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笛资源 >> 正文 >> 正文

晨读在肖邦雕像前欣赏浪漫四季新民晚报

来源:笛 时间:2023/2/11

4月21日下午,在中山公园大草坪上发生了一件“浪漫的事”。

4月21日下午,我到中山公园观摩了“浪漫四季,聆听肖邦”首届上海长宁国际肖邦草地音乐节的开幕演出。两千多名观众或坐或躺或站在公园草坪上,在造型独特的肖邦雕像前欣赏着美妙的音乐。音乐会的演出阵容豪华、形式丰富,请来波兰钢琴大师嘉尤士·肯斯卡、旅德奥钢琴演奏家唐瑾来弹奏肖邦不同时期风格的钢琴曲;著名表演艺术家曹雷以及女高音歌唱家邱曙苇以诗歌朗诵和独唱的形式呈现肖邦生平和艺术歌曲。而我的学生,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经典资深编辑、钢琴演奏家李长缨与旅法长笛演奏家汤芷诺以长笛钢琴二重奏的形式演绎了肖邦夜曲、罗西尼主题变奏曲,悠扬深远的长笛声与行云流水般的钢琴声真可谓珠联璧合,将听众带入肖邦乐曲美妙的意境之中,而主持人虞莉娅生动的解说让草坪音乐会变得惬意而轻松。

此外,还见到草地上有关肖邦的版画创作展,以及肖邦的书籍乐谱和音响制品,这些都为我们观众提供了更多途径来了解肖邦。肖邦雕像、钢琴、草坪、展览、书籍、艺术家、听众这些元素有机地聚合于中山公园,高雅的古典音乐与优美的城市花园完美融合,让市民能近距离聆听、享受高雅音乐,这样的情景似乎只可能在欧洲的一些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才能碰到,而现在上海这座城也能够呈现这样的情景了,这怎么能不让人备感欣喜!

衡量一座城市的现代化文明的程度,除了有高楼大厦、便捷的交通,发达的金融,繁华的商业外,其实还需要有良好的人文氛围和文化品位。而这些氛围和品位并不能像搞基本建设工程那样迅速建立。它是需要有一个漫长的滋养和积淀过程。

记得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上海的市民走出了唱语录歌,跳忠字舞,八亿人民只有看八个样板戏的文化艺术荒芜年代。流行歌曲、古典音乐、歌剧舞剧、芭蕾等各种艺术形式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上海的市民们如饥似渴地享受着各种艺术的熏陶。但是因为艺术素养的匮乏,时常在欣赏音乐时闹出不少笑话,如在欣赏交响音乐演奏间歇时掌声不断,害得一些指挥和演奏者情绪破坏,演不下去,指挥不得不出来普及欣赏交响乐的常识和要求。经过几十年社会各方不断普及高雅艺术的知识,电台坚持周日在上海音乐厅举行“星期广播音乐会”,东艺周六举行“市民音乐会”,还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和成立上海交响音乐爱好者协会等一系列的活动,上海市民的艺术素养有了极大的提升,再加上一代一代琴童辈出。所以,上海这座城市市民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也在不断完善和提升。整座城市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文化品位不断提升。

我为上海这座城市而感到骄傲!

我的一位喜爱音乐和文学的好友金智敏也来欣赏草地音乐会,见到我与学生李长缨的合影,即兴创作了一首诗:

让我们照张合影吧,

不用刻意化妆,

一切自然天成。

你依然留着学生时的发型,

而老师有着树的风采。

渴望与深邃的眼神在交融。

时光的妆扮到恰如其分。

让我们照张合影吧,

与熟悉的陌生人,

一起走近肖邦。

世界需要音乐,

我们需要肖邦;

一切自然而然。

当你从法兰西魔笛,

漫步到普罗旺斯,

把巴洛克串成美丽的珍珠,

并让午夜巴黎,

变得非常浪漫。

这些老师都知道,

最恰当的爱就是,

默默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5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