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笛介绍 >> 正文 >> 正文

单元测试阶段综合测试卷一参考答案

来源:笛 时间:2023/4/5

阶段综合测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也不同。

解析:演奏时,竹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不同长度的竹管内空气柱长短不一样,因而空气柱振动频率也不同,所以音调也会不同。

答案:空气柱;音调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原因和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还要注意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是一道基础题。

2.减弱噪声可以从声源处减弱、传播过程中减弱及人耳处减弱这三个环节进行;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答案:声源;响度

点评: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对于解决此题至关重要。

3.队形不变,表明各飞机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静止;声音是靠周围的介质进行传播的。

解析:因为各飞机间保持相对位置不变,因此以彼此为参照物,它们都是静止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人群听到的声音是空气传播而来的。

答案;静止,空气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两个方面的知识,一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这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二是声音传播的条件,必须要有介质才行。

4.刻度尺的分度值(或叫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用刻度尺测长度,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在记录的数据上分析,最后一位是估读的,其它都是准确值。

解析:物体长度25.31cm中,倒数第1位“1”是估计的,倒数第2位“3”所在的单位是分度值位,所以尺子的分度值为1mm,所以准确值是25.3cm。

答案:1mm;25.3cm

点评: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长度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5.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可能发生改变.两者的速度差就是相对速度。

解析:甲车的速度v↓甲=54km/h=15m/s,乙车的速度v↓乙=12m/s.甲车比乙车速度快,两辆汽车同时同地向南行驶,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后退,也就是向北运动;两车速度差△t=v↓甲-v↓乙=15m/s-12m/s=3m/s,经过1min后两车相距s=vt=3m/s×60s=m。

答案:北;

点评: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和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需要对物体运动情况进行仔细分析。

6.解决此题需掌握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析:因为声能够传递信息,所以医生通过听诊器根据病人心脏的跳动声了解病人心脏的工作状况;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这里所说的冲击波是声波.凹面镜可以会聚声波,声波经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将胆结石粉碎,就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信息;能量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波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应用,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同时也体现了生活处处有物理。

7.秒表测时间关键要知道,开始计时的时间和计时结束的时间,即开始抽空罩内空气的时间和抽气机抽尽空气的时间;人听到声音需要两个条件:物体振动,介质;当抽气机抽尽罩内空气时,物体在罩内的振动就听不到了。

解析:利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无法传播的,故可以先在罩内放置一个可以震动的物体,从抽气开始计时,到听不见声音时停止计时,此间所用的时间即为抽气时间。

答案:能;罩内放置一个可以振动的物体,从抽气开始计时,到听不见声音时停止计时,此间所用的时间即为抽气时间

点评:此题通过考查时间的测量,把听到声音的条件的知识点(真空不能传声)进行了考查,是一新型的小综合题,希望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二、选择题

8.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有三种:①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②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解析:在兔子睡觉之前,兔子和乌龟运动的时间相同,乌龟通过的路程少,所以兔子跑的快;在兔子睡觉之后,兔子和乌龟运动的时间相同,乌龟通过的路程长,所以乌龟跑的快;在整个过程中,兔子和乌龟通过的路程相同,乌龟用的时间短,所以乌龟运动的快。故选D。

答案:D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基本方法;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等于一段路程与其所对应的时间的比值(兔子睡觉的时间也必须计算在内)。

9.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过程经历时间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过程和时间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析:人的眼睛迅速眨一下的时间在0.3s左右,A不符合题意;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跳动1次的时间大约1s,B符合题意;人步行的速度在1m/s左右,步行10m大约10s,C不符合题意;人打一个哈欠的时间在3s以上,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特别是时间,同学们一般比较容易忽视。

10.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例如36cm,前面的36是倍数,只是对后面的单位cm进行单位换算,换算到合适的单位,最后整理成最简结果。

解析:mm×(1/)得到的单位仍然是mm,而不是m,A过程错误;×没有单位,B过程也错误;72km/h×(1/3.6)m/s得到的单位“km/h×m/s”实际不存在,C过程错误。

答案:D

点评:无论是哪种物理量,单位换算基本思路都是相同的:先换(单位)后算(结果)。

11.要解答本题需掌握:防治噪声的途径,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析:用棉团塞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但同时也听不到老师讲课的声音了,故A不符合题意;打开门窗,是增强了噪声的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关紧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老师讲话声音大些,不会对噪声有一点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C

点评:解答此题时关键把握好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但解答时一定要在结合实际的情况下进行,即在不影响听课的同时减弱噪声,从而排除A选项。

1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解析:小芳骑着自行车在上学的路上,小芳相对于小芳骑的自行车位置不变,相对于路旁的树木、迎面走来的行人、从小芳身边超越的汽车位置不断变化,若说她是静止的,则是以小芳骑的自行车为参照物。

答案:C

点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变化,是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依据。

13.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大。观察图形,相同时间内,经过的周期越多,频率越大。振动物体往返一次叫一个周期。

解析:相同时间内,长笛往返了5个周期;小提琴往返了5个多周期;手风琴往返了3个周期;二胡往返了3个周期。经过比较相同的时间内,小提琴经过的周期多,振动的快,频率大。

答案:B

点评:通过图形,找出相同的时间内,哪种乐器经过的周期多,哪种乐器振动的快,频率大,音调高。对图形正确分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4.响度的影响因素是振幅,振动幅度大的物体,发出的响度就大。

解析:“声音洪亮”指的是物体发出的声音特别大,故指的是响度。

答案:A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并且要知道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有哪些。

15.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m/s,用变化后的声速以及产生的现象与现实情况相对比,进行判断。

解析:、假设学生离教师6m远,教师发出声音后,经过6s学生才能听到,不会更清楚,故A错误;汽车的喇叭声传播的太慢,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故B正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变为1m/s,是正常时的

,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将变得很混乱,故C正确;客机声音传来,飞机早看不到了,故D正确。

答案:A

点评:本题关键是记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m/s,然后进一步推测当声音的速度变为1m/s后,事物情景的变化。

三、作图、简答题

16.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析:小盘的分度值是1min,由于时间为1min38s,所以指针在1格和2格之间一半多一点,而大盘分度值为1s,38s指针在38格上。

答案:如图所示

点评:考查了秒表的读数方法和作图能力。

17.解析:这是因为熟西瓜多水,内部一般有一定的空隙,声音低沉,也就是音调低;而敲生西瓜发出声音音调相对较高,声音清脆。另外生西瓜与熟西瓜的结构有区别,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相同,所以人们就凭拍西瓜发出声音的信息就可判断西瓜是否是生熟的。

答:西瓜的生熟使内部结构不同,在拍击时西瓜振动频率和音色就不一样,有的清脆,有的沉闷,有经验的卖瓜人和买瓜人就能据此信息分辨出西瓜的好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物体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导致音调不同的理解,需要和生活现象紧密联系。

四、实验探究题

18.本题是一道条件、过程、结果都开放的试题。知识很简单、基本,就是比较,用线或者棒。

解析:在没有刻度尺的情况下,有多种方法,如可借助一根细线或木杆加以比较。

答案:小明可选择一个标准(如细线、长棍)来比较窗的高度h和宽度a之间的长短。

点评:①放性试题由于答题方法多样性的设置,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本题学生所用实验器材、实验方法都可让学生自由发挥,但最后的结果必须以相同的标准比较出竖直方向上窗户的高度h和水平方向上窗户的宽度a之间的长短。

②长度的特殊测量通常有四种间接测量的方法:(1)化曲为直(转换法);(2)化小为大(微小量累积法);(3)线段平移(等高法或等量代替法);(4)迁移测算。这种方法不只是适应长度测量,也适用其它物理量的测量。

19.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斜面长度和运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当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撞击金属板发出响声,同时计时结束;由于路程一定,时间短说明速度大。

解析:(1)本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s/t;

(2)实验时还需要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所以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

(3)当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撞击金属板发出响声,计时结束,这样便于测量时间;

(4)由于路程一定,时间短说明速度大,要减小速度,所以斜面坡度小小一些。

答案:(1)v=s/t;(2)秒表;(3)便于测量时间;(4)使斜面的坡度再小一些

点评:本题通过斜面小车实验来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速度的计算,是一道好题;实验现象的分析计算是中考考查的一个重点,需要掌握。

20.声音的传播条件是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要判断谁说的正确,就要做两个实验:①在鱼看不到的地方发出声音;②不发出声音而在鱼缸边做出动作。试一试哪种办法吓跑了鱼。

解析:实验方案设计如下:

①在鱼儿看不到地方发出声音,根据鱼的反应来验证是不是声音吓跑了鱼;

②在鱼缸边,不发出声音,而作出动作,根据鱼儿的反应来验证是不是动作吓跑了鱼。

答案:见解析

点评:考查了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实验题对学生来说往往比较生疏。要多加练习巩固。

五、综合应用题

2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音叉的振动微小,观察起来现象不够明显,借助轻质小球可将振动的效果放大,便于观察,这属于转换法;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音叉发声时在2s内振动了次,可以求出频率;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快慢有关系;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据上面的知识可知,该波的振幅变小,故响度变小,故据此画出波形即可。

解析:(1)乒乓球被弹开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用轻质的乒乓球来放大音叉的振动,使现象更易于观察,这是转换法的应用,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

(3)音叉发声时,在2s内振动了次,频率f=

=Hz;

(4)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图形中的物体振动的快慢是不变,但振动的幅度逐渐变小,故其响度变小,故选B;

(5)由于该波的振幅变小,故响度变小,所以波形如下图所示:

答案:(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使现象更易于观察;

(3)f=

=Hz;(4)B;(5)如图所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响度大小的影响因素——振幅大小、频率的定义、声音特性的理解和声波形图的做法,以及转换法在实验中的重要作用,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好题。

22.由图可知小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则说明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则可知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图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而每两点间的时间为0.2s,则可知从A至F的总时间,则由速度公式可求得小球的平均速度。

解析:(1)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2)从A到F,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AF间的距离为12.50cm;

小球运动的时间t=0.2×5=1s;

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v=s/t=0.m/1s=0.m/s;

(3)第3个0.2s通过的距离是从C到D的长度,为4.50cm-2.00cm=2.50cm;

(4)前2s通过的路程为2cm,而前3s通过的路程为4.5cm,由v=s/t可知,v↓1=1m/s,而v↓2=1.5m/s,所以小球前0.2s内的平均速度比前0.3s内的平均速度小。

答:略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实验数据处理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片找出物体路程与运动时间的关系。要注意匀速直线运动及变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在用速度公式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