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笛资源 >> 正文 >> 正文

看吴笛笛个展如何翻转传统文人画广州

来源:笛 时间:2025/3/4
近日,吴笛笛个展“物是物非:文-画及其不适”在广州三域·汇艺术空间举行。00:32吴笛笛曾于北京、纽约和香港举办过个展,过往的重点展览包括「CHINANOW」(伦敦,)、「超出镜像」(北京时代美术馆,北京,)、「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上海美术馆,北京,)、「万象·呼吸」(今日美术馆,北京,)等。《白昼冷却下来》吴笛笛的创作以个体直观体验为基础进行重新架构,从而试图产生个体性的在地实践、思考和绘画方式,并以精湛的手法揭示出超越观看视距的视觉真实,她的绘画实践是个体感知力对存在物认识的考察,将东方美学与西方哲学结合构建出的画面。石、木、竹、鸟、虫……这当中传达出生命种种讯息,各自的状态,不禁让人思考存在的意义。《三秒以后》吴笛笛作品的主题大多来自于文人画的花鸟虫草,但同时却在意义上超越了传统的吉祥和装饰。比如,在她画中常见的题材“竹”,这无疑是文人最喜欢自我投射的主题。竹被誉为四君子之一,和梅兰菊并列,象征着“坚毅”“劲节”“虚空”“萧疏”,它的“坚毅”“劲节”,代表不屈的气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的“萧疏”代表超群脱俗。但吴笛笛的竹系列并非继承这个传统,而从各个方面违逆着,翻转了这个传统意向。《严肃的瞬间》在浅白底上的是由不同形状的竹竿所构成的围合,其中有一段或几段破裂,但又藕断丝连着,有时还伴有若干只昆虫。她画中的竹非节节高地向上,而是围合着或扭曲翻转着;并非自由生长,而是被塑造为特殊的形体;她的竹有一段在外力的强迫下扭曲至裂。有时出现在竹边上纤细的昆虫让人联想到花鸟画传统,但这已然不再是文人世界的那个君子之竹,而是现代化工业下的下的另类之竹。《断木》它和文人画传统中的竹之形象的鲜明对比给我们带来了对当下处境之丰富的联想:在现代化的进程下,是否应该去思考何为本性,何为个性,何为“赖以生存的土壤”。展览信息:吴笛笛个展“物是物非:文-画及其不适”展览时间:9月19日~11月22日展览地点:广州三域·汇艺术空间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李巧蓉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李巧蓉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戴雨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3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