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平子在家庙庭院里使用天子祭祖庙的八佾之舞。孔子说:“这种事都忍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他不忍心做呢!”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篇之一
这个季氏真是无法无天。
佾,读作yì,指古代乐舞的行列。八佾是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使用的舞蹈规格,舞者纵横都是8人,即8行8列,就是64人的方阵,它是周代规格最高的祭祀舞蹈。起舞时,舞者手执羽毛,据古人考证是一种雪白的大羽毛,也不知是从什么鸟身上拔下来的。古时舞蹈有文武之分,执羽而舞的八佾是一种“文舞”,如果“武舞”呢,就要执干戚,就是手里举着盾牌和大斧头。
八佾表演时,伴舞的音乐要用八音。所谓八音,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8类乐器。“金”是青铜打击乐器,有铙、钲、句鑃、铎、铃、钟等,整套的青铜编钟最为珍贵。“石”是石制打击乐器,如青石或玉石制的磐、鸣球等。“土”是陶制乐器,包括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如埙、缶、陶笛、陶鼓等。“革”是用皮革制的打击乐器,主要有鼓,鼓是群音的首领,古人所谓“鼓琴瑟”,就是琴瑟开弹之前,先有鼓声作为引导。“丝”是各种弦乐器,因为古时候的弦主是用丝,如琴、瑟、筑、箜篌等,有时也会是用牛筋之类的动物皮筋作弦。“木”是打击乐器,包括各种木鼓、敔[yǔ]、柷[zhù]等,用于宫廷雅乐的起始和终结,现在已经很少见到。“匏”用葫芦类植物的果实制作,是古老的簧管乐器,主要有笙、竽。“竹”是竹制的吹奏乐器,如笛、箫、篪等。
即使贵为天子,八佾平时也不能随便用,只能用在文王、周公庙里,是一种隆重的祭祀礼仪。至于天子以下,诸侯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诸公(三公二王后)用六佾,诸侯用四佾,卿大夫是北面之臣,只能用琴瑟而已。
这位季氏是何许人呢?据考证,大概是昭公、定公时的季平子,即季孙意如(?-公元前年),是春秋时鲁国正卿。依照周礼,他只能用一个16人的小规模四佾方阵,甚至只能弹弹琴瑟,得瑟一下。而现在他却胆大包天,“八佾舞于庭”,不但用八佾的天子礼乐,并且还用在自己的家庙里,“庭”指他家庙的庭院。他组织了64人的舞蹈队,在自己家庙的庭院中,用天子的作派奏乐舞蹈,这是极为严重的僭礼行为。
春秋后期,鲁国掌权贵族史称“三桓”,即季孙氏和孟孙氏、叔孙氏。他们的称谓都有一个“孙”字,就是说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子孙后代。鲁桓公共有4个儿子,嫡长子姬同继位为鲁庄公,庶子有庆父、叔牙,还有嫡幼子季友,共3人,分别称为仲孙(后改称孟孙)、叔孙、季孙,故称“三桓”。当时季孙氏在鲁国已专权了好几代,到季平子掌权时更是有持无恐,他曾把鲁昭公逐出国境,另立昭公之弟为定公。季平子的这些僭越行为影响深远,日后他的家臣阳虎作乱,不能不说是受此影响,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大夫身份的季平子目无天子和国君,竟敢僭用天子祭祖庙的礼乐,这实在是礼坏乐崩,天下无道。所以孔子对他严辞痛斥:“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种事他都忍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他不忍心做呢!这里的“忍”,指忍心、狠心。“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句话流传很广,对“忍”字也有不同解释,很多人把它解读为“容忍”,意为“这种事可以容忍,还有什么是不可容忍的!”如果照此解释,那么孔子只是对季孙氏的行为和鲁国国君的无能表示不满。
但孔子说这句话的目的,并非仅仅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激愤之情,而是直指季孙氏等擅权贵族的内心,一针见血地揭示季氏非礼之举的实质,是人心的不仁。这种事都忍心做得出来,可见其昧着良心,内心早已不仁不义了。这是孔子对季孙氏明目张胆地违背周礼的僭越行为,进行的严厉抨击。
学论语记成语:
是可忍,孰不可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