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午后,我静静地坐在一座百年老宅阁楼上的窗前,放慢所有的心绪,用散慢的目光审视这幢被层层高楼所包围的老屋。天井上方的天空呈立体状向四周衍射,偶有造型各异的云块轻轻掠过,头顶那片蓝越发深邃。“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我沉浸在范仲淹的《苏幕遮》里,渐渐习惯了在岁月的安稳里,寻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心境。老屋的故事犹如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那些不曾走远的温馨画面再次温润心田.......
——题记
22年前的某一天,在秀山脚下那条古老的青石板铺就的街区,文庙街上那块深蓝色的门牌号指引我穿过两个小小弄堂,再转进一段狭长幽暗的通道,叩开一扇厚重的朱红色木门,随着吱吱作响的大门徐徐打开,一座散发着历史光泽的庭院静静地呈现眼前,古朴、沧桑、厚重、沉稳,与老屋的主人一生的丰富经历高度契合。七十九年前的一九四三年,日本人的飞机狂轰乱炸整个昆明城,这座老宅的主人苦心经营的天成商号也尽毁其中。无奈之下,举家回迁通海,在秀山之麓,杞湖之滨买下了这幢独具滇中特色的老宅----“一颗印”。三间两耳一照壁,整幢老屋以天井为中心,四周围合正方、耳房及照壁,左右高层结构耳房沿中轴对称,有回字形廊道相互联通,形成内聚型合围空间,三间两层架构的正房略高于两侧耳房,一层中间为厅堂,左右两则为厢房,二房中厅供奉着天地君亲师及列祖列宗牌位。房檐前长后短,形成三水归流布局,折射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相对内敛的性格,同时方形围合形式也体现了“天圆地方、四平八稳”的传统观念。
从此,这座老屋的主人,她用一生的勤劳和善良、贤淑与慧、坚强与果敢繁衍着一个家族的荣光和传奇。历经一百多年岁月的洗礼,房顶上的青瓦早已变成了黑瓦,几处瓦沟内甚至长出了一丛丛不知名的小草、廊柱和格子门上斑驳的油漆已无法辨识它最初的颜色,唯一依稀能辨的是那格子门上精雕细琢的各类花鸟鱼虫图案依然栩栩如生、精美绝伦。上百年的褐红色方形地砖和泛白的长条大理石围合起的天井沉稳厚重,天井种植的花草正散发着旺盛的生命力,火红怒放的三角梅、造型奇特的罗汉松,当然还有通海人独爱的通海剑兰直指苍穹,猪槽石内几条红色的小金鱼正悠闲摆动着长长的尾巴游来游去。厅堂内,墙壁上挂满了的各类字画几乎都与老屋的主人长寿有关,松鹤延年图、百寿图、寿星图、长寿匾,靠主墙一端,一条长长的案几上摆放着各类大大小小的时钟几十个,纵观整个厅堂,落地钟、挂钟、掉钟、摆钟同时发出嘀嗒、嘀嗒的声响,演绎着一段时光合奏曲,偶尔有整点报时的哐哐声响起,与秀山大顶寺的钟声遥相呼应,让时空在头顶变得悠远而空灵,形成具象的东西停滞在眼前。
时光总是不等你细细品味完花开花落的香,疏忽间又去了遥远的地方,娴静处,深秋已踏着细碎的步伐而来,带着些许厚重,带着些许沉稳,也带着些许微凉。在这十月的午后,秋风起,阁楼上的窗棂被吹得吱吱作响,百年老宅更显寂静,换一个久坐的姿势,继续沉浸在独我的思绪之中,过客匆匆,有些情,由深转薄;有些人,由亲到疏,相逢于山水,分别于市井。这些年,唯有对这座老屋的情感深沉而又执着,犹记与这座老屋最初的相遇,88岁高龄的奶奶端坐厅前,仙风道骨,慈祥而又不失威严,来回穿行的家人谁也不敢忽略她的存在,总是以恭敬的神情从她面前轻轻走过。从那一刻,我开始刻意深入了解这个庞大家族的历史进程和奶奶一生的经历,发黄的家谱、古老的器物、口口相传的家族人物故事........
奶奶5岁进入学堂就读,受传统文化知识的浸润,奶奶一生生性温良,知书达礼,16岁嫁入程氏家族,随其夫程受益长年驻守省城昆明经商,多年来,她总是任劳任怨辅佐丈夫事业,含辛茹苦抚养子女,尽心尽力孝敬公婆。因从业守信,乐善好施,广结善缘,几经拼搏,家业昌盛,名冠滇中。曾有民国军政要员范石生及社会名流题诗赞誉为“商业泰斗、货殖明星。”、“杞湖多才,商才尤胜;紧惟程君,为众所敬;先德创业,君益发皇;廉而能信,其业弥昌……”一九四七年(民国三十六年),其夫程受益因病仙逝,留下2男4女嗷嗷待抚。时年35岁的奶奶面对突如其来的众多变故,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一个人默默地承受,选择了一个人勇敢地坚强面对。孤身一人长年累月靠描花刺绣来维系一家老小的生计。在长达数十年的艰苦岁月之中,她吃尽人间疾苦,遍尝人情冷暖,却以一位女性柔弱的臂膀,坚强的毅力,强大的信念独自一人把生活的艰辛和困苦默默地扛在肩上,用坚实的足迹踏出了一条令众人惊叹的人生之路。膝下六个子女在她悉心培养、教育、引导、影响之下,先后成家立业,各有所长,均有建树。
奶奶一生喜欢热闹,一到节假日,整个家族成员便会从四面八方赶回老屋与奶奶一同度过快乐的假日时光,家族成员中多数精通器乐,钢琴、洋琴、月琴、小提琴、电子琴、笛子、二胡、京胡。酒足饭饱之后,老屋内各类器乐便悉数登场,一家老小吹拉弹唱,其乐融融,端座在厅堂上方的老奶奶总是眉开眼笑,用慈祥的目光看着家族成员在她面前欢声笑语、尽情歌唱。这种欢乐的氛围总是在每年9月27日奶奶生日那天达到高潮,在临近奶奶生日即将到来的时候,家族中的几位骨干成员便会提前集中商量策划整个生日宴会的时间、地点、邀请人员、寿宴菜谱、宴会流程并通知以家庭为单位提前准备表演节目,在接到通知后,所有家族成员均会精心准备,提前排练。从奶奶九十岁开始,每年的寿宴总是在家人的精心筹备之下如期举行,20年来从未间断,照全家福、吃长寿宴、文艺晚会成了必备流程。20年来,老屋内的全家福照片逐年递增,整个厅堂的墙面挂着的一张张全家福见证了一个个幸福时刻和一个家族的繁荣昌盛,照片上的人也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最初的四十多成变成了八十多人的大家族。驻足在每一幅全家福前,思绪泛起层层涟漪,从这一张张照片中可以清晰地梳理出这个家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脉络,那一张张出现在全家福中的新生面孔和一个个从中不断消失的身影折射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和人生无常的变化。
奶奶一生喜欢出游,短到一两个小时,长至十几个小时的车程,她依然能够坚持与家人一同出行,从不扫兴。昆明大观楼,滇池,圆通山、新平哀牢山、元江红河谷、澄江抚仙湖、石屏异龙湖、建水古城、蒙自南湖、元阳梯田、丽江古城、大理三塔都曾留下她游访的足迹。最令人难忘的是年,为完成奶奶到北京游览的心愿,昆明的表哥主动承担全部费用,率家族成员陪同前往,因奶奶年龄原因,在购机票前行无果的情况下,表哥精心策划出行方式和行程。5月,时年的奶奶在11位家族成员的陪同下,踏上了开往北京的高铁,一路舟车劳顿,顺利到达北京。天安门、故宫、天坛、长城、颐和园,奶奶在家人的精心照料和陪同下完成了一次特别的圆梦之旅行,看着亲人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