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笛资源 >> 正文 >> 正文

虞城县三个文物保护单位介绍寒夜吹笛

来源:笛 时间:2023/2/17
北京治疗皮炎好医院 http://m.39.net/pf/a_4658077.html

虞城县,河南省商丘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东部,豫、鲁、皖三省交界处,公元前21世纪,夏禹封舜子商均于此,号“有虞”,后称虞国。虞城西部的纶城是夏朝中期的重要都城。商汤灭夏后都亳(今虞城县谷熟镇西南),建立商朝。秦设虞县,隋开皇十六年(年)置虞城县。年,虞城属河南省商丘专区。年设商丘市,虞城属商丘市。年1月22日,虞城县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01仓颉墓

商丘市虞城县仓颉墓,墓高3米,周长45米,墓碑正书:“仓颉古墓”。周围栽有10多棵柏树,其外还有一圈砖砌花墙(新中国成立前废弃),至于仓颉墓始建于何时,已无从查考。

仓颉墓前,枝叶繁茂的古柏掩映着一座大殿,为仓颉祠,墓祠占地约平方米,始建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扩建于唐代,后屡废屡建。殿脊正中间立有“康熙九年重修”字砖,殿内有一尊长有四只眼睛的仓颉塑像。大殿为3间出厦,台高0.6米。

殿门两旁的明柱木雕装饰,上刻有“天下文章祖,古今翰墨师”的楹联。座梁嵌檀,八砖扣顶。大殿迎门靠后墙处,在高约两米的神龛内,有生着四只眼睛的仓颉泥塑坐像。20世纪50年代初被当成迷信之物予以破除,久经风雨侵蚀,大殿成了危房。如今的仓颉大殿,是在退休干部赵福田、郑树华、葛明亮等人的倡议下,由附近村庄的群众与干部集资重修的,祠院呈“凸”字形,现为仓颉小学占用。殿前两株柏树,苍劲挺拔,依然郁郁葱葱。仓颉两株古柏是汉柏,即桧柏,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携弟子巡游时,途经虞城县仓颉墓地,看到一具裸露的颅骨,抱在怀中便跪地痛哭,弟子不解,孔子悲痛之余向弟子解释,他怀中抱着的颅骨上面有四只眼孔,不是造字鼻祖仓颉,又会是何人。于是,孔子命弟子挖坑筑墓,将仓颉的尸骨重新掩埋。

02商均墓

商均为舜帝之长子,女英所生。夏禹为了感恩舜禅位于他,而商均从山西封到有虞氏部落为国王,商均袭其父虞舜国号,称虞国。因当时有虞氏部落归属于商部落,所以均被称为商均。商均死后,葬于封地,即今虞城县利民镇老城西南1公里处。年春,统治虞城的日军大肆挖掘商均古墓,盗去夏代前期的红陶、黑陶、鱼纹陶等生活器皿不计其数,使商均墓遭到毁灭性破坏。商均墓是我市现存的距今约年的古墓葬之一,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专家考证,从上古时期真正传承下来的帝王之墓在中国极其少见,商均墓为其一。而商均墓的存在也有力地证明了商部落早期活动在商丘一带。

康熙四十一年()虞城知县程本节曾撰文立碑二通。雍正十年()建社稷商均坛,每年春秋致祭。

03木兰祠

木兰祠,原称“木兰庙”,又名“孝烈将军祠”,俗称“孝儿祠”,位于花木兰故里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营郭镇(今木兰镇),是纪念花木兰的祠堂,距京九铁路木兰站2.5公里,是河南省人民政府首期挂牌的重点旅游景点之一、河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虞城县木兰祠在唐代就已存在,金、元、清各代均有重修。木兰祠曾占地万余平方米,有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配房等。后经战火,祠堂被毁,幸存祠碑两通,详细记载了木兰身世、英绩及历代修祠情况。木兰祠对面有花木兰陵园,内有花木兰墓以及其父母墓。

一千多年来,每逢木兰的生日旧历四月初八,地方官司吏率领耆老邦民,前来致祭,以缅怀英灵、教育后代。后来就沿袭成每年四月初八前后为期三天的香火大庙会,豫、鲁、苏、皖四省交界百余里的群众,纷纷前来赶会烧香,进行贸易。

在两座石碑之间正中的一条甬道尽头就是掩映在青松玉兰、芳草香花中的木兰祠又名孝烈将军祠。该祠大殿高16米,系砖木水泥仿唐建筑。舒展沉实,庄重大方,色调简洁明快,廊柱高耸、斗拱飞檐,艺术加工与结构造型严整统一,建筑构件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走进祠内,迎面正中是一座高大的木兰戎装出征像。木兰身着黄金铠甲,戴黄褐斗笠,披果绿战袍。

左侧是一组“木兰出征”塑像。右侧则是“木兰还乡”塑像:贺元帅、刘将军、校尉均铠甲鲜明。两组塑像是依据《木兰诗》和戏剧作品构思雕塑而成。木兰祠对面是木兰陵园,木兰陵园里面原有一片开阔的水塘,塘内水已干枯,有一片漂亮的黄色野花地,绕过水塘的背后就是两座墓地,一座是木兰的父母合葬墓,另一座就是孝烈将军花木兰墓。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