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笛介绍 >> 正文 >> 正文

自称不是时髦建筑师的贝聿铭,他将作品留给

来源:笛 时间:2023/4/9

深海区工作室齐旭

卢浮宫前让时空记忆交错的玻璃金字塔、水墨画般苏州博物馆、用极简线条勾勒的香港中银大厦……在为世人留下了最美的建筑后,被誉为“最后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16日在美国曼哈顿的家中去世,享年岁。

想做建筑师的富家子弟

年4月26日,广州的一户殷实人家迎来了一个新生儿,他就是贝聿铭。

贝氏家族明代中期迁居苏州,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被后人称作“中国唯一富过15代的家族”。父亲是银行家,母亲是大家闺秀、擅长书法和演奏长笛,生在这样的家庭,贝聿铭却没有安于做一个富家子弟。

贝氏全家福(前排左一为贝聿铭)。

9岁时,贝聿铭因为父亲工作的缘故来到上海生活,但几乎每年他都会回到苏州老家,在狮子林里度过愉快的寒暑假。年,上海国际饭店的破土动工让这个十来岁的孩子着了迷。“我无法抗拒地看着它,”年贝聿铭回忆起这段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年少时光时说道,“那时候我知道,我想当一名建筑师。”正是因为如此,当父亲希望儿子赴英国攻读经济学时,贝聿铭还是决定追随自己的理想。

年,离开富裕而又传统的大家庭,贝聿铭乘船前往旧金山,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但流行新古典主义的宾大并非贝聿铭的期待,而且基本没有什么绘画功底的他在这里也显得格格不入,甚至被老师劝说换个专业。

贝聿铭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于是,贝聿铭后来又转学至麻省理工大学,在这里找到了自己所喜爱的建筑风格。27岁,贝聿铭前往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深造,师从德国现代建筑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并于年取得了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

两年后,贝聿铭获得美国房地产大亨威廉·泽肯多夫的器重,成了首个被聘用的华人建筑师。在他的哈佛同学们为自己能设计一套套的家庭住宅而骄傲时,贝聿铭却在忙着设计高层建筑。而这些工作经验也让他得以在年自立门户,带着团队成立了IMPei&Associates联合事务所。

追求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年,贝聿铭获得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权。正是这个建筑的设计,令贝聿铭声名鹊起。而他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楼这个梯形空间“一切为二”的设计,更是让人们看到了他利用几何和线条打造空间艺术的擅长。“有人说我对几何很着迷,也许我是。但这就是我所相信的,我认为建筑是几何形状的实体。”

作为一名现代主义建筑师,贝聿铭的设计足够大胆,巴黎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第一个在卢浮宫工作的外国建筑师,贝聿铭的设计最初遭到了极大的反对,因为有人认为他的设计会毁了这个“法国美人”的容貌。但坚持将自己的设计草稿完善并建造出来的贝聿铭,最终还是征服了法国人的心。法国人不再说它是“寒碜的钻石”,称赞这座古典建筑前的现代金字塔是“卢浮宫里飞来的一颗巨大宝石”,《纽约时报》称它“精致细腻、轻盈透明”,建筑评论家保罗·戈德伯格则写道:“金字塔并没有改变卢浮宫,而是轻轻地在它旁边徘徊,就好像是来自于另一个维度的存在。”

凭借“本世纪最美丽的内部空间和外部造型创造,以及材料使用上的多样性和接近于诗歌的技巧”,年贝聿铭获得第五届普利兹克建筑奖。但他一直强调:“我不是一个时髦建筑师。时髦的东西一两年就甩了,你再来个新的。建筑不能这样子,建筑要至少20年、50年、年,希望一千年。”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位于华盛顿的国家美术馆东楼、卢浮宫玻金字塔,到摇滚名人堂、国家大气研究中心,他的这些设计都成了建筑师新人们膜拜的经典。

“我仍是一个十足的中国人”

然而,尽管常年生活在国外,贝聿铭从未忘记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当获得第五届普利兹克建筑奖后,贝聿铭利用10万美元的奖金为中国学习建筑的学生们设立了奖学金。作为华裔建筑师,他也为这片土地设计了多个经典的建筑,比如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而其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凝聚了他对故乡眷恋之情的苏州博物馆。

年,85岁高龄的贝聿铭应邀回到苏州,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与苏州民居相结合的柔和色调,用简单明快的灰色勾边勾勒出明亮的白色墙面,映照在平静的水中,烟雨之中的苏州博物馆透出浓淡相宜的姑苏韵味,让人有身在园林赏着真实的水墨画之感。而为了解决中式传统建筑的采光问题,博物馆屋顶采用了贝式经典的几何形状玻璃天窗,开放钢结构改良的“老虎屋顶”极具现代感,现代与古典完美地融合在这座充满灵气的博物馆中,并且与博物馆附近的传统建筑自然衔接。

“我在中国度过了吸收能力最强的少年时代,有种中国性,深深地留在我的身上,无论如何也很难改变。我仍是一个十足的中国人。”

(文中图片来自GJ)

责编杜雨敖

实习生陈志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