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初夏的午后,在古色古香的建筑里,伴着丝竹之声,来一场心灵之旅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5月16日下午,由北京音乐广播与北京国际音乐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策划打造的“午乐时光”系列演出第二场——笛箫雅集音乐会在具有近年历史的隆福寺悠然奏响。著名笛箫演奏家张维良携手筝乐演奏家邱霁、二胡演奏家柴帅为观众带来了国乐风华。
张维良的竹笛艺术融汇东西,贯通南北,早于上世纪80年代已蜚声全国。他自幼学习传统民族器乐与戏曲音乐,先后跟随赵松庭、冯子存、刘管乐、王铁锤等名家学笛。早年他改编的古曲《秋江夜泊》、《梅花三弄》等早已成为经典而广泛流传。
当天,张维良首先为观众带来了自己经古琴曲改编而成的《秋江夜泊》,从中慢慢流露出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的诗情画意,契合了箫所留给人的雅音古韵的印象。《喜相逢》则热情活泼,将欢快的气氛传递得淋漓尽致。
随后,演奏家张维良与邱霁箫筝重奏,强强联手奉上一首《胡笳》,一改先前的欢快情绪,将凄切哀婉深藏在曲调之中,情真意切,娓娓道来,令观众如痴如醉。张维良与二胡演奏家柴帅以低音笛和二胡共同呈现了由文曲改编而成的《熏风曲》,延续了这种柔美凄婉的情绪。之后,一首中国古典名曲《梅花三弄》,以高洁清雅的韵味将音乐会带入了尾声。
音乐会的最后,演奏家张维良加演了一首箫即兴曲《朋友》,将箫的诗意与爵士融合,展现出独特的趣味与艺术魅力,令人耳目一新。
年是张维良从艺五十周年,谈及自己吹奏了大半辈子的箫这门乐器,张维良认为它是非常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一门乐器。“有一次我在美国演奏了一场独奏音乐会后,美国的《独立报》写了一篇评论,他们认为箫的声音,一听就是中国的声音,它的声音不高不低,不急不缓,不强不弱,非常有中国儒道文化的特征,是非常儒雅的一种乐器。”虽然箫的曲目往往舒缓雅致,不禁让人联想到“曲高和寡”这个词,但张维良却表示,他这么多年的演出经验中感受到了太多中国观众的厚爱:“大家不分男女老少,对于国乐是非常喜爱的,真的应了那句话——古典也流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田婉婷
编辑/贺梦禹
本文来源:北青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