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最早源于我国,是我国自古相传的民间活动。据传,第一只风筝是巧匠鲁班受到鹞鹰盘旋的启发,“削竹为鹊,成而飞之”。最早的风筝称为“鸢”。《墨子·鲁问》中“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是有关风筝的较早记载。没有发明纸张以前,风筝是用木料制成的,形似“鹊”,“鸢”,“三日不下”说明在制作技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汉代时,我国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开始用纸糊风筝,自此又出现了“纸鸢”一词。据明人陈沂《询刍录》说,五代时:“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人作声如筝”。从此才开始叫“风筝”。
风筝,北方称“纸鸢”,南方称“鹞子”。近来气候回暖,大地回春。放风筝是节假日出游踏春养生保健的首选活动。
放风筝锻炼的历史悠久
风筝在我国的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作为民间喜爱的运动方式,不仅历朝历代都流传下与之相关的诗词故事,还在养生保健方面也受到广泛追捧。文人墨客中对风筝推崇备至的当数曹雪芹。他不仅著成经典巨著《红楼梦》,还潜心编撰了一本如何制作风筝的书籍《南鹞北鸢考工记》,书中详细论述了几十种风筝的扎、糊、绘及放的诸工艺,并通过放风筝治愈了他的眼疾和失眠。
南宋《续博物志》中就有“春日放鸢,引线向上,令小儿张口仰视,可泄内热”的记载。《燕京岁时记》中还进一步阐明放风筝对眼睛有好处:“儿童放(风筝)之空中,最新清目。”
在古人看来,放风筝不仅仅只是一种游艺活动,还是表达了对健康的期盼。古人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晦气病气。所以很多人在放风筝的时候,会将自己的病症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高飞时,就剪断风筝线让其随风飘走,也就代表着所有的疾病、晦气远离自己而去了。春日放风筝好处多
中国有句古话:“鸢者寿。”放风筝是一项户外运动,在公园里,在田野上,沐浴在缓缓春风中亲近大自然,时而奔跑,时而后退,时而驻足远眺,时而抬手提线……,放风筝使人心旷神怡,忘却烦恼,减轻压力。就连国外也称放风筝为“风筝康复疗法”。从道医养生的角度看,春来放风筝好处如下:
1.吐故纳新升阳气。春天一到,阳气升发,人体的气血也有往外透发的趋势。这时期到户外活动身体,有助于宣泄积蓄了整整一冬的沉闷之气。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入春后走出户外,在阳光明媚、空气清新之处放风筝,会使人气血升发有序,阳气增长有律,使之体内气血调达。同时可接受春日阳光照射,激发体内气血的生发,使得身体的节律与天地自然相呼应。
2.有益于视力。放风筝是有益于眼睛视力的调节。在满目都是绿色的开阔环境中,极目远眺可以极大地缓解平日里的用眼紧张,消除眼睛疲劳,从而达到保护和增强视力的目的。同时对于老年人的老花眼和视力萎缩都有着很好的调节作用。
3.消内热清肝火。在春光明媚的田野上奔跑,在阳光下和春风里欢笑,都有助于清除体内淤积的内热,散开肝脏的燥热火气。
4.改善心情和睡眠。放风筝是最好的日光浴和空气浴,在户外玩耍了一天以后,可以释放压抑的情绪,使心情获得放松,自然可以安睡到天亮。
5.治颈椎调腰椎。放风筝需要抬头仰视,正好与平日里低头伏案相对应,是最好的调节活动。同时,放风筝时也需经常倒走,对腰椎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利于恢复整个脊柱的生理弧度,改善背部血液循环。
所以,我们说放风筝是项全身性的体育运动,有益于调理身心。不仅有趣味性,还融观赏和健身于一体。放风筝时,迎天顺气,拉线奔走,有张有弛,把忧虑压力早已置之度外,可收到健脑益智、灵活四肢、锻炼目力、畅通气血之功效。可以说放风筝的活动是集愉神情、动形体、畅气血、练视力于一炉;放空身心、感受天地于一身;总之老少皆宜,好处多多。当然,需要提醒的是注意安全,尤其是奔跑中注意不要被细小又坚韧的风筝线割伤。
亲爱的朋友们,还在等什么呢,赶紧拿着风筝放起来吧。
文字整理/华若点击查看《天师府祝由医学》往期案例反馈
点击查看年《天师府祝由医学》报名通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