳放光芒一样散开了去。
此样收银方式离我们而去五十年每根铁丝都穿上单耳的铁夹子,营业员交款写上条,注明应收钱数和布证,举手夹到夹子上,用手或小木棍往前一拨甩,“呲”的一声,夹子一赤溜地就到了收款处。
收银员取下夹子上的票证,做好记录,找回票款,再带着“呲溜”声被推甩回原处。很忙的时候,两个收款员同时操作,只见铁夹子来回地穿梭,非常有意思。
百货公司对面街景当年各项物资都很紧张,棉布和粮食尤甚。衣食父母官们面对落后的生产力,在人口众多、供小于求的景况下,疲于应付,确实无能为力,国家实施计划供应也实在是无奈之举。
大河无水小河枯,国亦如此,家也同理,每人一年也就几尺布票,不够一套衣裳,小人则更少。大人只好给大的小孩多做些,于是就有“新老大、旧老二、破破烂烂给老三”之说。
老街照片不能忘了东街头百货大楼的棉布柜台与布店的经营都有一样的诀窍,虽然卖布不短尺寸,但量布的手法有一定关系。用尺子扯紧了与松垮些,量后会不会放个半寸一寸的,都是买布人眼盯着的事,所以营业员很吃香。
买布的人一般都往熟识的营业员处扯布,同学刘福祥的父亲刘四爷与我家沾点亲,多次拜请留点零头布或折扣布。好在我们弟兄四人都差不多大,多照大做,少照小裁,此时作为老三的我才有了穿新衣的机会。
百货公司斜对面的正茂巷当年,“半线卡”、“洋大粗”类的布打折后省钱又省布票,也多少解决一些穿衣的困难。百货公司每到卖口面宽的布,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柜台面前都是人,拥挤不堪。“刘四爷哎……“李大姑”、“张二爹”的,被叫的营业员都不知答应哪个好。
人头上交钱、接布,一忽啦就卖完了,买着的高兴,捡着了便宜。买不到就抱怨着,像吃了大亏,因此营业员虽吃香也得罪人。
阜东浴室成危房已经被拆除当年,营业员闲着或盘点时,把裏在比布匹口面稍宽木板上的布,散放到柜台前的地上,然后重又裹在木板上,使劲板一板,主要目的将布抻抻长,防止蚀寸。
老街向西的延续老百姓也因为钱、证的困难,就买较便宜的白布或上说的“洋大粗”,再买些染料自染或送到染坊去染成蓝黑或灰等颜色。做好后的衣服,容易掉色、缩水大且皱巴巴的不甚好看。
现在东街中部地段,小商品生意很好。布店是大楼内人气最盛之地,小时候我们不买布,但经常去那里,主要想从南墙收银处旁的通道上三楼顶台去玩。
瞄眼望着公司办公室里的大人,不敢惊动,蹑手蹑脚径直上至楼顶,登高远望,前河、洋桥及向南的景象尽收眼底,心胸也豁然开朗。
从东向西望去,能看出去好远。年左右,全县第一台、我表舅张锴自己组装九吋电视机的天线就安装在这里。
百货公司在计划经济年代很重要,是人们心目中公家的单位,价格合理,经营状况之好,有如现在滨海的“大润发”。
此处饼店,还是老街里模样。公司的外围环境也很好,几个大玻璃橱窗和六个大门洞前的热闹,笔者在滨海风云录《史上有关东坎老街的最全记录》中有过详细记载,不作重复叙述。
老百货公司伴随着我童年的成长,很深的记忆让我感到很值得回味。现在的百货公司早已没了往日的风光,连产权都被我原滨海电厂一同事家族买走,成了私人房产。
据说将保留还有一半的百货公司和东街所有店面都成了嘈杂、乱糟糟东坎小商品市场的一部分,与垄断、兴旺的百货公司年代相比,有点惨不忍睹。
老东坎的西街已成过去,百货大楼的存在,还给老街人留了一些念想。当作遗存,修复保留也可能是个价值所在。否则,它的命运还会远吗?.12.20.
东坎未来新景观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