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CT扫描时或者磁共振扫描时,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尤其是磁共振,可以说每个班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问题,包括参数的优化以及伪影的处理或者是特殊部位的扫描等等,在磁共振班上遇到了几个小问题,现分享如下:
上图是一个踝关节患者,女,15岁,外伤后行踝关节MR扫描,扫描完压脂图像后,冠位上如图1看到明显的高信号,第一反应就是压脂不均匀引起的皮下高信号,但是结合三个序列,都有这种情况,患者体表也没有看到明显特殊情况,又调出定位像如图2发现也有这个情况,返回去好好看了下高信号部位,才发现是外伤引起的血肿,但是摆位时并没有发现明显的肿胀或者皮肤青紫等,然而血肿还是存在的,这不是压脂不均匀而是本身血肿引起的高信号。
对于外伤后行MR扫描的踝关节,其目的很明确,主要就是排查韧带有无损伤,踝关节损伤最容易损伤外侧韧带主要包括前距腓韧带、后距腓韧带、跟腓韧带,每个关节由于运动方式不同和结构不同,所以外伤后所怀疑的情况也不同,膝关节扫描时除了怀疑韧带有无损伤外,还有个重要的结构容易损伤,就是半月板,所以扫描的时候要带着问题去扫描,尤其关节等小部位,必要时可以加个3D显示软骨的序列如dess、medic或者优化参数,比如缩短TE有利于软骨的显示等等,只要最大程度解决问题即可,因为每个患者问题不一样,所以不能用一套方案或者一套参数去解决所有患者。
上图这是个双小腿的MR扫描,像这种扫描结束后,T2压脂上看到明显的左侧小腿皮下一周高信号,摆位时结合患者小腿肿胀,就可以判断是皮下血肿引起的高信号,所以不难判断,不像上面的踝关节。
这个和第一个踝关节是同一个患者,在摆位的过程中,为了使患者能够配合好整个扫描,以不至于引起伪影,花了好几分钟,结果还是配合的不是很理想,出现了运动伪影如图1,于是又进去固定了一下患者花了两分钟,运动伪影几乎消除如图2,所以在实际扫描中,尤其是各类关节,一定要有耐心去摆位,不能焦急,否则图像质量上不去而且还得重新摆位,显然是浪费时间,就像我遇到的上面这种情况。
这个患者扫描完肩关节发现关节中间出现了伪影如上图病例一,图像其他都挺好的没啥问题,为了消除伪影,将采集方式卡笛尔修改为blade也就是刀锋技术或者叫螺旋桨技术,可以看到伪影明显消失如上图病例二,图像不影响诊断,于是问题解决了。
这是另外一个患者,肩关节轴位扫描时发现和上面哪个肩关节同样的问题,只不过伪影较轻,也会影响图像质量,但还是跟上面一样重新加了刀锋技术进行采集,没想到这次没有上面那么走运了,得到的图像更是不尽人意,如上图病例一,可以看到伪影明显,为了着重观察伪影将窗宽床位调整了一下,目的是为了凸显伪影,可以明显的看到类似于刀锋技术的放射状填充似的,这就是刀锋技术伪影,属于刀锋特有的伪影,为了尝试消除这种放射状伪影,将过采样加大并且稍微增大FOV,扫描结束后,发现问题解决了,得到的图像如上图病例二。
上图是颅脑T1FLAIR序列,T1FLAIR序列在颅脑是一个非常成熟也是必不可少的序列,其目的是为了增加脑灰白质对比,使灰质更灰使白质更白,所以对比度必然会增加,优化前的图像灰白质对比不太好,比较模糊如上图优化前的两张图,优化后可以明显看到灰白质对比度有明显改善,比较清楚,如上图优化后的两张图像。
为了显示更加直观,将其进行放大,如上图优化前和优化后的放大图像。
上图为颅脑DWI图像,常规扫描的两张图,可以看到颅底明显的磁化率伪影,使用螺旋桨技术扫描后,伪影明显消失或减轻。
在颅脑弥散扫描时,磁敏感伪影或者化学位移伪影可以说经常会看到,磁敏感伪影主要是由于两种组织的磁化率不同时,导致局部磁场不均匀,从而出现伪影,在颅脑图像上可以看到两种组织如空气与骨头、空气与软组织或者骨头与软组织之间出现的局部信号高低不均匀,组织结构的变形错位等。
上图同样也是磁化率伪影如图1,一般情况下,由于各种因素比如患者较多,时间紧张等,像上面这样较轻的伪影一般不做处理也不影响诊断,但是为了本着提高图像质量,于是将TE时间、回波间隙缩小后,可以看到磁化率伪影明显改善如图2。
小结磁化率伪影处理方法
1、减少人为的引起磁化率差异增大的情况,比如假牙或者耳环等。
2、定位是可以加大角度,绕开两种组织差异比较大的地方,但是角度不能太大,以免引起解剖结构的变形或者扫描不全。
3、减少TE时间、回波间隙。
4、使用螺旋桨(刀锋)技术。
5、使用SE序列的EPI,SE序列使用了°重聚脉冲,可以剔除主磁场的不均匀,从而降低磁化率伪影。
总结
磁共振扫描时时刻刻都会存在各种各样问题,面对不同患者往往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修改参数来优化图像,扫描时注意细节问题,才能总结经验,从而提高图像质量,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对老师们有所帮助。
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