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当今世界上,有什么东西能够跨越种族文化的阻碍和时间的限制给别人震撼,那非属音乐莫属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能俗能雅;不仅文人墨客听得,平民百姓听得,小商小贩也能听得;它仿佛能够穿透阶级的限制,无视文化水平的高低让听众窥探演奏者的内心世界。它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彼此的内心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和沟通,它仿佛最能接近世界的本源。
提起乐器,我们会想到古筝、笛子、琵琶,还有描写音乐美妙的文章,如:白居易在浔阳江畔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华丽丽的辞藻令读者身临其境,即使眼前是静态的文字,在脑海里却浮现出跳跃的音符;
琵琶在中国音乐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在文人的笔下也有着华丽的乐章,它也因此成为“中国民俗乐器之王”;虽然它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绩却是从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若是选出我国的本土乐器,编钟一定会站出来说几句话了。
我国是最早制造和使用乐钟的国家,作为大型打击乐器的它起源于夏朝,兴盛于春秋战国和秦汉数千年的时间,他也被称为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了;编钟是由青铜铸造而成,根据青铜钟的大小号以及音调次序进行排列,通过敲打可以发出美妙的声音。那么为什么编钟在秦汉时代占据着那么大的地位呢?
01贵族阶级的独享
因为它是庙堂之上的雅乐正声,在当时只有上层贵族才能享用的乐器,并且只会在有大事发生时人们才会用到它,比如:皇帝登基、祭祀天地和先祖等活动;或许是因为它发出的音乐很雅,很正,极具“帝王范”所以才能配得上这种庄重威严的时刻吧!根据编钟的功能,与其说它是一种乐器,反倒是说它是一种礼器更为合适吧。
它就像那时候的鼎一样,是国之重器;在周朝时期,“满套”的编钟是只有周天子才能享用的,任何诸侯国都不能僭越;但令人无奈的是这些制度要有强大的武力和实力为前提,否则的话就会像春秋战国时期那样礼乐崩坏了。
不知细心的人有没有发现,编钟并没有传到国外,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有两个方面:
时间因素:编钟兴盛于秦汉之前,而汉朝,尤其是汉朝之前我们中国与国外的交流很少很少,几乎没有。而到之后与外国交流多了之后编钟就不再那么流行了;帝国尊严因素:只有当时的统治阶级方才能使用编钟,平民根本没资格享用编钟,并且编钟是由大量青铜器编制而成,平民没有那么大的实力制造它;虽然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汉朝与国外交流多了一些,但是帝国的威严不允许被挑衅,所以被誉为“国之重器”的编钟根本不可能传入别的国家;
统治阶级认为用编钟演奏音乐,是他们带给上天的祭礼,在当时没有扩音设备的三千多年前,将钟化为乐器真的是一种创举,它那制作工艺的复杂,精美的制作以及高超的艺术水准更是令人不得不佩服古人杰出的智慧,我们从名动一时的“曾侯乙编钟”就可以管中窥豹。
02传奇的曾侯乙编钟
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曾出土于湖北省的曾侯乙编钟制作与战国早期,是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被禁止出境展。它全长10.83米,身高2.73米,采用了铜焊、铸镶、错金等工艺技术,以及圆雕、浮雕、彩绘等装饰技法;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宏伟最庞大的乐器,造型精美,它的出现代表了中国先秦时期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被称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迹”(只是一个泛称,不是特指);有趣的是,它的出现还纠正了我国对音乐的错误认知。
03纠正认知
原本我国认为十二音律是从古希腊传过来的,后来曾侯乙编钟出土之后我国学者通过研究调音后发现,在战国时代我们中国就已经有完整的十二乐音体系;这一发现,纠正了我们的认知,加深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04破解难题
也正因为它的出现,破解了困扰我们千百年来的“一钟双音”的难题,即一个钟能演奏两种不同的乐音,一套编钟也因此能演奏多套名曲。这一发现,解决了一钟双音在物理学、音乐学、铸造学上的一系列难题,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不得不佩服古人才声学和结构力学方面的高超智慧。
编钟,是我国独有的打击乐器,它将我国早期的青铜冶炼技术和音乐完美地结合起来;作为古代统治阶级的专享乐器,如同那厚重、大气的钟体一般,激荡出的是皇家帝王的威严与正统;用它那小钟清脆、大钟浑厚的响声奏出一篇篇完美乐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