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时,一天中午收工刚回到青年点,山下就有个社员来到山上,大声喊着我的名字,我赶紧跑过去,他给了我一个纸条,告诉我:“这是学校宋老师让交给你的。”
我打开纸条,一行漂亮的大甩字,是宋老师的的笔迹,“今天中午你和刘老师来我家吹横笛”。
咦,什么意思?“吹横笛”,不是去吃饭?疑惑中,知青同学逐渐地围了上来,都在看着纸条上的字,研究着“吹横笛”的意思。
突然,一个男同学大声说:“我知道什么意思了。”
只见他快步走到青年点的食堂边,捡起了上午劳动摘得玉米,一边扒着玉米皮,一边比划着,他把扒好的玉米,横着放在嘴边,如吹笛子似的:“吃烀苞米就是吹横笛,宋老师让你们俩中午去他们家吃烀苞米。”
这顿比划和解释,让我们恍然大悟,“吹横笛”就是吃烀苞米。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快走吧!我们和她俩一起去吹横笛。”很快我们大家都跑向宋老师家。
那时的农村社员,对待知青如同一家人,只要他们有好吃的饭和菜,有新鲜的食物,甚至过年时的杀猪菜和蒸年糕,都会想起我们。
我有幸和知青同学小刘在学校代课,认识了宋老师,见识了他的幽默,还有他的才学,更多的是教课的方法和老师的责任,所以去他家蹭饭也是常事。
直到现在,看见街里卖烀的玉米,还有自己吃着烀玉米,我都会想起宋老师的“吹横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