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笛前景 >> 正文 >> 正文

以鱼为欢,宋代鱼文化的鼎盛为

来源:笛 时间:2023/3/30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https://www.sohu.com/a/110057289_119104/

从中国古代的诗三百,再到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古代的文人墨客,为这千百年来的文学发展留下了无比宝贵的遗产。比如在唐诗宋词中,杨柳依依代表伤情离别之意,孤鸿明月又能勾起游子思乡之情,还有那些来源于大自然中的梅花、荷花,都被中国文人赋予了丰富的诗歌意象,形成了一种文人思想感情与品格特征的象征。在这漫长的文学发展过程中,始于隋朝而兴盛于宋朝的词,既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品种,也掀开了宋代文人“以鱼为欢”的独特文化鼎盛时期。在卷浩繁的文学作品与诗歌意象中,为何宋词的艺术世界会“以鱼为欢”呢?

“以鱼为欢”的宋代

文章中所说的“以鱼为欢”,其实质是指渔钓意象在宋词中频频出现。比如一生潇洒自在、豁达洒脱的苏轼闲来无事,也会写上几首渔父词,譬如下面的这两首词。

渔父,渔父,江上微风细雨。青蓑黄衣,红酒白鱼暮归。归暮,归暮,长笛一声何处。《调笑令·渔父》渔父饮,谁家去。鱼蟹一时吩咐。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渔父(四首)》

在浩瀚如烟的宋词海洋中,渔钓意象已经具有相当丰富的内涵,宋代文人“以鱼为欢”,也让宋词中的隐逸文学发展至鼎盛。然而,在宋代之前,甚至在先秦诸子的文章之中,早已经有鱼钓意象的出现。可是即便在唐文化辉煌鼎盛的时期,唐代文人对于渔钓意象的描写却远不如宋代文人。虽说唐朝诗人张志和的《渔父歌》广泛流传,柳宗元的《江雪》也蕴含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渔钓意象,只是将唐诗与宋词中的渔钓意象作一对比时,人们会发现,渔钓意象在宋代文学中出现的频率,要远远高于唐朝。“鱼文化”之所以会在宋朝迎来鼎盛时期,是与宋朝独特的背景和文化理念有关系的。

社会之背景

首先,是由于宋代特定的时代社会背景,促进了渔钓意象的出现频率。与唐朝相比,宋代的经济文化中心已经从原来的北方偏移至南方,这就为渔钓文化的出现,提供了一个自由生长的温床。毕竟北方自然环境以辽阔浩瀚为主,而南方以温润多水为主,文人墨客参与渔钓这一活动的频率自然要高于北方,渔钓意象在文学作品中自然就格外醒目。除了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外,宋朝独有的政治环境,同样也促进了渔钓意象的发展兴盛。众所周知,由于宋代开国皇帝杯酒释兵权,在宋朝立国以后,文人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受欢迎、地位最高、礼遇最厚重的一个群体。

宋朝重文抑武的国策,让整个宋代的官职由上至下都由文官来担任,文人士大夫在这一时期,既能够享受悠闲舒适的政治生活,还能够获得非常丰厚的朝廷俸禄。在这样一个宽松的大环境下,不少宋代文人雅客开始追求隐逸的渔钓生活,譬如宋代方资就希望他未来能够过着:“买舟放浪江湖中”的隐逸生活。不仅如此,宋代皇帝对当时宋朝的这一批隐士也表现出格外尊崇的态度,据《宋史》记载,宋朝历史中记录在册的有名隐士多达49位,皇帝对其中8人亲自召见过,并对这些隐士赏赐官位名号,由于大多数隐士追求的都是闲云野鹤的生活。

他们对于皇帝的召见必然是坚辞不受,即便如此,礼贤下士的宋朝统治者,也会下令让这些隐士居住地的地方官员对于他们多加抚恤。正是因为宋代天子对于追求隐逸之士的这种大度宽容,以及额外的褒奖,让越来越多的文人士大夫从原来的仕途之路踏上了归隐之路。当然这些文人士大夫归隐的另一个原因就在于,宋代曾发生过多起党争、党祸的惨烈事件,官场混乱的黑暗无处不在,再加上当时国难当头,又有权奸误国,在这种特定的政治背景之下,促成了更多宋代隐士的诞生,同时也促进了渔钓意象的兴盛繁荣。

文化之影响

其次,宋代“鱼文化”之所以能够达到鼎盛,自然是受到了当时文化大背景的影响。几千年来生活在长江黄河流域,保持着传统农耕生活的华夏民族,渔钓文化自先秦时代起一直贯穿至明清年间,这种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它是一种长盛不衰的银隐逸文化之一,只是在宋朝年间达到了鼎盛。每个不同封建时代的文人墨客,都有他们自己的审美情趣与追求,而宋人的审美追求、价值观,则是以高雅、高洁为主。自古以来官场本就黑暗,其实从古至今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都在做官与归隐之间做选择,后者则经常被视为一种更加高尚、睿智的人生选择。

再加上宋朝文人地位大幅度提升,越来越多的文人雅士都走上了做官这条路,这令仕途之路变得更加坎坷。当这些文人墨客厌倦了官场的黑暗,不愿意被官场禁锢自由的他们,便将归隐作为自己人生的最佳选择,这一选择既能彰显他们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志,又能够获得整个大时代的尊重。所以大多文人,开始隐于江湖、隐于山林、隐于田园。普通的农民相比,他们虽然钓鱼、砍樵,可是他们的手中既掌握着做官时保留下来的一定家产,又时常受到朝廷救济,所以大多数隐士的田园生活,基本过得无忧无虑。同时他们又不同于目不识丁的白衣,所以他们会将这种田园生活用文字进行美化,渔钓文化自然而然也成为了他们用来造就诗意境界的意象之一。

宋人之理念

最后,从更深层面来说,渔钓意向在宋词中的频繁出现,其实是宋代文人的一种心理反应。如若说到最典型的渔钓意象,还要数姜太公钓鱼,它体现了姜太公无意仕途钟情于垂钓,最终迎来广阔仕途之路的传奇故事。宋代文人之所以会选择隐居,去营造一个雅意清高的隐士形象,其实就是因为官场黑暗、仕途艰辛、富贵不易求得,他们想要追逐功名利禄,可是又难以在官场有立足之地,这个时候他们只能表现出不慕功名的渔父形象,既是对仕途的一种讽刺,又想从侧面树立自己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渔钓印象被他们广泛运用在诗词之中,让宋代的“鱼文化”迎来了鼎盛时期。

(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

《宋词中渔钓意向的成因分析》

《“志不在鱼”——宋词渔钓意象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