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隶属于江苏省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宝应县秦时建县,始名东阳县、平安县,已有多年的历史。唐宝应元年(公元年),境内获“八宝”献于皇帝,唐肃宗视为定国之宝,遂改上元三年为宝应元年,赐安宜县名为“宝应”。宝应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地、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示范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国家卫生县城。
01江苏扬州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
江苏扬州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西依宝应湖,东临京杭大运河,依林傍湖,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具有“水、绿、野、趣”四大主题和“水、岛、林、鸟”等生态要素,是绿色健康休闲旅游与农业观光的绝佳目的地。园内林木众多,水网密布,天蓝、水清、地绿,是一块难得的原生态净土。
园区内现有林地近亩,其中40年生的水杉成片林达多亩,被誉为“苏中第一森林大氧吧”。
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拥有较为独特的水生、陆生植被和野生动物,水中生长葫芦、菱、萍、莲、香蒲、茭白;两岸茂盛着梅、柿、樟、竹;湖中游动着鲤鱼、草鱼、虾、黄鳝、大银鱼、泥鳅、鲶鱼、大闸蟹;天上飞着白鹭、翠鸟、绿头鸭、银鸡、布谷鸟等珍稀鸟类,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湿地生态景观。
项目占地约1万亩,其中含宝应湖水面亩。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建设农业观光区、农事活动体验区、民俗文化体验区、研学旅游区、白鹿岛渔业休闲区、临湖杉庄度假休闲区等重点旅游板块,重点推进景观、基础设施,温泉开发等项目建设及水环境整治、湿地恢复与保护。
目前,研学旅游区、临湖山庄度假休闲区等板块初具规模。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国家湿地公园等。
02纵棹园
纵棹园位于宝应县城中心叶挺路和安宜路的交汇处,本为清代康熙进士乔莱的私家园林,以荷景著称。明代以前此地为一片汪塘,南通宋泾河,北达松冈。明代中期,宝应望族胡氏于此建了画川别业(别墅),明末荒废。清康熙二十七年(年),乔莱于此旧址上构筑了纵棹园。
此园积土为山,植树为林,小中见大,颇多野逸之趣。亭台楼阁,景点甚多,曾吸引了不少学者名流咏诗作赋,对这清幽雅致的水景园林大加赞赏。百年之后,乔氏中落,纵棹园改建画川书院,成为当时宝应的最高学府。抗日战争期间,毁于兵火。解放以后,在原址重建此园和宝应县中学。名为人民公园。年,宝应县人民政府为保留传统特色,恢复原名,仍称“纵棹园”,并加以扩建,修整一新。如今,它位于城区中心,地处叶挺路、安宜路交汇点,占地面积68亩。
清康熙年间,翰林院侍读乔莱因不满仕途污浊,罢官归里后修建了私家园林,取名纵棹园,用以潜心读书,吟诗作画。清代中期,其后人曾捐赠建画川书院。清末民初改为安宜学堂、民众教育馆,后被日军盘踞,园林遭到毁坏。解放后,园林由当地政府修葺一新,颇具规模,定名为宝应县人民公园,直至年恢复原名——纵棹园。
纵棹园大门上方悬挂着“纵棹园”匾额,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大门两侧,雄踞着一对洁白、威严的石狮。
进入园门,但见苍松隐阁,亭榭倒映,碧荷飘香,杨柳婆娑,赏心悦目。过曲廊,有石桥横跨清溪,假山迎面而立。林荫夹道,向西不远处是一座凉亭,供游人在此小憩,欣赏园内景色。折向北便是闻名遐迩的八宝亭。
八宝亭,居高临下,气宇轩昂。原址在县南街地宝河畔,年迁到此处。自八宝亭西行,过拱桥,便是戚家汪中的一座小岛。岛中建有戚汪阁,又称“竹深荷净堂”。戚汪阁里,有文人相聚时留下的墨迹,供游客欣赏,或在其中品香茗,或挥毫泼墨,其情其景,煞是温馨典雅。堂前紫藤,花开如云。四周有松竹梅柳,树影婆娑。
八宝亭北面有湖石假山,玲珑剔透,洞窟清幽。游人在此或攀“崖”登高,或跨越水上石墩,兴之所至,乐在其中。再往北,有黄石假山一座,名曰翦淞亭,其上立有六角重檐。在碧水泱泱的戚家汪的西南两侧皆围以仿汉白玉栏杆,北边为“画川胜境”,系仿古建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