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升拍了拍你,并邀请你一起去爬山。
《隐秘的角落》的成功播出,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动的,就让我们透过他们的台词,逐一分析角色背后隐秘的角落。
朱朝阳篇
“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交朋友是进入社会以后的事。”朱春红的一句话不由得发人深思,这句话也为朱朝阳后来的心路历程展开了铺垫。
生于单亲家庭,从小缺乏父爱且母亲工作繁忙,没有朋友而一心只知道学习,时常因为假正经而受到同学们的捉弄。这样的环境下,究竟会诞生一个怎样的灵魂?
“人类的悲欢离合并不相通,我只觉得吵闹。”说的大概就是朝阳这样的人吧,而正是这样高压的环境才铸就了朱朝阳远超他这份年纪的成熟。
“为了朋友”这是当张东升质问朱朝阳为何要参与敲诈时,朱朝阳做出的回答。
可是事实究竟是否如此呢?当你看完全篇回过头来回顾你会忽然发现,朱朝阳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带有明确的利益关系。正如他开始拒绝参与严良两人的行动,却在朱晶晶的死后态度突然回转。不难想象哪天的顶楼普普究竟看见了什么,而朱朝阳的所做只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真相。
为了朋友么,说到底只是为了自己罢了。
朱朝阳通过对他们的帮助,试图掩盖自己的真相。亦或是选择一种更稳妥的办法——“将他们都杀掉”。
“你们以为我小,不记得。其实我记得,我什么都记得”病房中的朱朝阳第一次对母亲情绪爆发。但是我们必须知道,这次爆发的背后是无数次负面情绪的激动,它所直指的,是朱春红近乎于畸形和病态的母爱。
雪崩的时候,没有任何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正如朱朝阳阴暗面的形成,与他身边的诸多人和事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他身边存在的这些不为人知的隐秘的角落,最终将他的内心坠入了阴暗的深渊。
如果说严良和普普的到来,为他的内心世界带来了一缕希望的光明;那么现实的残酷和考磨,则变成了使朱朝阳亲手将这份希望湮灭的阴暗之源。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朱朝阳何尝不向往光明?但理想终将被现实所打击的体无完肤。
“我最后悔的事就是当初给你们开了门”确实,如果他当时没有打开那扇门的话,或许就真的不会发生后面这些故事了。
或许就不会看见张东升的杀人,就不会看见自己父亲死亡,就不会每天惊心动魄与杀人犯斗智斗勇。但同样的,也不会体会到友情,不会感受到亲情,不会摆脱曾经近乎于崩溃的时光。
付出与回报永远都是等价的。
设想一下,如果朱朝阳真的没有打开那扇门而成长到了现在,他又会变成一个怎样的人?一个拥有完美的头脑却被社会逼到近乎崩溃的知识分子,又是否就像张东升一样?
或许张东升也就是看到了这一点,在最后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告诉朱朝阳这样一句话:
“朱朝阳,你可以相信童话。”
又或者可以理解为:
“请不要走上我的道路,将你的未来变成童话。”
这或许是张东升心中尚存的那份善念,对朱朝阳最后的惺惺相惜吧。
“她要掉下去了”故事的结尾,突然回荡起了朱朝阳回忆里普普这样一句话。对应的是故事开篇,普普所说的那句“她掉下去了”。
仅仅一个“要”字,暗示了故事的结局另有隐情。普普说,我不会将这件事情告诉严良哥哥,但我希望有一天你能自己亲口将它说出开。
而朱朝阳最终仍未能亲口说出真相。而这个结局的转折,却也昭示了普普和严良终将死亡的结局。朱朝阳大可约定与普普共同保守这个秘密,或者更简单的方法——想办法杀了他们。
朱朝阳其实远没有开篇描述的那么单纯与无辜,可怜之人必有其可恨之处。
“真相往往比现实残酷的多。”故事结局看似是一个happyend,杀人犯被绳之以法,朱朝阳回归了正常生活,普普的弟弟得到了救治,老陈成了严良的监护人。
但这看似美好的结局,又何尝不是只一个童话呢?正如原著《坏小孩》的名字,朱朝阳自始至终就是一个坏小孩,后续一切杀人事件都少不了他的从中干预。
在发现了父亲的录音笔之后他下定杀死父亲的决心,在麦当劳店设计让张东升对严良燃起杀意。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朱朝阳的选择,他选择了相信真相。
真相往往比现实残酷的多,然而在他的心中,却也不曾放弃对童话的奢望。故事的结局不正是他心中的童话么?
朱朝阳或许有错,但我们其实更应该反思:究竟是什么,将一个孩子拉入了这样隐秘的角落。
对于这个故事,其实正如张东升说的:
“笛卡尔的故事有两个结局,“所以究竟是相信真相还是童话,是你们每个人的选择”
以上仅为个人简介,如有歧义,敬请谅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