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五十一回,宝琴拿出十首《怀古诗》让大家猜,大家猜了一会儿,皆不是。到了吃饭时间,都吃饭去了,猜谜之事,书中从此再也没提起过。
倒是书外人二百多年来纷纷猜测,探求谜底,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凿的答案。
读曹公的诗,“史公之意”犹如眼前一团闪烁的灵光,飘忽不定,时隐时现,时近时远,让人不好捉摸。
如宝琴的《怀古诗》,说是怀古,其实是讽今。
且看立松轩批语:
灯谜中生一番讥评,别有情思,逈非凡艳。
“一番讥评”,讥评谁?一一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雍正皇帝。
十首《怀古诗》是借宝琴之手写出来的,宝琴是《雍正行乐图》中人物之一,不是雍正,又是那个?
宝琴,是雍正幻入红楼第三十九身。
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遊。
周春认为谜底是:走马灯。
笔者认为:不是!
赤壁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一次著名战役,结局是曹操83万大军一败涂地。
是什么原因造成“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无限英魂在内遊”?
赤壁之战,死尸几乎阻止了水流,到处是载着“名姓”旗帜的空舟,死者无限,景象惨不忍睹。
因此,谜底不能是“走马灯”?它没有造成上述惨景的那种能量。
那么谜底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底很奇怪,它就写在《三国演义》中周瑜、诸葛亮的手掌心一一“火”。
周瑜、诸葛亮在制定抗曹战略时,二人心照不宣,同时将“火”字写在手掌上。
是一场大火造成以上惨景,作者诗中已明示:“喧阗一炬”。
“喧阗”,指声音噪杂,“一炬”,大火。
一场大火毁掉了曹操83万大军,阻止了曹操统一全国的美梦。
“火”,谐音“祸”。
今天,雍正也面临着一场大祸,大清王朝将走向没落,直至灭亡。
这就是作者的“用意”。
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须说子房。
谜底:徐凤仪在《红楼梦偶得》中认为是喇叭。
这首诗说了两件事,一件是说马援功劳很大。
马援,汉光武帝刘秀的大将,曾西击羌族,南征交趾,北逐匈奴,因此说:“马援自是功劳大”。
另一件事是说张良。张良是刘邦的谋士,帮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当刘邦将项羽围在垓下时,张良出一计,夜间令吹起笛子唱起楚歌,瓦解了楚军军心,楚军大败,项羽被杀,张良助刘邦夺取了天下。
马援、张良两人比较,谁的功劳大?
自然是张良功劳大,没有张良定汉之功,那来马援固汉之力?
作者写这首诗什么意思?
曹拐弯抹角地讥讽雍正:你吹嘘你的功劳大,比得上曹家先人曹振彦助清打天下吗?
如今却恩将仇报,反将他的四世孙曹抄家入狱。
曹振彦有多大功劳,不好说。但从乾隆一登基就追封曹振彦为“二等将军”这件事来看,曹振彦应属于建清元老一类人物。
曹对雍正的怨恨通过这首诗,表达的淋漓尽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