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著名高校华中科技大学校园里有一座被誉为武汉城市之冠的喻家山。在和喻家山一路之隔的喻家湖路吹笛路旁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侧门口有一块碧波荡漾的湖泊——喻家湖。可以说这一山一湖的风景为华科大增添了许多山水文化的色彩。今天的喻家山并不高,只有海拔米。属于大别山余脉。当然,论辈分,喻家山还是喜马拉雅山脉的前辈;今天的喻家湖也不大,它只有大约80公顷的湖面。系武汉东湖的一个湖汊,一如水果湖是东湖的一个湖汊一样。
图1:位于武汉市洪山区华中科技大学校园北部的喻家山喻家湖山水图
我看了不少华科大毕业生的母校回忆文章,其中大多会深情怀念喻家山。喻家湖因为在校园外,写文章的不多。细看诸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礼赞山水者,而祖述山史者则无。这是一个不小的缺憾。每座山都会有自己的历史,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一样。那么,喻家山的人文历史是否真的从抗日战争期间修建碉堡开始呢?
我是东南大学教授,近十年来对喻氏家族史颇为上心,投入了不少精力和时间。撰写出版了《族史管窥》和《喻氏家谱提要》两书。
今天,我写这篇文章,想给大家奉献一点有关喻家山喻家湖历史的臆说。
喻家山喻家湖之所以前面冠以“喻家”二字,是因为这山这湖和喻氏得姓始祖受封于江夏有直接关系。这山这湖,在距今多年前曾经是中华喻氏的得姓始祖的采邑,这位最早的得姓始祖是西周著名政治家祭公谋父的儿子,周穆王的重臣祭公相如。汉高祖刘邦划定的江夏郡范围就是当年周穆王封赠给自己的堂叔喻相如的采邑。是周王朝“汉上诸姬”中的一个封国。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造成的周代文献缺失,西周封国喻国史书罕见明确的记载。其采邑范围究竟多大,现在缺少地下出土文物佐证。我在研究家族历史过程中,从家谱文献中发现了可能跟喻家山喻家湖有关的一段历史,披露在这里,或可对大家了解喻家山喻家湖的人文历史有所帮助。或许可以弥补汉上诸姬之一——喻国曾经长时间被淹没的缺憾。
一、喻邑——一个被岁月尘封的姬姓封国
图2:第一代祭公稷
图3:第二代祭公谋父
图4:第三代祭公相如即喻相如
《喻氏宗谱》远祖世系记载说:“(祭公稷)从昭王南征,与王同胶舟,溺死汉水。子祭公谋父克绍前烈,作《祈召》以止穆王。谋父之子相如食采于江夏。以能宣上德,达下情,举遗逸,喻德教,赐姓喻。后因以为氏焉。”(见浙江昌化考坑《喻氏宗谱》、安徽旌德《喻氏宗谱》等谱书)。祭(音zhai,读作第四声)公稷是周公旦长子伯禽派下第五世孙。祭公谋父是祭公稷之子。祭公相如乃祭公谋父之子。祭公稷前面的传承世系是:周公旦——鲁公伯禽——考公酋——炀公熙——幽公宰/魏公費——厉公擢/稷公。这么算来,喻氏得姓始祖相如公就是鲁公伯禽的七世孙,是周公旦的八世孙。这个记载可以得到先秦古籍《竹书纪年》、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东晋钟雅所纂修的《喻氏家谱》流传下来的相关序跋、明朝洪武四年朝廷和喻氏家族所签订的《喻氏合同》等历史文献的佐证。说详《族史管窥》第45,52,85,,、页标题诸文。
二、江夏郡——喻氏郡望的来历
江夏郡,是西汉大郡。在汉高祖刘邦主政期间设定。其范围大体包括今湖北全域和河南临近湖北部分。天下姓氏,以江夏为郡望的还有黄氏。黄氏姓源复杂,以江夏为郡望的这一支应是以汉代尚书,二十四孝之一的黄香祖上的受封开始的,其时间在周末。喻氏以江夏为采邑,受赐姓时间比黄姓要早六、七百年光景。
西元前年,周穆王的重臣,也就是周穆王的叔祖父,著名政治家祭公谋父病逝。他的儿子祭公相如袭爵,继续辅佐周穆王。因为他像乃父一样忠于职守,尽心辅佐。周穆王因此不仅赐给他后世江夏郡这个地方为他的采邑,还赐姓喻氏。这个时间毫无疑问在周穆王生前。因为古代记载的残缺,周王室所封的“汉上诸姬”信息严重残缺,喻国封地即后世的江夏郡。幸赖东晋钟雅在主修的《喻氏家谱》谱序和给晋成帝的奏折以及南宋名臣喻良能所修统宗谱谱序得以保存这些历史信息。(详《族史管窥》第页)
大家知道,古代家谱修纂,宋朝以前都是朝廷官修,宋朝开始改为家族私修。因此各个家族有影响力有责任感的名流都会着手家族谱牒的修纂。喻氏家族在宋代人文荟萃。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喻汝砺、喻樗、喻良能。他们三人之间的关系是:喻汝蛎是父亲,喻樗是儿子,喻良能是喻樗的侄子,喻汝砺的孙子。他们祖孙三代都有机会担任朝廷秘阁校勘、秘阁修撰之类的皇家图书馆管理官职。这个家族从祖父到孙子,都一直在准备修一部喻氏统宗谱。祖父喻汝砺留下了《谱说》,儿子喻樗《宋史》有传。喻樗的后人所修家谱记载了他给后人留下了大宗谱书的编纂范式(见《怀玉喻氏宗谱》)。孙子喻良能曾任国子监主簿,敕封开县男。在宋光宗朝致仕后为了搞清楚早期喻氏得姓历史,曾专门到江西祖居地鄱阳老家去访求古谱,修纂成《喻氏家乘》。还曾专门为子孙后世留下了一篇很长的谱序,记述祖宗得姓和历代传承的主干脉络,代表性族史人物的名讳、学术造诣和居官职位。(说详喻学才著《族史管窥》页)。
图5,汉代江夏郡范围示意图
图6武昌府图(清雍正十一年,西元年)
图7清代江夏县疆域图
根据家谱的记载,喻氏得姓至今有年左右的历史。在两周八百年间这个家族一直为周王室的骨干。但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文献缺失。我们只能看到喻相如、喻芳、喻宣、喻宪等几位先祖。秦始皇灭六国时,喻氏先祖的身影,族谱中也有记载。汉代喻氏家族所出人才众多,文武多有:“琬生子曰纲,有勇略,仕西汉文帝朝,封骠骑将军。至孙曰甘,官内史。生三子,长曰贵,神气秀爽,通《春秋》《书》《礼》三经。元鼎丙寅,淮南太守张骞,大司农汲黯共荐,以明经入仕,初任河南太守。己巳,御史大夫石庆、桑弘羊荐任西河郡守。政治廉洁爱民。帝闻之,召入宸殿,曰:“美哉!民社之寄,汉社稷之臣也!”太初丁丑,大中大夫公孙卿、太史令司马迁、丞相公孙贺共荐荆州刺史,封江夏伯。生三子,长曰凤,聪敏过人。以明经入仕。始元丁酉,拜御史。与魏相友善如兄弟。后代朱邑为北海太守,终于官。传九世孙曰尚忠,文章冠世。顺帝永建丁卯,同郡太守黄琼、河南太守张楷共荐,以明经入中书,再任秘书。阳嘉壬申,尚书令陈蕃荐任太常礼院中书侍郎,四任尚书、仆射。生三子:长良佐,次良辅,三良弼。弼通《书》《礼》二经,佐通《春秋》大义。辅通《易》《书》大义。桓帝建和己丑,兄弟三人并以明经入仕。佐任中书令。辅任殿中侍御史。剀切事君,进《忠义传》以献帝。帝纳而未行。寻以疾辞归田里。弼仕殿中丞,上疏乞骸骨。时人谓之三贤。迄今里有三贤堂。良辅四世孙曰宽,仕灵帝朝。拜淮平(南)太守。”
六朝时期在金陵做官的见于记载的先后有喻归,喻希,喻药等人。更令人感动的,当年曹操当权时的老祖宗喻良佐上给汉献帝未能颁行的《忠义传》,年后,他的裔孙南宋国子监主簿喻良能在宋孝宗主政的岁月里,又增补了汉代以后的忠义人物内容,上给宋孝宗。这次宋孝宗将其著作颁发各文武大臣学习。
我们还是把话题回到江夏郡上来,西汉武帝时期有喻贵被封江夏伯的记载:“贵,神气秀爽,通《春秋》《书》《礼》三经。元鼎丙寅,淮南太守张骞,大司农汲黯共荐,以明经入仕,初任河南太守。己巳,御史大夫石庆、桑弘羊荐任西河郡守。政治廉洁爱民。帝闻之,召入宸殿,曰:“美哉!民社之寄,汉社稷之臣也!”太初丁丑,大中大夫公孙卿、太史令司马迁、丞相公孙贺共荐荆州刺史,封江夏伯。”这段记载说明,喻氏和江夏郡的缘分之深,前后相隔多年的祖宗和裔孙,一个是受封采邑,一个是受封伯爵。且都选择江夏郡地块。我撰写《喻氏家谱提要》一书的过程中,曾经访读喻氏家谱多部。除了几本年以后新修的谱书弄不清楚郡望、世和堂号的区别,把郡望你给弄错以外,百分之九十几的喻氏家谱都以江夏为郡望。
三、喻家山、喻家湖——喻国存在的历史见证
喻家山,位于今华中科技大学校园北部校园内。山上植被丰茂,山顶有大块岩石裸露区。该山的岩石主要是砂岩、石英砂岩、砾岩。该山地表以黄棕壤土和少量红壤土为主。土质粘性重,酸性强,土层不厚。喻家山毗邻东湖,山脉为东西走向,地理位置为E。19,N30.33/’华中科技大学年7月成立天文学系,同时,喻家山天文台也启动规划建设。“对喻家山天文台、天问科普公园、星空馆、天文实验室和天文馆,我们都进行了实地勘察,其中喻家山天文台是规划建在武汉市最高峰喻家山的1.5米级激光测距台站,将为未来发射的天琴卫星实现毫米级测距精度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天文技术进一步提升。”
图8喻家山喻家湖喻园方位示意图(图中恬逸园寓所所在即喻家湖)
中华喻氏最初的聚居地就在今天的武汉市地块当无疑问。从西周穆王朝受封,到春秋时期,随着“不服周”的楚国日益强大,喻国生存空间越来越遭受挤压是确定无疑的。后来喻氏家族开始迁徙。但直到东周最后一个天子周赧王时,还有一个叫喻宪的司徒被记载在谱书中(详见江西抚州资溪县嵩市镇《喻氏宗谱》)。他是东汉喻猛的七世祖。在王莽专政的年月,喻氏祖先为了避祸,迁居豫章。从此,豫章(江西)成了喻氏家族新的大本营。汉晋以后,喻氏多自江西南昌分迁各地。然绝大多数家谱,绝大多数名人,多称自己老家在江夏,很少例外。有人觉得困惑,你的父亲祖父甚至更早的先祖早就离开了江夏,为什么还念念不忘呢?这是子孙后代引祖宗辉煌以为荣的体现。历史上家谱由官修改为民修(宋朝是分界线,但真正民间普及修谱,则要等到明朝。)以前,也就是说,在秦王朝之后,宋朝之前,两汉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实际上都非常重视门第。帝王贵族婚姻选择,朝廷官员配置,大都要检阅相关姓氏谱书,了解其家族背景。因为家族背景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故社会重视门第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在喻氏家族历史文献中,前有祭公相如被周穆王封采邑于喻,即汉朝的江夏郡范围内。后有西汉武帝封喻贵为江夏伯。故天下喻氏,以江夏为郡望。但当年喻相如的封地究竟有多大?涵盖今天湖北或河南的哪些地方?由于缺少必要的出土文物作证,暂时无法定论。
虽然缺少有关喻相如、喻贵被封赠的出土文物佐证,但家谱文献也是历史。尤其是可以得到史学著作(如《史记》)、古代官方氏族调查后官宣结论如《喻氏合同》)等印证,这样的家谱记载也可以算信史吧?
图9华中科技大学正门;
图10喻家山山名说明刻石
喻家山在武汉三镇,属于制高点。这座本地最高的山偏偏就享有喻家山这个名字。且又能和中国历史上喻氏家族先世祖先的封地相关,也绝不是偶然的巧合。
最大的可能是由于喻家山从西周就属于当时喻国的辖区,人们称呼这原本无名的山为喻家山,再合理不过。而喻家山周围的湖水极有可能最初统称喻家湖。而后几千年岁月变迁中,湖面的归属发生变化,最后老的湖名——喻家湖只剩下如今一个湖汊,而原来喻家湖的主体则被称为余家湖、郭郑湖、沙湖、东湖,水果湖等名称。有的湖名讹变,如余家湖。现已消失。更早一些,我们从武汉市的城市规划史料不难看出,今日之东湖,原本叫郭郑湖。在晚清咸丰同治年间,在经过洪杨之乱后清王朝所修纂的《江夏县志》所载疆域图中,今天的武汉市域内的湖泊最大的是郭郑湖,还有紧邻的沙湖。另外有东湖、西湖、南湖等名称。但方位、规模都不合今天的东湖风景区。
四、关于喻家山喻家湖可能曾经做过喻国采邑的几点推测
图11喻家山天文台兄效果图
图12华中科技大学天文学系成立仪式
我们怀疑今喻家山附近一带很可能是当年西周穆王时喻相如采邑的治所。主要基于以下考虑:第一,周昭王和祭公稷等所率六军丧师汉水(当年周昭王南征,被楚人暗算,在船板粘合剂上做手脚,及至渡船行到汉水中间,船只解体。不会水的北方旱鸭子就这样葬身江底。这是周王室的奇耻大辱。但又不好声张。毕竟有损周天子的颜面。因此,当年出这么大的事情,周王室居然将其隐瞒下来,不给诸侯国通报。穆王55岁即位,自然会加强对和楚人交界的地块的控制。这就是汉水诸姬封国出现的背景。喻国的设置只是其中之一。
第二,古江夏境域内有不少喻家山。但我们研究的结果,很多喻家山都属于后世喻氏产业的缘故。才得名。而从喻家山所处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而言,没有哪个喻家山能和今华科大校园内的喻家山的重要性相提并论。因为这里是江汉之间的设置郡国治所的首选位置。
第三,从喻家山周边的地名看,华科大这座喻家山附近有山名蕴含有古代历史的信息:
推测一:喻家山旁有来王山,亦名马歧山。这个来王山的地名可能蕴含有特别的历史信息。我们可以检索历史,古代中国到过今天喻家山也就是华科大校园一带的“王”有谁?我们找不到其他记载。但西周穆王时代就有祭公相如受封于此。虽然文献不足,我们并不能断定喻相如或者他的儿子喻芳曾经以喻家山一带为都城。但就像喻家山蕴含的历史信息是不容置疑的一样,来王山所言的王有没有可能就是指的喻相如或他的儿子受封后来此建设都邑或者来此游玩呢?另外,在来王山南,还有一个蛮王冢,是不是也蕴含有远古周王朝和南蛮楚国的交往呢?这个蛮王死了为什么就埋在周人封地范围内呢?
推测二:在县东北五十里有烽火山。烽火山也就是烽火台,是一种军事设施。而喻家山就在清代江夏县治所东北二十五里的位置。也就是说,烽火山距离喻家山二十五里。我们知道,喻家山在武汉地区是最高的山,山上本来就便于观测敌情。有二十五里的烽火台发出信号,喻家山上的驻军就足以有时间做准备。清朝咸丰年间所修的《江夏县志》对烽火台的记载是南北朝时期的事情,那也不能怪他们,他们根本不知道汉上诸姬还有一个喻姓的采邑。
推测三:今之东湖,清代叫郭郑湖,更早的名字于史无征。我们依据位于华科大附中侧门外,今天仍旧叫喻家湖的湖面,紧连东湖,也就是历史上的郭郑湖。而郭郑湖和清代以来相传的余家湖相通。我们不妨做个推测,历史上,今天东湖甚至面积更大,总之,是与喻家山山水相依的湖泊。我们姑且假定它最初叫喻家湖。且范围包括今天的东湖,余家湖、沙湖。只是历经几千年的变迁,这湖的主人也一再易主,因此湖名也一再变迁。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关于江夏地块湖名的相关信息,基本都是明清以后。更早的还没有发现。但家族历史文献——喻氏家谱却记载了喻氏得姓始祖曾受封于此,这里是他的采邑,也就是王国。喻氏以国为姓。喻家山是不会变迁的。紧邻其侧的喻家湖直到如今仍保留着喻家湖的名字。而它的其他部分早已因易主而易名。也就是在多年岁月中喻家湖在逐渐萎缩。湖名也一改再改,如杨园附近原有湖泊名余家湖,有地名叫余家头。现在湖虽不存(晚清犹存,尚可通江),但当地还有喻家湖社区,地名承载着远古的历史信息。说明很可能余家湖、余家头这些湖名、地名都是民间因音近而讹误。不然的话,很难理解这里会有一个喻家湖社区。另外,清代史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域纪要》中记载余家湖名为俞家湖,显然更接近真实。因为俞和喻很容易写,也很容易读错。
关于东湖,再说几句:清朝的江夏县志,东湖的名称见于记载的有两处:一是“在滋阳湖北,一曰歌笛湖。楚藩种芦取膜为笛簧。今岸侧犹多芦。”(清王庭桢总纂、彭崧毓分纂,清同治八年刊本《江夏县志》,台湾成文出版社,民国六十四年影印本第页)。滋阳湖即今之紫阳湖。另一条记载是“东湖,在县东四里,《舆地纪胜》谓湖上有东园,为近城登览之胜。”(前引用书第页)显然,宋朝王象之这个记载是关于东湖的最早记载。但却未必是指的今东湖。姑置勿论。今天的东湖风景名胜区,既有文献依据,又有方位依据的,最早见于是武汉大学年的规划图纸。(详下图13,引用自吴之凌等所编纂之《武汉百年规划图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年版第57页)。在一个城市,且在武昌一个区块,东湖这个名字,在近千年中就有这么多不同的记载。因此,我们今天绝对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今日之东湖就是历史上早已有之的东湖。同理,我们也不能想当然的认为,今日的喻家湖就是历史上喻家湖的全部。合理的推测是,今天的喻家湖只是当年喻家湖的一个局部,或者通俗的说,就剩下一个湖汊还保留著旧名。
图13,西元年美国建筑规划师F.H.Kales设计的武大校园规划图
我们知道,清代经过天平天国的浩劫,当年的江夏县的历史档案几乎损失殆尽。大家好不容易找到一些残存的县志,才修成《江夏县志》。可是我们从同治版县志上没有找到喻家湖的记载。但前面引用的那个一名歌笛湖的东湖,也就是明代楚地藩王种芦苇取笛膜地方,就叫东湖。而今天在喻家湖旁华科大附中侧门围墙边恰好有一条道路叫吹笛路。这个地名方位和今天的喻家湖正好吻合。说明今天的喻家湖就是东湖萎缩的结果。
图14华中科技大学正门对面公交站牌
在今天的武昌区地面上,至今还存在两个喻家大湾,一在今华科大附中附近,也就是吹笛路前不远处。但这个喻家大湾已经没有喻姓居住,主要居住的是因华科大校园上世纪末扩建搬迁的原居户。但在青山区白玉街还有喻家大湾。那里尚有喻姓子孙居住。有家谱传世。当然,这只能看作喻国历史久远存在留下的余响。不能想当然的视作得姓始祖喻相如的子孙的直接传承。因为迁走迁回,再迁走,再迁回。在中国这个战争浩劫特多的国家,有些村子,城镇整个被屠杀的事情都有存在。我们讲这些只是为了告诉世人,今天的华科大所在地块和喻氏家族的早期历史渊源甚深。不信,你就去看看那里的路名,公交站牌,学校的网页。
最后说一句,我之所以给本文按一个《喻家山史臆说》的题目,这是因为我们暂时还没有地下或水下出土文物做进一步的佐证。如果某一天武汉三镇特别是喻家山周边地区,出现古代的出土文物,则“臆说”二字即可去掉。
-6-8初稿于南京天印山房,6月23日修订于三元草堂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