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笛图片 >> 正文 >> 正文

7岁写作,9岁出书,清华破格录取,天才

来源:笛 时间:2025/3/9
北京专科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daqinvip.com/m/
蒋方舟,年出生于湖北襄阳。7岁开始写作,9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年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次年在《人民文学》发表了《审判童年》,“将戏谑的口吻与犀利的质问、游戏的精神与坦诚的剖析熔于一炉”,获得第一届朱自清散文奖。年大学毕业后任《新周刊》副主编。代表作:杂文集《正在发育》《邪童正史》《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小说集《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等。7岁开始写作,9岁就出书了,刚开始写《打开天窗》的时候,上小学一年级。那时候才开始教拼音和笔划,所以蒋方舟还不识字,更不会写字,是边写书边识字。在写作过程中,不识字自然是最大的写作困难,蒋方舟基本全靠查字典。第一篇文章字,写了七、八个小时,很吃力,照着字典一个一个查出来,再一个一个画出来,场面挺魔幻的。蒋方舟出生之时,被妈妈很嫌弃地看了一眼,就放在一旁了。原因是长得丑,妈妈本来想生一个‘蒋美丽’,不成想生了个‘蒋方舟’。年幼时的蒋方舟7岁开始写作,也是因为“不漂亮”:琴棋书画,样样不会,长得又难看,恐怕只有写作这条路了。为了让蒋方舟发自内心地认可并重视写作这件事,母亲放出的招式是:法律规定,小孩7岁就要开始写书,否则会被警察抓进监狱。蒋方舟信了很久,经常听到警笛呼啸,就会躲在被子里颤抖。父亲发明了一种恶作剧的施暴方法,高高扬起他的巴掌,低头瞪着她,做出要掌捆的姿势,刹那间蒲扇式的手掌扇下来,结果只是和自己的另一只手掌拍击,在蒋方舟耳边制造出巨大的声响来。她吓得一抖,父亲却大笑不已。七八岁,蒋方舟开始在街边书摊上买那种盗版书全集,王朔、金庸全集,一套套搬回家,已经在看三毛的作品,以及一些日本轻小说。十岁出头,她开始看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看米兰·昆德拉以及尼采等人的哲学著作。当时还是小学生的她并不能完整地理解《悲剧的诞生》和《偶像的黄昏》到底在讲些什么,但里面的字句仍对她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如尼采说的“稀有的东西留给稀有的人。蒋方舟有着很强的求知欲,看完纳博科夫国内出版的所有作品,其中有本在大学的讲课记录叫《俄罗斯文学讲稿》,里面提到了很多俄罗斯作家。于是顺着这条线,她又把俄罗斯作者能找到的都看了一遍,很快又延伸到东欧作家,东欧作家又延伸到政治变化。“坚定地成为自己,同时关心他人的命运。学会爱这个世界,但随时准备好与之抗争。”在谈话节目《圆桌派》中因婚恋观被误解后,她引用清华学姐刘天昭的话:“不要和愚蠢的人自嘲,他们会当真的,然后在你面前傲慢起来。”为了记住读过的好句子,她从大学起不断摘录。平时读到有意思的内容,蒋方舟会先用手机拍下来,等到晚上回家再打开电脑誊抄整理。她习惯在摘录里记上原句和阅读感受、联想等,每天如此。年底,蒋方舟对写作产生了怀疑,当日本国际基金会邀请她到东京交流一年,她毫不犹豫抓住了这个机会。“我厌倦了自己写作二十年以来的生活与身份,所以当一份陌生的邀约摆在我面前时,我毫不犹豫抓住了它。”于是,27岁的蒋方舟,在年初开启了东京一年的旅行。蒋方舟每天记日记,其中46篇收录在了《东京一年》中。她不单纯讲述风景和见闻,不写吃吃喝喝,也无关日本社会或国民性的观察,她就写每天的生活,在生活触发下的思考。陈丹青对蒋方舟的评价很高,“80后作者的书我能看完的几乎没有,只有蒋方舟的上一本书。至于这本《东京一年》,我是怕看完。”他对蒋方舟说:“你很厉害,对什么事都能有观点,而且都很能清清楚楚说出来,我没有。别看我能说会道写文章,其实你很少在我的文章里看到过我会对一件事情像你这样分析的,我做不到。”蒋方舟与陈丹青东京一年,蒋方舟过着一种完全被抽干杂质的生活,“没有人找我谈内容付费、内容变现、风口上的创业等。我就是每天看展览、看书、听音乐、写日记,发现这样的生活竟然是可行的,所有的这些杂质、生命中被赋予的社交其实并没有太多意义。”已经是全国话题人物,从此自带品牌IP和流量,“天才少女”、“美女作家”、“问题女生”等不断叠加的光环足以让她平步青云。成名之后,蒋方舟参与过很多社会活动,讲座、论坛、签售会、颁奖礼,还多次出现在商业广告当中。在微博上,她是有万“粉丝”的大V。但是经历了诸多工作上的修炼和名利场的沉浮后,蒋方舟却突然选择回归校园,她说是因为自己太闲了,工作量不够饱和。没有人天生是为了写作而写作的,用纸张来记录每一次遇见的感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