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笛介绍 >> 正文 >> 正文

魏晋风度势使然下

来源:笛 时间:2023/5/14
北京扁平疣的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812972.html

五是率性而为。

《世说新语.任诞》中载:王子猷在大雪之夜,睡醒之后,开室饮酒,忽然看到四周银装素裹,一片皎洁,顿起彷徨之意,想起了好友戴逵。他决定雪夜乘船前往看望。由他所在的山阴到戴逵居住的剡溪,整整走了一夜。

到门前时,王子猷决定返回。别人问他原因,他说:“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雪夜访戴为兴致

六是清谈玄论。

《老子》中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魏晋名士的这种玄学,特点是远离现实,玄而又玄,而又荒诞不经,一般人往往摸不着头脑。

这种远离现实的“清谈”、“扯淡”,与世无涉,相对来说,当然要比那些愤世嫉俗、抨击现实的学说,在保全自己的生命来说,还是要保险得多。所以,魏晋之际清谈玄论之风极为盛行。

东晋名士卫玠,幼年时,乘羊车入市,满城人竞相观看。长大后,又好谈玄理。但他体弱多病,其母常禁其言谈。遇有好日子,亲友请他谈玄,他所言入微,令人无不嗟叹。

琅琊王澄名望很高,但每听卫玠之言,总是叹息绝倒。故时人云:“卫玠谈道,平子绝倒。”

玄学空谈不涉政

这种空谈之风传染给朝廷执政者就不妙了。

西晋大臣王衍,才华横溢,又擅长空谈,议论精辟透彻,神态从容潇洒,享有极高的声誉。特别是巧舌如簧,总是能自圆其说,别人称其为“信口雌黄”。

然而当天下大乱时,他却力求自保,而后又决策失误,被没有什么文化的石勒捕杀。

王衍也成为空谈误国的典型,后东晋权臣桓温北伐时,在中原登临远眺,不禁感慨地说:致使国土失陷,中原百年来成为一片废墟,王衍等人逃脱不了罪责啊!

由此可见,清谈玄论,远离现实,用于自保尚可,而要用于治国,则必然误事,最终是国破人亡。

空谈误国引祸乱

“魏晋风度势使然”,这个判断应该是不错的。当时的大势,造就了魏晋风度,“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些名士如果不是这样保护自己,而是积极参与政治,又不肯违心与统治者合作,那结局就会悲惨多了。

“竹林七贤”之首的孔融,对曹操非常轻慢无礼。

曹操宣布禁酒,孔融就讥笑说:“天上有酒泉星,地上有酒泉郡,人有喜美酒之心,所以尧不饮千盅酒就不能成为圣人。况且夏桀、商纣王皆因女色而亡国,现在怎么不下令禁止男女结婚呢?”

曹操打败袁绍,以袁熙妻甄氏赐曹丕,孔融写信对曹操说:“周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了周公。”

曹操以为孔融博学多识,见到孔融后就问他此事,孔融说:“我只是拿您讨伐袁绍来推测那时的情形,是想当然罢了!”

一代枭雄的曹操怎能容忍别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嘲讽戏弄,终于借机将孔融杀了。

孔融纯粹是“捋虎须”、“摸老虎屁股”,而缺少点魏晋风度的“云水之气”、风流洒脱而淌了血水,也可谓咎由自取。

嵇康打铁忤权贵

再看嵇康。嵇康生当曹魏末世、司马氏专政的时代。他是沛王曹林女婿,即曹操孙婿,本身就让司马氏政权放心不下,加之他又不愿趋附司马氏父子,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他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中,鲜明地表达出自己的政治态度和刚烈个性,旗帜鲜明地得罪了司马氏政权。

史载,有一天,嵇康与好友向秀一起在柳树下打铁为乐,司马昭心腹钟会邀集一群名士前来拜访。嵇康对他们的到来不以为然,仍然挥锤不辍,旁若无人。

钟会站了一会儿,觉得十分没趣,转身要走,这时嵇康冷冷地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钟会因此怀恨在心,不时地在司马昭面前进谗言。

后嵇康因吕安事件牵涉被司马昭逮捕下狱,因为他的巨大声望,朝野震动,三千太学生上书以嵇康为师。有些名士为了表示抗议,愿与嵇康一同入狱,这给了司马昭巨大压力。

而钟会则借机欲置嵇康于死地,力劝司马昭杀掉嵇康:“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故以康为虑耳!”并造谣说嵇康有谋反之意,嵇康终于被司马昭所杀。

孔融、嵇康之死,从反面证明了所谓“魏晋风度”对文士们的保护作用,那就是远离政治、放浪形骸、率性而为、疯疯癫癫,说一些不着边际的清谈玄论,干一些疯疯癫癫、无人能懂的事情,方能苟活于世。

诗云:

莫言文士尚癫狂,

魏晋风格势使然。

抱瓮醉眠谁可诬?

扪虱扯淡地天宽。

广陵曲散人心痛,

向秀笛扬云水寒。

剑影刀光何奈我,

精神自慰有桃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