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笛图片 >> 正文 >> 正文

诗词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来源:笛 时间:2025/3/18
笛子的声音清亮委婉,是我们民乐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也是古典诗词中一种经典的意象。唐诗中有众多描写笛声的作品,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笛声中蕴含的悲欢离合,将大唐文人们的深情与悲凉,准确地呈现给今人。《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这首诗是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思乡之情,所以写下此诗。《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深秋白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这首七言绝句,由雪净月明的实景写到梅花纷飞的虚景,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春夜闻笛》唐·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在寒山吹着笛子呼唤春天归来,被贬谪的人彼此对望不禁泪湿衣。洞庭湖畔停宿的无数大雁,还没等到天亮就都急切地往北飞。此诗写淮北初春之夜在军中闻笛所引起的思归之情。诗以人唤春归始,而以雁尽北飞结,人留雁归,春到大地而不暖人间,显得哀婉伤感,寄意深远。《清溪半夜闻笛》唐·李白羌笛梅花引,吴溪陇水情。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羌笛声声吹起《梅花引》的曲子,却让人在这吴溪听到陇头流水般的伤情。又使这月光下的秋浦寒山,响遍令人肠断的边关之声。诗人以铺叙的方式来描绘出一幅羌笛笛声哀怨、陇头流水幽咽的凄美画面。诗中的荒凉壮丽与哀怨婉转也是直接用羌笛吹出的。《闻笛》唐·张巡岧峣试一临,虏骑附城阴。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门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声。试登高山瞭望,眼见敌骑已兵临城北。风尘漠漠不辨颜色,哪知道兴亡天意。营门外星月低垂,鏖战正搅得天昏地黑。早晚更楼上,听远处横笛声声悲鸣呜咽。张巡于天宝中任真源县令,安禄山叛乱时,起兵戡乱,先守雍丘,后与许远共守睢阳。他们在异常艰难的情况下,亲率将士浴血奋战。这首诗即张巡在围城中耳听笛音、心怀激慨所写成的一曲壮歌。《奉诚园闻笛》唐·窦牟曾绝朱缨吐锦茵,欲披荒草访遗尘。秋风忽洒西园泪,满目山阳笛里人。马燧就像楚庄王和丙吉那样仁厚贤良,我拨开荒草前来寻访这位先贤的遗迹。秋风中传来的阵阵笛声让人留下泪水,此时的我不禁深深地怀念着先贤马燧。奉诚园原是唐代中兴名将马燧的园苑。此诗是作者经过马氏故园遗址时为追怀马燧而作,抒发作者凭吊先贤的感慨。《闻笛》唐·赵嘏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是谁在美丽的楼阁上吹笛子?悦耳的笛声随着轻风断断续续传来。笛声嘹亮时,就像横在碧蓝的天空上阻遏来往的浮云。笛声清和时,就像随着冰冷的月光照进床帘。笛声优美,如当年桓伊随兴所至为王徽之奏的三首曲子;而曲调的优雅更让人想起马融笛赋中所用的词句。一曲吹毕,不知道吹奏的人是否还在画楼上,而那嘹亮的笛声却好像还飘荡在空中,久久不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