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笛资源 >> 正文 >> 正文

民国第一老丈人,四女儿美丽一个世纪,全嫁

来源:笛 时间:2025/3/9
要说起民国第一老丈人,有人可能会说,可能宋耀如排得上号,他的三个女儿在中国近代史上个个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嫁的人都是鼎鼎大名的政治人物,人称:醉心金钱的无冕之王,雍容端庄的国之瑰宝,睿智机敏的外交专家,奔波政坛的金融巨商,都聚集在他的家族之中。然而,要我来说,那种经历血雨腥风拔地而起,在无穷无尽的征战中往来穿梭,置身诸多恩怨间脱颖而出,其本身就带有很多的偶然性和关系网,甚至晚年天各一方,不相往来,这种短暂的显赫,犹如天上的流星一般,只是划过夜空那一瞬间。真正民国第一老丈人,便是合肥张武龄。张武龄,字绳进,后取名冀牖、吉友,民初教育家。张武龄曾创办平林中学、乐益女中,推动女子教育。张武龄家是上个世纪初合肥的名门贵族,其声名最显赫者张树声,历任两广总督和直隶总督,是平叛太平天国起义的淮军第二号人物,到了张武龄时代,张家在合肥已经有良田万亩,是远近闻名的大地主。有钱的张武龄决不从政,变成了一名淡泊名利、一个专情于笔墨纸砚的文弱书生。年,张武龄,这位十七岁的大少爷,和来自扬州的大家闺秀陆英成亲了,她的母亲为女儿花了十年的时间准备嫁妆,送嫁妆的队伍在合肥城里绵延了十条街。陆英比丈夫大四岁,当红盖头掀开时,在场的人都愣了,新娘子一双晶光四射的凤眼,真美啊。接下来,漂亮的新娘子生下四个女儿,长大之后张家姊妹才学超群,出类拔萃,个个相貌出众,品学兼佳,各有所长,都有出息,她们或文采风流,或曲声悠扬,或历尽磨难,或扬名海外,虽然各自的境遇各异,流露的确始终是书香门第的精神教养。张武龄的四个女儿,大姐张元和,二姐张允和,三姐张兆和,小妹张充和,一个个如花似玉不说,大女儿元和文静端庄,在上海大夏大学读书时即被称为“大夏皇后”,一生痴迷昆曲;二女儿允和擅诗书格律,三女儿兆和英语系毕业,后成为著名编辑;四女儿张充和才华最出众,工诗词,通音律,能度曲,善吹玉笛,才华甚至受到蒋介石的称赞。著名作家叶圣陶曾经感慨地说:“九如巷张家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的确,张家四姊妹自己才貌双全不说,她们嫁的丈夫文学艺术界大师级人物。大姐张元和,其夫顾传玠为名噪一时的昆曲名家;蜚声曲坛,倾倒观众,成为“传”字辈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传玠扮相清秀,神采奕奕,音调清丽委婉,抑扬自如,演出时一丝不苟,十分认真。尤其能揣摩剧情,注重角色性格。所扮演的人物无不情真意切,细腻传神。能戏颇多,后旅居美国。二姐张允和,是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的夫人。周有光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早年研读经济学,年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周有光的语言文字研究中心是中国语文现代化,他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三姐张兆和,嫁给著名作家一代文豪沈从文;当时,北大校长胡适大夸沈从文是天才,是中国小说家中最有希望的。张兆和却不以为然,沈从文对张兆和的爱恋来得默然,却是一发不可收拾,写给她的情书一封接一封,延绵不绝地表达着心中的倾慕。在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以做张兆和的奴隶为己任。他说,多数人愿意仆伏在君王的脚下做奴隶,但他只愿做张兆和的奴隶。最终打动了张兆和,在北京中央公园成婚,胡适证婚。小妹张充和,嫁给德裔美国籍犹太人,著名汉学家、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教授傅汉思,他精通德语、法语、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汉语等多国语言。她随夫赴美国耶鲁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20余年,课外兼授昆曲,成为颇有名望的学者。晚年四姐妹后人称赞:张武龄生的四个女儿张家四姊妹,这四朵金花自己出类拔萃,丈夫是文学艺术界的巨匠,可谓是整整美丽了一个世纪,而且将流芳后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