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家一直对中国古代是否存在七个音阶存疑,直到在河南省舞阳县进行考古时,一支神奇的笛子被发现,为这个问题提供了明确的答案,令西方音乐和考古学界感到无言以对。
上个世纪60年代,一个考古学家在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探索时,发现了一批独特的陶片,并在一个地点进行了50平方米的试掘,结果发掘出大量的陶器、石器等文物。这些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7支骨管,包括一支有7个孔的骨管,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
当考古学家在距今年前的贾湖遗址中发现了数条精美而复杂的骨管时,音乐家和考古学家们感到非常震惊,因为这些骨管的出现让人们开始怀疑它们是否是古代乐器。
当时,考古和历史专家对这些骨管感到疑惑,因为它们看起来不像是一种乐器,而且没有任何历史记录表明中国古代有类似的乐器。
当时的考古专家张居中,对这些骨管进行研究,觉得它们肯定可能是乐器,并且还可以演奏,但是却苦于自己不懂演绎。
尽管许多音乐家和考古学家在中国乐协的会议上聚集,但专门负责考古研究的张居中专家带着这些骨管前来寻求专家的鉴定。
然而,经过几位专家的研究,他们认为这只是一根普通的哨子,不能演奏音乐。虽然西方认为只有能演奏一系列音符器具,才能称为乐器,但这个哨子显然不符合这个标准。
张居中听到这些专家的讲解后感到失望。而西方考古界对于贾湖骨笛的出土非常不屑一顾,他们认为这些骨笛只能发出单音,不可能演奏音乐,因此不能算作乐器。
但是张居中并没有因此放弃。他找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萧兴华先生,经过了他的极少,贾湖骨笛被当时的笛子演奏家尝试了几次,终于发出了所有的音列,这让在场的人激动不已!经过不断的摸索,最终,贾湖骨笛演奏了出了完整的河北民歌《小白菜》,让人们再次惊叹于,这件距今已有近年历史的骨笛,所演奏出的旋律如此的动听。
为何过去,贾湖骨笛还可以演奏呢?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专家们发现贾湖骨笛的制作材料是丹顶鹤的尺骨,这种鸟类的骨骼具有极高的坚固性和耐腐蚀性。制作者们先将鸟骨锯断成两断,再经过精心的加工和校准,最终制成了这些完美的骨笛。
贾湖遗址位于中国河南省南部,这一地区的环境适合丹顶鹤的生存。在贾湖先民的狩猎活动中,他们可能偶然发现了这种鸟类的骨骼,并意识到它们是制作骨笛的绝佳材料。经过精心的加工和校准,这些骨笛最终成为了贾湖先民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贾湖骨笛的出土,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音乐制作技艺的高超,也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在今天,贾湖骨笛仍然是世界上出土时间最早、保存最好、数量最大的乐器之一,它们向世人展示了古代中国音乐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
骨笛的发现有着重大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首先,骨笛的出土表明中国古代音乐文明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平。骨笛的制作材料是丹顶鹤的尺骨,这种鸟类的骨骼具有极高的坚固性和耐腐蚀性。制作者们经过精心的加工和校准,最终制成了这些完美的骨笛。贾湖骨笛能演奏传统的五声和七声调式音乐,这表明在多年前,中国先民已经掌握了丰富的音乐理论和技能,具有高超的音乐制作技艺。
其次,骨笛的发现改写了中国音乐史。骨笛上的小孔直径只有1毫米,这说明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制作者们已经能够精确地控制开口距离,从而保证了音准的准确性。可见在数千年前,中华先民已经掌握了较为先进的加工技术,也如此才能制作出如此音色精准的贾湖骨笛
最后,骨笛的发现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不仅限于对音乐史的改写,还改写了人类重要文明史。骨笛的发现表明,中国先民已经在多年前就开始探索和开启“礼乐”文化,这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骨笛的发现也证明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独特魅力,它为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增添了重要的砝码。
贾湖骨笛的发现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它不仅证明了中国古代音乐文明的高度发达和独特魅力,也证明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不仅证明了中国先民在多年前就已经掌握了高超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证明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独特魅力。在中华音乐史乃至整个中国音乐史,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贾湖骨笛成为了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贾湖骨笛,聆听一下数千年前的祖先传给我们的天籁之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