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三明日报
●本报尤溪记者站王琨文/图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每周一、三、五晚上,在尤溪县梅仙镇半山村新知青艺社,10余名村民吹拉弹唱,演奏着属于他们的乡村“音乐会”,不少村民、游客闻声而来,一齐拍手欢唱,满场欢声笑语。
这支乐队由半山、汶潭、经通、梅仙、南洋等5个村庄村民自发组建,他们中有摩托车维修工、木工、机修工、光饼摊主、家庭主妇等,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50岁,乐队有一个朴实的名字——半山汶潭农民乐队。
农民乐队办起乡村春晚
林祥关是乐队队长、汶潭村村民,也是尤溪县通汶联村党委委员。年,他和同村热爱音乐的林祥柳、周茂淋、林鼎良4人牵头,提议举办汶潭村首届春节联欢晚会。他们自学笛子、二胡、萨克斯、钢琴等乐器,邀请热爱音乐的村民加入,一支自弹自唱的农民乐队由此成立,登上了当年乡村春晚的舞台。
村民林光聪在家门口做光饼卖,店名叫阿聪光饼。他从小就喜欢二胡。乐队成立后,他报名加入。
此后,音乐成了这些农夫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他们靠自学、向村里会乐器的老师傅请教,每周坚持集体练习2-3次,随时随地练指法、练气息、背简谱,乡间小道、码头、剧院、庙会、庆典……到处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年,乐队参加桂峰村首届民俗大赛,获得一等奖。
“这些年,各村、各行各业的人陆续加入我们,最多时达到了15人。”林祥关笑着说,乐队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乡村日新月异的变化。
“跨村联建”做大农民乐队
年,尤溪县大力实施“人才回引”工程,退役军人林上斗回到家乡半山村,满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这些年,林上斗大刀阔斧地带领乡亲们治环境、转民风、兴文化、搞旅游,半山村从“贫困村”“垃圾村”一举跃升为“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示范村”。
年,尤溪探索“跨村联建”党建模式,以先进典型半山村为主导,联合周边发展水平较低的通演村、汶潭村,组建起通汶联村党总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尤其是年半山大桥通车,3个村子形成6分钟生活圈,村民们联系得更加紧密了。
“现在交通方便了,大家随时都能聚在一起练习,音乐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打开了与外界交流的渠道。”经通村村民余秀玲是一名家庭主妇,受林祥关邀请加入乐队。为了提升演奏水平,她和乐队成员肖妹、陈金珠、王雨英等人还特意到县老年大学学习二胡和中阮。
新老结合奏响乡村振兴曲
65岁的林祥柳是乐队里的“老大哥”,擅长二胡、笛子、扬琴、手风琴、萨克斯等乐器。“我白天到村里的石粉厂做机修,晚上回到家,洗去身上的污渍,把玩起乐器时,感觉一天工作的疲惫都消失了!”林祥柳说,“十几岁时,因家境贫寒,只能自己动手制作二胡和笛子,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也有闲钱购买乐器了。”
半山村的发展还引来了一批“新知青”,青年艺术家洪纬、周青夫妇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年,在林上斗的热情邀请下,他们离开了生活20余年的杭州,在半山村创办新知青艺术公社,以“自发”“共建”的形式,汇聚五湖四海热爱乡村的年轻艺术家、高校师生共赴乡村,为村民开展系列公益培训、创作各类艺术作品等,用文化艺术复活建设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再出发。
他们邀请乐队成员到艺社进行日常排练,并给予音准、唱跳、短视频拍摄等方面的专业指导,队员们成为半山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力量。
“以前闲着无聊,也会找村民打牌消磨时间,现在每天吹拉弹唱,生活丰富多彩。你看,乐队抖音号粉丝数已经破千了,还有好多人为我们点赞留言嘞!”汶潭村摩托车维修工周茂淋拿出自己拍摄的抖音短视频展示道,自豪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乡村文明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半山汶潭农民乐队,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乡村文艺的魅力。”这是队员们附在每一个短视频里的话,也是他们的心里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