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竹林、万亩茶园、万亩树林......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南部区域,群山绵延,绿意盎然;山峦之间,农房栋栋,溪水潺潺。在中泰街道15个村(社区)中,有一半多的居民居住于此,得天独厚的生活生产生态禀赋,让村民采茶、制笛、办民宿有一定优势。但是,中泰街道还存在“农、文、旅”产业优势不明显、不突出,生产、经营低小散,产品附加值不高、产品品牌高端要素不足、竞争实力偏弱等劣势。
怎么来补短板、破瓶颈?中泰街道通过外出参观、调研,认识到“短板”就是发展潜力,决定以搭农文旅融合平台、抓农文旅融合项目,来拉长“短板”,提升整体环境、实现产业赋能,奋力吹响推进“中泰南部”富美建设的冲锋号。
以笛为核心打造“中国竹笛第一村”
竹笛,是中国乐器中最有民族特色的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被称作"民乐之王"。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是中国竹笛之乡,年产笛、箫近万支,产销量约占全球市场70%以上,年产值3亿多元,其生产竹笛的核心区在紫荆村。
然而,由于当地竹笛生产居住地的环境条件较差,进出道路不畅,产品附加值不高等,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新要求,无疑不相匹配。
为此,中泰街道提出打造“中国竹笛第一村”目标,成立街道主要领导负责的项目建设专班,将其列为街道年十大民生实事工程之一,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对石横线4.5公里道路两侧景观绿化,对17平方米的村庄沿线入口节点进行改造美化,对新建成的游客接待中心、竹笛展示馆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等,力求让苦竹基地、笛箫生产展示、笛箫文化展演、观光旅游得到较好融合,将紫荆村建设成为以竹笛为核心的未来乡村典范。
据了解,中泰街道成功举办过竹笛创新大会,将牵头制定中国竹笛制作规范标准,打造“中泰竹笛”地理标志品牌,整合苦竹栽培、竹笛制作、民乐文化展示、竹乡生态旅游等要素,在构筑竹笛全产业链集聚区的基础上,依托特色资源和文化,建成一条包含苦竹园区参观、竹笛制作体验、竹笛演奏教学的非遗研学线路,结合游客服务中心、竹笛文化展示馆等新建场地,不断开发新的“沉浸式”体验项目,丰富研学内容,共创未来笛乡典范。
以茶为核心营造“未来乡村”
农文旅融合发展,农始终是基础。中泰街道自古是钱塘龙井产区,有上万亩茶园,茶农4多户,其中双联、枫岭、泰峰、岑岭、新泰等5个村就占90%多,而年产值不到3亿元。
如何让绿叶子变身“金叶子”,由美丽乡村转为美丽经济?
自年以来,中泰街道建设旅游接待中心、数字智慧旅游系统、民俗文化主题场馆等配套服务,挖掘道茶文化、融合书法底蕴、开发农文旅产业、鼓励庭院经济,切实推进农文旅融合提升村民经济收入,推动共同富裕。
出台“茶十条”政策,成立“余杭中泰茶叶研究所”,指导农户科学管理。实施统防统治规范茶叶专业化生产管理,启动亩示范基地建设。成立杭州大涤山茶叶专业合作社,注册“大涤洞天”“大涤山”区域茶叶公用品牌,提升影响力。大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营造生态化标准化美丽茶园,提升茶叶产能、质效;开工建设枫岭、双联、泰峰村总面积余平方米的茶叶生产及茶文旅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形成集“茶叶交易、展览展示、研究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茶叶发展中心;推出“茶家乐”农文旅品牌,打通上游茶叶采摘、中游茶叶加工销售、下游衍生文旅项目开发的产业生态,新建茶山便道14条,让美丽环境转换成经济实效。
枫岭村推出五星级美丽庭院开轩纳客,通过“品茶+采茶+炒茶+学茶”于一体的娱乐体验产品、开办第一届“茶家乐”茶王土拍会,帮助茶农将好口碑、好技术转化成收入。去年,枫岭村推出两户符合标准的五星级庭院,首推了枫岭村“茶家乐”1.0版,开轩纳客后好评如潮。
眼下,中泰的茶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一个以茶为核心的新IP——“未来茶乡”初露端倪。
以民宿为核心塑造“新故乡”
中泰街道中桥、白云村一带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自然生态环境好。中泰街道以差异化打造民宿集群。
目前,中泰街道以租赁空置民房的方式,精品化改造提升了20多栋白云天井湾民宿。另外,发动村民利用自己闲置房改建民宿、农家乐25家,其中精品民宿5家,特色民宿3家。成立了漫谷民宿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加强规范运营。
在白云村雄山梯田,营造雄山百亩果园。如今绿树亭亭如盖,蔬果满园。桑树、梨树、桃树、槜李树等不胜枚举。而山下正是生态蔬菜基地和农田,构成了一幅白云山居(天井湾民宿)、白云山景(雄山梯田采摘观光游)、白云山耕(蔬菜基地和农田)的新乡村画卷,让人重回故乡旅游目的地。
年1月18日,白云村还与法国新阿基坦大区维埃纳省朗克卢瓦特尔村,通过“云签约”缔结了姐妹友好村协议,通过“旅游+”“贸易+”“文化+”等形式,拓宽发展视野,为未来乡村建设借力借智。
位于中泰街道中桥村的杭州江南慢村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以“慢生活、慢运动”为立足点,倡导悠然自得、慢游慢行的休闲旅游方式。
当前,投资3.5亿元、用地亩重点建设的卡尔斯庄园项目已经进入竣工阶段。在乡村山野间,卡尔斯庄园造型独特,令人眼前一亮,仿佛一下子唤醒了原本沉睡的山区乡村,充满了发展活力。
为打好农文旅融合转型升级“组合拳”,中泰街道计划专门成立农文旅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白云村、中桥村、枫岭村、双联村、泰峰村五村一体的农文旅联盟,整合各村资源优势。今年上半年,中泰街道针对民宿农家乐组织村社开展为期8天的重点培训,就理论知识、参观时间、直播技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培训,提升经营业主的管理理念、宣传技术和服务意识,推动要素集聚,引导民宿健康发展,为农文旅发展提供助力。
当下,中泰街道树立共享思维,通过规划布局,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形成区片化发展格局,共享发展机遇;项目配套设施建设充分考虑村庄建设、村民生活、乡村经营,旅游项目的多元性,为游客带去更加真实的现代乡村体验,实现村庄与景区之间的空间互应,资源共享,并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土地,发挥最大经济效益,一起塑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富美故乡”新篇章!(记者曾庆华通讯员施华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