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辉哥谈情感
希望我的文字,能陪你成长,伴你春秋。
苏格拉底说:
人啊,你要认识你自己,要认识到自己的无知。
很多人每天为生活奔波,忙忙碌碌,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而活,该怎样去活。
也从未停下脚步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该往哪个方向走。
甚至多年以后,仍未真正看清自己,能力在哪里,优势在哪里,只是每天被生活赶着前行。
认识自己,是迈步向前的基础;承认自己无知,才有学习的动力;知道自己无知,方是大学问。
认识自己,才能看清自己
约翰·保罗说:
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自己的渺小。
生活中一些人并不是这样的。
他们总是夸夸而谈,显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也总是自不量力,明知不是自己所擅长,非要上前尝试,最终碰得头破血流。
有些明明可以凭自己脑力就能解决的事,却偏偏要用蛮力;而可以用力量解决的事,却又在不断用脑。最终事倍功半,浪费时间。
不认识自己,所以看不清自己;看不清自己,便使不上力,发挥不了自己的优势。
认不清自己去做事,那叫逞能,认清自己而为,那叫尽责。
蜀将马谡才智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经常接见并和他谈论,对他非常器重。
诸葛亮北伐时,让马谡去镇守街亭,并将一切都给他安排好。但是马谡对自己不了解,看不清楚自己能力,盲目自大,总想着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于是他按照自己想法,占据高地和敌方打仗,对方的将领虽没有他机智但是经验丰富,果断截断蜀军的水源,之后下令放火烧山,导致蜀军就此大败。
马谡丢掉街亭逃回营地,诸葛亮见状气愤不已。因为马谡之前立过军令状,虽有万分不舍,但诸葛亮还是挥泪斩了马谡。
诸葛亮知人善用,但马谡自己不了解自己,反送了卿卿性命。
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才能看清自己;
知道自己长处,明白自己短处,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
人生路很长,坎坷很多,多花时间琢磨自己。
承认自己无知,才能虚怀若谷
乌申斯基说:
只有正视自己的无知,才能扩大自己的知识
大多数人或许会接受别人说他无才、无能,绝对接受不了别人说他无知。
一旦有人说他无知,必然恼羞成怒、暴跳如雷。
其实,这个世界本就是个无穷大的世界,在浩瀚宇宙中,人类何其渺小,何况是个人。
人类的起源就是从无知开始的。因为一无所知,才会拼命学习,学习如何适应世界,再到如何统治世界,最终到如何改造世界。
无知,并不等于愚蠢,也不是愚昧,只是把自己永远置于一个空杯的状态,时刻去学习,去接纳各种知识,为自己所用。
约翰·皮尔斯说过:
“意识到无知才使我们充满活力。”
自满的人,永远不可能进步,只有认识自己的无知,才能虚怀若谷,不断前进。
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万人对他敬仰,他却说:“我只像一个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谈起自己时说“真像小孩一样的幼稚”。
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
人越智,越无知
威.罗杰斯说:
每个人都是无知的,只是表现在不同方面罢了。
愚蠢的人,绝不会无知,因为他的认知就在自己脑海,不会为任何人改变;
狭隘的人,也不会无知,因为他的世界只在眼前,每天重复,早已了然于胸。
智慧的人,才会感到无知,因为他的眼界很远,视线很宽,需要的知识包罗万象,研究的未知世界太多,于是便觉得自己无知。
智者的无知早已经越过了愚蠢和狭隘之人的有知,因为他站在了更高的高度,才有了无知和恐惧。
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伟大学者,但他声称自己学习得越多就越发现自己无知。
一次,一位仰慕者问他:“您学问那样广博,竟然感叹自己无知,这是不是太过谦虚了?”
笛卡尔回答道:“哲学家芝诺不是解释过吗?他曾画了一个圆圈,圆圈内是已掌握的知识,圆圈外是浩瀚无边的未知世界。知识越多,圆圈越大,圆周自然也越长,这样它的边沿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越大,因此未知部分当然显得就更多了。”
仰慕者不禁竖起大拇指,连连称是。
一个具有无知之智的人,会以张扬有度的态度,不断反思自己,随时准备放弃自己原有的见解和信念。
他也会以宽容的胸怀,随时准备接受新的见解与主张,或以包容的态度,对待他人的理想和生活方式。
所以,人越蠢,越知足;人越智,越无知。
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意识不到自己无知。
每个人都不是百科全书,也不是生活宝典,不可能完美无缺。
所以,看清自己,承认自己无知,明白自己哪里无知,方能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活得通透。(End)
既然看到这里,就点个赞吧!
作者简介:辉哥,一个一直在奔跑的中年大叔,希望用自己笨拙的文字,去敲醒那些昏昏欲睡的人。
#情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