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与西乐的比拼,实则并不必要
中国教育服务网(匕页)
两年前的一部讲述民乐与西乐之争的青春电影《闪光少女》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更深层次的民乐,也使得民乐在西乐盛行的年代中,沉寂一段时间后再次以起伏复兴之势进入人们的视野。整部电影令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西乐学生先前对民乐学生的误解和轻视在斗乐略输一筹之后大为改观的情节。
从中以小见大,这部电影反映出来的问题无非就是在西方文化渗透逐渐剧烈的情况下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影响的局面。民乐不能说是最完美的,但至少凭它存在千年亦不消亡就足以可见其伟大所在,然而民乐前一段时间的起伏,并非只是偶然。
民乐闻名于世界的最直接原因便是历史悠久,但也正因为民乐历史之久,难免就会有随时间流逝而有所遗失的情况存在。音乐是系统而完备的,前人留下的音乐元素一旦有所缺失,后人就需要在这方面花很多时间与精力去进行修复,反而会暂时将发展计划放在一边。
民乐的低音部分并不完善,并且大多民族乐器穿透力都相较于西乐弱,在大型场景中进行演奏时大多需要借助扩音设备,不像西乐可以直接演奏。即便是与钢琴同宗的扬琴也会在演奏之时也会因为音色穿透力稍逊而有所差异。
以上两个原因都可以较为轻易地解决,但民乐的现状是不容忽视的。民乐的演奏曲目以古曲和传统乐曲居多,在演奏现代流行乐曲时需要进行修改。再加上民乐入门容易,深学困难,学精之人更是少之又少,专为民乐作曲的音乐家也不常有,使得人们对民乐的误解更大,从而出现“民乐不能合奏”等错误思维出现,这对民乐的发展都是无益的。
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在于包容,在认定民乐优异性的同时不可否定西乐的重量,而且对于民乐知识和传统乐器的普及也不能少,至少要让本土人民能够分清琴筝笛箫等乐器的区别,自己人都不认识的传统,就更不能指望外来文化对它们认同了。
本文为中国教育服务网——中教服务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