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笛资源 >> 正文 >> 正文

新十一孔笛解决半音阶音准,笛子也能齐备十

来源:笛 时间:2022/9/3
丁传明介绍新十一孔笛

卢旸

笛子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流传应用地域广泛,品种多样,其中,于上世纪50年代出现的六孔定调笛被当今演奏者广泛使用。然而,六孔定调笛七音位设置缺少半音孔,演奏变化音较多、转调频繁的作品时难度较大。年起,山东艺术学院教授郝益军引领课题组,在六孔定调笛基础上研制新十一孔笛,并于年获实用新型专利。新十一孔笛基本保持传统笛子形制,持笛手型自然,加开半音孔,齐备十二音,解决了半音阶音准、音色和指法复杂的问题,易于演奏近现代音乐作品。近日,课题组经反复试制确定十二音全部指法,编制了新十一孔笛指法表。

传统笛演奏现代作品有局限

20世纪以来,为了使中国笛子健全半音,专家学者提出了增加音孔、按键等诸多改良方案。20世纪30年代,丁燮林研制“十一孔笛”,十个手指盖孔,加之左手食指根部盖一个音孔,此后众多改革方案皆受其启发。其中就有蔡敬民的加键笛子“新竹笛”。

此笛子六个主要音孔无键盖,增设十个按键,十二音齐备且扩展了音域。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六孔定调笛,此笛针对均孔笛不符合十二平均律的问题而研制。音孔位置依据筒音作Do指法音程关系设定,改革突出点是在均孔笛基础上,对二三音孔的音程关系做了调整,重视第二音孔和第三音孔之间的半音关系;其第六音孔全开时并未与筒音形成准确半音关系,音偏低。在近现代音乐作品表达上较均孔笛方便很多,至今仍被多数演奏者广泛使用。

六孔定调笛,又称传统六孔笛,乐器六音孔,加一个筒音,为七音位设置,是我国近现代笛箫史上最为成功的改良成果,为笛子艺术事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六孔定调笛存在着音阶不完善、音准问题突出、音位设置不统一、音准调校标准有待规范等问题。其发展缓慢、难以符合时代需要的问题日益突出。”大连艺术学院副教授丁传明表示,六孔定调笛音准训练难度大周期长,半孔音音色难以控制且与全孔音音色统一度差,部分技巧演奏受限。

“一直以来,笛子的音准都是很头疼的问题,这与笛子使用天然材料制作有关。”丁传明介绍,笛子制作虽有理论数据支撑、调音器辅助,但因其天然材料的特殊性,每一支笛子管壁厚度、密度、锥度、内径等皆不相同,音准调校过程是调音师吹奏、调校往复进行的过程,同调笛子音孔大小、位置大体相同,但又不完全一致。几乎每位调音师都能制作出自己可以吹准的笛子,但是由于调音师演奏方法不统一,甚至部分调音师未系统学习过笛子演奏,于是出现了同一支笛子音准与否评判不一、难以定论的现象。

20年8项专利

“研制一种新型笛子,即是历史责任,也是当代音乐和演奏者的需要。”年起,在郝益军、丁传明共同引领下,山东艺术学院、大连艺术学院、杭州音缘乐器厂三方联合组建课题组,开展笛子改良研究工作。传统笛子的诸多不可控问题也源于制作工艺。以往制作笛子,一把笛刀、一把孔位模尺、一个调音器便可完成笛子制作大部分工作,工具设备精度不高。对此,课题组为笛子制作专门设计、制作了内径测量仪、吸尘工作台、笛塞调校尺、内壁清理刀等设备。

年7月,课题组研制实用十孔笛子,在定调六孔笛基础上,加开左手大拇指音孔、小拇指音孔;右手大拇指音孔、小拇指音孔,加之筒音,为十一音位设置。年,课题组在实用十孔笛子基础上,把左手中指原一音孔改良为一指双孔,十一个音孔、加之筒音,十二音音位设置齐备;此后又将双手食指音孔后移,解决了小拇指音孔、无名指音孔同时打开音准偏高的问题,研制实用十一孔笛子。年,在实用十一孔笛子基础上,将右手中指、大拇指指所控音孔位置对调,解决了原大拇指所控音孔偏小、音色差、持笛手型不自然的问题。笛体左手中指盖孔位置增设椭圆形下凹面,左手中指所控双音孔皆位于凹面内;一指双孔的两个音孔在各自音孔相对应的边缘设置弧形光滑斜面,消除左手中指在所控两个音孔之间往复运动时的阻塞感,解决了实用十一孔笛子左手中指所控音孔演奏中的困难。改良成果在实践中检验,发现问题后再次实验制作、解决问题、申报专利,如此往复。二十多年来,课题组先后取得实用新型专利8项,参与改良相关课题7项,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

新笛推广遇难题

新十一孔笛不加键、大体保持传统笛子形制,不影响笛子传统技巧运用、持笛手型自然,加开音孔,齐备了十二音音位设置,解决了演奏半音阶音准难以控制、音色统一度差和指法复杂的问题,大幅降低了音准训练难度,既可演奏传统音乐作品,更易于演奏变化音较多、转调频繁的近现代音乐作品。自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以来,新十一孔笛应用到大连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的课堂教学和民族管弦乐团演奏之中。

新十一孔笛不改变笛子传统演奏技法,但由于增设音孔,指法、持笛手型等较传统笛子有所不同。多数演奏与教育工作者习惯了传统笛子演奏,使用新型笛子势必要适应新指法,曾经熟练掌握的作品用新指法重新练习有一定困难。众多笛子演奏者习惯了用六个手指盖孔、四个拇指辅助持笛,盖孔的手指经过长年练习灵活度高,认为将十个手指全部运用到笛子演奏中会影响手指灵活度。“闲着四个手指不参与音阶演奏的同时又苦于笛子音阶不全,这个问题是值得思考的。乐器设计符合人体工学的前提下,四个手指运用到笛子演奏之中是可行的。”丁传明介绍,新十一孔笛指法,尤其超高音区指法修订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综合考虑笛子管壁厚度、密度、锥度、内径等因素,课题组反复试制,于近日明确了十二音全部指法,编制出新十一孔笛指法表。

除了改良成果推广困难重重,“改良意识、试验制作设备、团队建设、经费支持等皆为改良工作推进的难点。”丁传明说,很多演奏者认为改良是乐器厂工作范畴,而厂家多以制作传统乐器为主,偶尔做定制乐器,也只是按图纸或客户要求施工,受科研能力、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改良意识淡薄。这是笛子改良工作难以推进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笛子改良,涉及物理声学、乐器材料学等多学科知识,需组建科研团队做长期研究,但是跨学科、长期从事改良工作研究实施难度较大。

年,大连艺术学院为课题组提供学术、经费、科研环境等多方面支持,创建大连艺术学院竹笛改良工作室,年挂牌成立大连丁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深入研究笛子改良并推广普及新十一孔笛,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实践、公司运营有机结合的研发模式。接下来,为新十一孔笛编写教材、创作作品、提升表现力,是课题组的工作重点。“没有任何乐器形制一成不变,也没有任何乐器适于演奏所有乐种。传承民族音乐精髓,与世界音乐文化融合,是中国笛子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丁传明希望有更多的律学、声学、乐器材料、工艺等学科的专家学者们加入笛子改良的队伍,为国乐发展作出贡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