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笛优势 >> 正文 >> 正文

秋夜闻笛鸣一首咏笛唐诗,曲韵婉转,慷慨

来源:笛 时间:2023/1/28

大家都听过笛声。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听过那牧童在牛背上吹出的笛声,虽然吱吱呀呀不成曲调,倒也喜欢其中的盎然童趣;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听过那迁客骚人在黄鹤楼上奏出的笛声,幽幽的,让人体会到一种梅花飘落于五月的苍凉意境。

还听过那古老唐诗里飘出的笛声,在幽静的秋夜里,别具一番风情。

01

凉秋夜笛鸣,流风韵九成。

调高时慷慨,曲变或凄清。

征客怀离绪,邻人思旧情。

幸以知音顾,千载有奇声。

——(唐)刘孝孙《咏笛》

赏析:

九成:多次演奏。音乐奏完一曲叫一成。征客:远行在外的人。

清凉秋日的一个夜晚,不经意间听到了远处飘来的笛声,这笛声多次转换曲调,随风四下传送。

曲调高亢时,笛声让人生起一种激昂慷慨的感觉;忽然间曲调又发生了变化,凄清苍凉的感觉便油然而生。

听了这样的笛声,相信那远行在外的人,心中涌起的是满满的离愁别绪;听了这样的笛声,那“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也一定会迸发对昔日老友的思念之情。

庆幸世上还有知音存在,从而让那美妙的乐声得以千古流行。

诗的前两联是对笛声的描写。

首联“凉秋夜笛鸣,”这句中,“秋夜”两个字点明了笛声响起的时间,“凉”字则是笛声鸣响的环境特点,在这样的时间这样的环境中,笛声听来格外动情;

“流风韵九成”这句里,”韵九成“三字是说笛声曲调繁复变化。那么笛声到底是怎样变化的呢?颔联两句对此作了具体说明:曲”调高时“,听起来让人有”慷慨“之感,忽然间”曲变“了,听起来又让人感到苍凉”凄清“的意境。

诗的后两联抒发闻笛后的感受。

巧妙的是,在颈联中,作者并没有直接述说自己的感觉,而是借助“征客”和“邻人”的感受,间接抒发了自己的“别绪”与“旧情”。

同样的,在尾联“幸以知音顾,千载有奇声”两句中,前句作者化用了“曲有误,周郎(指周瑜)顾”的典故,后句则暗用伯牙鼓琴而子期赞之以高山流水的故事,也以间接委婉的方式,抒发了自己赞美知音渴求知音感受。

颈联和尾联把唐诗“温柔敦厚,含蓄蕴藉”之旨作了很好的展示。

02

毋庸讳言,无论是慷慨的笛声还是凄清的笛声,都一样的让人动情。这样的笛声是美妙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天籁之音。

这美妙的天籁之音,飘荡于苍茫的天地,发自于多情诗人的诗篇,在遥远古老的盛唐时代,它抚慰了征客的离愁别绪,熨平了游子的思乡之心。

穿越历史烟云,来到当今世界,这美妙的天籁之音,仍然让当下的人们萦绕心魂。有了它,人们得以在繁忙的工作、繁复的生活之外,拥有一方宁静的港湾,让疲惫的心神获得休整。

在那一刻,天地一片寂静,遥闻西南秋声。

感谢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