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笛图片 >> 正文 >> 正文

乾隆到此寻父,朱元璋到此上香,如今地势险

来源:笛 时间:2022/12/31
北京中科高效抗白个性施术 https://news.iresearch.cn/yx/2019/09/302563.shtml

南京幕府山,东起燕子矶,西至上元门,长约5.5公里,宽约米,主峰高米。它是长江南岸的一座山脉,北濒长江,山崖陡峭、景色秀美。这里的白云石全国有名,建国初期,为发展经济,幕府山成为出口白云石的产地,这里成为全国唯一的“码头矿山”,主峰被夷平,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毁坏。后来停止开采,发展了旅游业。

据地质学家考证,万年以前,如今的喜马拉雅山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到了万年前,印度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相互碰撞,交叠相挤,喜马拉雅山才开始形成。幕府山属震旦系地层,是南京地区最古老的山脉,形成于六亿年以前。喜马拉雅山脉与其相比,勉强算是孙子辈。

幕府山下的南京长江观音景区,北依长江,呈东西走向、条带状狭长形,自然风光秀丽。这一带的观音文化,自古就很盛行,因此也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底蕴。虽然旅游条件优越,但由于山势险要,山石滚落的风险比较大,景区游人稀少,属于清净小众景点。

景区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以城北水厂为界。我先参观的东区,东区分别是二台洞、头台洞、观音阁等。这几个主要景点都处于半山腰上,地势险要,泥土、石块、树木相互盘结,南京最近阴雨天比较多,雨水冲刷之后,石块之间的泥土有的已经变成了粘稠泥浆,真让人担心会不会发生泥石流。

顺着牌坊前面的山路上去,看到一个青瓦红柱的六角亭,亭子上方就是悬崖,悬崖上的树木把这个亭子顶部都遮盖住了,显得很阴凉。为了防止滑坡,亭子下方用沙石袋垒成阶梯,进行加固。

亭子旁边就是“大士殿”,与其说是“殿”,不如说是“洞”,大士殿悬于峭壁上,依岩构屋,顶和墙壁倚靠悬崖,内凿观音龛,殿内一个古洞里面供奉的龙头观音为观音三十三化身之一,寓意平步青云,步步高升。大士殿楹联:观音之观观人观我观世界,大士之大大经大法大慈悲。

观音像所在的古洞中还有一个洞,深不可测,据说至今仍未有人找到洞口,历史上有传说可通京口(今镇江)。附近没有其他游客,里面光线也比较昏暗,我没有胆量进洞中去观看。

从大士殿按原路下山,向前走,可看到峭壁上的壁画,这是普贤菩萨的画像。

然后来到“象鼻洞”。传说是普贤菩萨的坐骑六牙白象幻化而成,又因其形状似“象鼻”,故称象鼻洞。

这里是“洄溪胜境”。因丰水季节山上的清泉汇聚于此而得名,现在南京正处于丰水季节,估计是景区管理不到位,发黑的水质有辱于“清泉”二字,水中的树叶和浮萍也没有及时清理。历史上,这里是古永济寺的园林。

洄溪胜境旁边是一片竹林,竹林旁这一块大石头,上面写着“飞来石”,事实上就是幕府山上滚落下来的一块巨石。来之前听人说这像一个卧着的狮子,我围着石头转了一圈,怎么看都不像,谁让咱没有艺术想象力呢?

飞来石前面就是头台洞,迎面看到一面青瓦白墙,古色韵味的圆形拱门,拱门内还有一个透空的扇形大窗户,与窗外的竹林巧妙地构成了一幅图画。

先来看看洞口的景点,洞的右侧有一巨型“寿”字,称为“一笔寿”。传为朱元璋手书,字旁有一碗口粗薜荔,其藤蔓枝叶茂密,将洞口上方约30平方米岩壁覆盖得严严实实。

长江观音区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观音阁(下面章节会介绍),就是这个景点了,当时我还站在此地感慨了一番。我在此遐想的是,这棵薜荔应该得到神助,显得佛法无边,它破岩而出,从石缝间生出倔强的生命,默默无闻地展示着盎然生机。它用自己的根须,牢牢地缠绕在岩石上,支撑起挺拔的树干。它饱经沧桑,向人们展示的不仅仅是绿意盎然之美,更是展示了生命的壮丽之美。

当时我并不认识这棵树是什么名字,从网上搜索了一下才知道是薜荔,有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下面我从网上摘录的介绍:

薜荔又名凉粉子,木莲等。攀援或匍匐灌木,叶两型,不结果枝节上生不定根,叶卵状心形,药用价值祛风,利湿,活血,解毒。治风湿痹痛,泻痢,淋病,跌打损伤。

寿字的下面岩缝里,就是“龙牙滴水”,现场看到从山体的石头缝隙中,一直有山水滴下来,旁边有一块石碑上介绍说,这是朱元璋品茶处。

“一笔寿”、“龙牙滴水”、“飞来石”三个景点串联起来的故事就是:

传说朱元璋到头台洞巡游,看见一个老和尚捧着钵翘首接滴水,朱元璋遂问老和尚在做什么,老和尚说这是龙牙滴水,用这里的水煮茶,清醇爽口,可延年益寿。“龙”可是天子的象征啊,岂可随意说得,侍从呵斥老和尚:“休得胡言乱语”。老和尚随即煮茶献给皇帝,朱元璋品完后觉得确实清醇爽口,随兴写下一笔寿。传说寿字刚写完,从天上飞来一块巨石,变成一位大将守护在寿字旁,后人称之为“飞来石”。

听完故事我们继续参观头台洞洞口,洞口的观音像右手托腮,倚于膝上,似乎在思索什么。旁边介绍牌上说这是施药观音,相传施药观音是三十三观音化身之一,他把药施予病人,消除痛苦,故得此名施药观音。这一化身表示观音菩萨无时不惦念着世间疾苦,解救众生于病痛之中。

施药观音治病救人的的传说在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很流行。据传,当年山东登州府瘟疫盛行,许多病人不治身亡。观音菩萨化身卖药的老翁前来救治,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把此地瘟疫全部根除。

施药观音右侧石壁上写有“犀牛望月”四个字,字下面的岩石似犀牛抬头,特别是犀牛角表现的栩栩如生,牛背上还有两个儿童在玩耍。

“犀牛望月”右侧有个山洞,通过这个山洞可以爬到山上的观音洞。该洞长12米,宽10米,潮湿阴凉,洞内梯形道路陡峭曲折。入口在山下,出口在山腰,洞中蜿蜒曲折,洞中有洞,洞中套洞。

洞口出来,有曲折迂回的走廊紧贴悬崖峭壁,走廊显得有些破旧,地面上有一层厚厚的尘土,一看就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这里树木枝繁叶茂,挡住了眺望长江的视线,也看不到其他的游客,但是可以听到山下游客的嬉笑声,很是契合“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境界。

走廊尽头的楼阁建筑建于明代,这里就是供奉“千手观音”的“观音洞”,据说里面供奉的是千手观音,由于地势险要,现在已经关闭。洞前有一个端坐在莲花宝座上的观音雕塑。

峭壁上有一尊惟妙惟肖、雕琢细腻地“持花观音”立像,有人说这是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手绘,不过看起来不像,唐朝距今多年了,这个画像的刻痕很清晰,描绘的也很清晰,看不出千年历史的沧桑。当然,我只是一个外行,没有鉴定真伪的能力,仅仅是一个旅游爱好者对所看的景点,随机发表一下感想。

画像旁滚落的山石让我胆颤心惊,我是走一步抬头看一下,“菩萨保佑”一直念叨个不停,唯恐山石砸在自己的脑袋上。

在这危险之地,也不能太相信菩萨,最好的办法就是“逃为上”,我来不及拍摄更多的照片,也无心体会登高望远、眺望长江的美景,赶紧下山来到洞前的圆通殿。这是圆通殿前侧和后侧的照片。该殿与国内大部分金碧辉煌、飞檐翘角的庙宇相比,显得朴素,甚至简陋,它只有一间殿堂,后侧朱楹青瓦,从前侧看就是一栋普通的青瓦白墙的房屋。

殿內正中央供奉一尊菩萨,旁边的四尊雕像可能是善男信女。这五尊神仙的造型色彩让人感觉怪怪的,五个菩萨上身赤裸,平时看到的菩萨像大都是衣冠飘逸,还没有见过这么“衣冠不整”的,尤其是中间的菩萨,竟然留着“八字胡须”,明显不像传统的菩萨形像。

据说观音菩萨从印度初来中国时为男儿身。在中国,观世音菩萨救度一切众生,如慈母爱自己的儿女一样。中国民众对女性尤其是对母性的爱戴敬仰,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观音最终被当作女性菩萨,如送子观音、水月观音等都为仕女形象,并深受民间百姓崇拜信仰。

与圆通殿一墙之隔就是放生池,这里的水比“洄溪胜境”的水清澈多了,佛教圣地都有放生池,是体现佛教“慈悲为怀,体念众生”的地方,目的是为了信徒将各种水生动物如鱼、龟等放养在这里。

放生池隔壁是佛印堂和石经苑,说实话没有什么好看的,和网上介绍的差距太大,网上说这里有观音四十二种手印的镀金雕塑,非常富于艺术想象力,我在现场没有看到佛手,佛印堂也没有开放。据说四十二种佛手是观音文化区的精华部分,不知何故现在没有了。下面两张就是网上和现场看到的对比图。

现场看到的佛手堂

现场看到的石经苑来源于网络的佛手堂与石经苑

前面就是“碑刻园”。最重要的两块碑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研究价值。

一块是乾隆御碑,保护在玻璃框架内,传说乾隆皇帝曾经六次到南方巡游,其中五次到了幕府山一带,这块御碑是乾隆赠送给当时的永济寺住持默默大师的词句。

另一块在一个四角亭内,是唐朝著名大画家吴道子画的童子拜观音像。

长江观音区是长条形的,几乎与山下的佛灵门路平行。这样的优点就是不容易迷路,也不会错过景点,特别适合我这样没有方向感的人。沿着佛灵门路有一个长条形池塘,池塘边建设了一个临水平台叫“洗心谢”,池塘中还有一个牧童吹笛的雕塑。

池塘边,碑刻前面十几米远,就是“百子林”。以送子观音塑像为中心,种植了很多石榴、枣树和桂花树,枣树与桂花树寓意“早生贵子”,在民间桂花树还寓意“大富大贵”。因为石榴果实多籽,寓意“多子”。

枣树和桂花树不是开花结果季节,照片单调,选拍了一张石榴林照片与网友分享。

石榴林前面有一个长约30米的丁字形走廊,被喇叭花缠绕覆盖着,鲜艳的喇叭花随风招展,与周围红色的石榴花相映成趣。

走廊一侧的雕塑反映的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情节,这个故事家喻户晓,讲述的是七岁的司马光在危急时刻,用石块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体现了司马光小时候的智慧。

这个雕塑群共有九个儿童在场,给我的感觉是缺乏童趣,大缸右侧的小孩儿就是司马光,他左手掐腰,右手在做指挥状,给人的感觉是过于成熟,稳重,不像七岁儿童神态。当然,这也许是作者采用的艺术夸张手法,是为了突出司马光处事不惊、临危不乱的“领袖潜质”。

如果让我做这个雕塑群,这九个儿童是什么神态呢?当时我脑洞大开的想象画面是:一个儿童落入大缸,第二个逃跑的儿童作惊慌失措状,第三个儿童双手在嘴边围成喇叭作呼喊状,第四个听到呼叫的儿童反而向大缸跑过来(儿童的好奇心必须要展现),第五个儿童被吓得不知所以然,作目瞪口呆状,第六个稍微胆大的儿童伸着小手去救人,第七个稍微聪明的儿童拿了木棍伸到缸里试图救人,第八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童吓得蹲在地上作哇哇大哭状,第九个就是司马光,在乱成一团的情况下,果断地捡起一块大石头向大缸砸去。

说这些话可能扯远了,不过看景的目的就是“赏景”,就像我的网名一样“人在旅途、心随景动”,看到景致心中无所想,就失去旅游的意义了。

回到正题,继续参观。沿着两侧种满石榴、桂花树的小道,走几步就到了“百子戏弥勒”。表现的是一个憨态可掬的弥勒佛雕塑周围,有一百个小孩童,他们或嬉戏、打闹、做游戏等等,有的孩童甚至顽皮地爬到弥勒佛的肚皮上、大手上,但是弥勒佛并不生气,这就是“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

既然是“百子林”,肯定少不了儿童,这里还有很多栩栩如生的儿童雕塑,有的在下棋,有的在捉迷藏,有的在玩弄乐器,还有的在放鞭炮,总之都玩的不亦乐乎,把儿童无忧无虑、天性好玩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是一个“童趣园”。这些神态各异的童趣画面不禁让人怀念童年的时光。

现在看见的就是送子观音像。因为6月19日是观音得道日,故该观音像高有6.19米。送子观音像周围是牡丹园,可惜现在不是牡丹开花的季节。

从百子林出来,在佛灵门路旁,看见一对金佛手,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俗话说摸摸佛手,福气永久,左手摸健康、右手摸财富。我也摸了一下,以求带来好运,也保佑我今天旅途平安,因为下一站就要去更加惊心的观音阁。观音阁的险要我早就听说过,不过一直没有时间过来游玩。

摸完佛手,带着好运,来到一座古朴典雅的石桥边,桥下面有一个池塘,名字很好听,叫“化龙丽池”。碧绿的荷叶铺满了池塘,池塘右前方隐约可见攀登观音阁的台阶。

令我纳闷的是,现在正是荷花开放的季节,怎么这满眼碧绿的池塘里面,没有一只荷花呢?荷花在佛教里是圣洁之花,很多观音都喜欢手持莲花,难道是观音显灵,把莲花都摘走了吗?

跨过桥,看到“弘济寺石刻”碑,向前可以看到景区的东门,不过没有开放。右转进入“化龙丽池”上的一个亲水平台,就来到了观音阁的台阶前,让人失望的是台阶用绳索阻拦着,上面写着“山有滚石,请勿靠近,后果自负”几个字。更让我失望的是周围竟然没有一个人影,我虽然喜欢安静,但是在这险要的景区里,宁静得让人可怕。

抱着失落的心情,仰头看着悬崖峭壁上若隐若现的观音阁,心中既有不舍,也有莫名的紧张,正准备“败兴而归”时,忽然看到一辆三轮车停在弘济寺石刻旁,下来了几个师傅准备修剪草坪,正是这几个师傅给了我胆量,否则我在这空旷之地待不下去。我环顾四周,猛然发现东侧还有一个阶梯可以登山。“去”还是“不去”,要“安全”还是要“美景”,就这样思忖了很久,最后还是“美景险中求”的思维占了上风,就小心翼翼地登了上去。

上了台阶,看到一个写有“蛤蟆洞”的石刻,旁边有一块巨石,像一只蛤蟆在眺望长江。

青瓦黄墙的门额上有“永济江流”四字,此处是“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凭栏观江,确有“所有身闲事,都随江流去”的无尽感慨!我站在此处眺望长江,面前悬崖上的树木郁郁葱葱,透过树叶间隙只能隐隐约约看到长江,想拍摄一张凭栏阅江,看大江东去的照片,不好取景。

观音阁是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年间建造的,朱元璋经常来此上香拜佛。当时这里一面环山,三面环水,气势磅礴,登高远眺,长江浊浪滔滔,奔腾向前。到了明朝,观音阁扩建为弘济寺,香火更加旺盛,在当时为南京名刹之一。《万历上元县志》记载:“观音岩怪石榴垂,苍黛参差,上接云霄,而大江自龙江关西南来,直过其下,俯案墙睇之或骇”。“观音阁依岩、就江溽而筑基,上交竖九柱皆丹。柱上棚浅构阁,阁三面皆栏杆凭之。瞰江若在楼船顶立也”。

清乾隆年间,弘济寺更名为“永济寺”,香火继续发扬光大,永济寺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为什么要将弘济寺改为永济寺呢?这里有乾隆寻父的传说。

传说乾隆的生父是程阁老(南京至今还有程阁老巷),在弘济寺出家隐居,住持默默和尚对其多有照应。亁隆即位后,得知生父隐居江宁,曾经三次前来寻找,但程阁老避而不见。询问默默和尚,也推说不知。亁隆无奈,离开时下旨将弘济寺改名永济寺,“济”、“记”同音,乾隆将寺名改为“永济(记)”,表示他将永远记住这里。依照此传说,如今在长江南岸幕燕风貌区永济大道旁,塑有乾隆寻父的雕像,当地居民在江边散步时,经常看到这幅雕像。

当然,这毕竟是传说,大家都知道,在封建社会,天子的威严可是冒犯不得,天子的名号是要避讳的,乾隆只是个年号,他的姓名是爱新觉罗.弘历,为了避讳,才将弘济寺改为永济寺。

阁中供奉着三尊用千年乌木制作的观音像,这是景区的镇阁之宝。乌木为中华神木,用乌木制作的三座观音像,在全国独此一家。三尊观音分别为如意观音、威德观音、大悲观音,寓意吉祥如意、大吉大利,保佑全家平安、幸福永久!

因为形单影只,里面也没有灯光,我不敢进去,只是壮着胆子在门口拍了一张照。

这是观音阁西侧的照片,在悬崖峭壁上,像蜘蛛网一样千沟万壑,大大小小的洞口点缀其间,一些灌木在石缝中焕发着盎然生机。这里的景点叫“铁链锁孤舟”,相传为刘伯温系船处。旁边还有一个石平台,传说是皇后马娘娘梳妆台。

左边的碑刻看的很清楚:洞口薜萝春色稠,何劳铁链锁孤舟。一双燕子凌波去,剪却江南万古愁。

右边的碑刻字体比较小,看不清楚,大意是:“十里岩山之东有观音山异峰独起,薜萝岩石峭陡山腰有铁链下坠。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带着皇后马娘娘和文武大臣来观音阁求佛。在经过燕子矶一带的时候,忽遇狂风巨浪,龙舟颠波起伏,惊慌中军师刘伯温献策,请马娘娘把随身携带的八卦玉佩扔进了江水里,果然风平浪静。到了观音阁后,朱元璋怕再起凶险,就让人用铁链把船锁住,铁链就拴在观音阁旁边的山崖上,这就是铁链锁孤舟的典故”。此碑显示是一九八七年四月立的。

这里的神奇传说还有另一个版本,是“铁链锁蛟龙”:

很早以前,传说洪泽湖里有一条蛟龙。它作恶多端,兴风作浪,使洪泽湖一带经常出现水灾,好多农田被淹,人员伤亡不计其数,百姓苦不堪言。

玉皇大帝知道以后,很生气。派遣观音菩萨前去处理此事。观音菩萨来到人间后,明察暗访,查到了为害人间的蛟龙,经过一番大战,蛟龙不敌,跳入洪泽湖,沿运河逃入长江,一直逃到燕子矶附近,观音菩萨穷追不舍,终于将蛟龙捉住,并用铁链把蛟龙锁在幕府山上。

幕府山、燕子矶一带的乡民,为纪念观音菩萨的大恩大德,就在铁链锁蛟龙的地方,修建了这座观音阁,又名七根柱,同时也为了感恩玉皇大帝,还在三台洞顶上修建了玉皇阁。当地百姓经常到此上香朝拜观音菩萨。到了明朝,皇帝朱元璋也亲自到此上香跪拜。在修建城外郭十八门时,为了体现老百姓的心愿,朱元璋就将此地的一座城门,取名叫“观音门”。一直到年,观音门才因为修建公路而被拆毁,是明代外城门中被毁时间较晚的一座。

这里地势险要,又恰逢梅雨季节,峭壁上的石块被雨水冲刷之后,滚石落山的风险很大。所以我没有停留细看,拍摄了几张照片就离开了。

至此,长江观音区东区已经全部参观完了。西区景点比较少,明日接着介绍,喜欢的网友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