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笛发展 >> 正文 >> 正文

京腔京调经调傻傻分不清楚,一篇文章说

来源:笛 时间:2023/6/28

京腔戏曲声腔。高腔在北京的分支,为明代后期代阳腔流至北京并进入宫廷后演变形成。曾称戈腔、官腔、高腔、京高腔等。清代前、中期盛行,主要活动于北京及河北一些地区。唱念用北京语音。风格粗朴,不托管弦,使用大锣、大鼓,并有帮腔。行腔高元,如吴长元《燕兰小谱》咏薛四儿诗中有喉沥京腔响遏空的描写。常与昆腔联被演唱,合称昆戈,清代宫廷中用昆腔、京腔演唱的大戏即称昆戈大戏。不少京腔戏班曾由王府拳养,如李光庭《乡言解顾》记道:京班半隶王府,谓之官腔,又日高腔。

清康熙时王正祥编成《新定十二律京腔谱》和《新定宗北归音京腔谱》两部高腔曲谱,体现了对京腔进行规范的努力,但对民间高腔影响不大。京腔也曾流向南方,如乾隆时扬州也有戏班唱京腔。清代中叶后秦腔、皮黄等在北京相继兴盛,京腔转向衰落。清末时兼唱昆腔、京腔的昆戈班曾在北京及北京以南、以东地区的乡间活动。20世纪50年代后绝迹舞台。京腔有时也别有所指,如剧集《级白裘》收录的《二关》中有京腔,格调为小曲一类。

京调笛曲。顾冠仁根据京剧西皮唱腔改编。此曲既可以作为笛子独奏曲演奏,也可作为笛子领奏的民乐合奏形式演奏。乐曲分三段:第一段是曲牌的原曲;第二段的旋律悠扬,节奏较缓,笛子与乐队以复调的形式相合,形成与前后两段的对比;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但速度加快、力度加强,情绪更加高涨。乐曲具有浓郁的京剧韵味,特别是笛子以滑音技巧模仿京剧唱腔的效果,使得乐曲显得风格浓郁、饶有趣味。

经调民歌,风俗歌。主要流传在河南省开封、洛阳两地区沿黄河的十几个县内,历史较为悠久。演唱者为妇女。最初在佛堂内唱,后逐渐移到室外,逢年过节、赶会上庙时也唱。演唱内容不拘于求神拜佛,也间有反映现实生活的,但仍保留传统衬词弥陀佛。演唱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坐唱,一人领、众人和(he);另一种是跑场(也叫跑经),演唱者边扭边唱,围观者帮腔,伴唱衬句。经调大多为五声音阶宫调式。曲调多级进,音域大多在八度以内,长于演唱叙事题材,给人以平稳、肃穆的感觉。在室内常唱的曲目有《十上香》《缴金银》《十二盘果子》等;室外常唱的曲目有《十二根汗巾》《一根经担三尺三》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