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著名笛子表演艺术家、“笛王”陆春龄先生百岁诞辰。他不仅是中国笛子一代宗师,也是上海民族乐团创始人之一,身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还培养了一大批海内外竹笛专业人才。在“笛王”逝世三周年之际,陆春龄的子女将陆老的件艺术档案捐赠给上海艺术研究中心,纪念他的百岁诞辰,供学术研究和未来展览之用。
图说:陆春龄资料图郭新洋摄
艺术流派独树一帜
陆春龄自幼浸润于江南丝竹,熟练把玩吹拉弹打各类乐器,对笛类吹管乐器更是爱不释手、兴趣浓烈、发奋苦练。经过90年的艺术实践,他的演奏融南曲北调于一炉,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流派。他不仅整理改编了《鹧鸪飞》《小放牛》《中花六板》《行街》《梅花三弄》等传统名曲;还创作了《今昔》《喜报》《江南春》《奔驰在草原上》《普天同庆》《月下思亲人》以及笛子协奏曲《练兵场上》、巴乌独奏《节日舞曲》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步入晚年的陆春龄,也时刻心系国家的发展和命运,不断创作新作品。
图说:年陆春龄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南丝竹)代表性传承人的奖杯
这次捐赠的档案中有一张金光闪闪的唱片格外醒目,那就是年,陆老改编的传统乐曲《鹧鸪飞》被授予中国首届(-)“金唱片奖”的金唱片。还有一本陆春龄生前珍藏的年延安解放社出版的《文艺问题·毛泽东同志在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书中毛主席鲜明指出“文艺要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陆老一生亦是身体力行地践行着“笛声寰宇、毕生为民”的艺术追求。
图说:年陆春龄作品《鹧鸪飞》被授予“中国金唱片奖”
陆春龄先后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第五、第六届政协委员,上海市第三、四、五届人大代表。在这次捐赠的档案中,有一把陆春龄珍藏多年的折扇,正反扇面上共有位出席第六届全国政协会议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亲笔签名,包括刘海粟、俞振飞、张君秋、袁雪芬、周巍峙、王昆、王人美、张瑞芳、郭兰英等,弥足珍贵。
笛声绕梁毕生为民
陆春龄始终坚持为人民而创作,为人民而演出,为人民而着想。矿山、医院、农场、街道里弄、部队、高原雪山,都有陆老的笛声绕梁。这次档案中有不少照片体现了陆老“愿为人民吐尽丝”的座右铭。
图说:陆春龄在广场为群众演出
年起,陆老曾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先后出访过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曾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人民独立广场为10万人演出,当地报社评论道,“枪声能维持秩序,笛声征服10万观众”。
这次捐赠的档案中还有陆春龄生前用过的笛子16支。其中有一支是陆春龄随身携带的常用之笛,D调苦竹曲笛。该笛身形修长,棕红色生漆裹丝朴实无华,制作精良,孔眼匀称,音色明亮,音质柔糯,反应灵敏,乃秀美之物。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该曲笛随陆春龄经常亮相于国内舞台,也随中国文化代表团、中国青年代表团、中国艺术家表演团出访多国。
图说:陆春龄随身携带的常用之笛(D调苦竹曲笛)
年的笛子独奏曲谱《今昔》也在本次捐赠藏品之列,这是陆春龄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第一首原创作品。他的乐曲保留了普通劳动人民淳朴的感情,他的心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所以能在听众心中激起回响。音乐理论家吕骥在序中提到:“当你听他吹奏时,不管他用的是什么笛子,都会使你心旷神怡,都会使你受到他乐观精神的鼓舞。”正是陆春龄的笛音具有神奇的力量,所以又被誉为“魔笛”。(新民晚报记者赵玥)
图说:笛子独奏曲谱《今昔》
马上评丨无形的财富
“笛王”陆春龄的16支笛子和一大批档案捐赠上海艺术研究中心;“小百搭”舒悦回到舞台唱了一出王盘声的名作《陆雅臣卖娘子》。今天本报报道的两则新闻很有意义,前辈大师的艺术,自有后来人。
这两位艺术家在上海可谓家喻户晓,是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他们年龄相仿,陆春龄生于年,三年前去世,今年是他的百岁诞辰;王盘声生于年,今年是他逝世五周年。两位大家从艺均大半个世纪,他们的创作多姿多彩、出神入化。陆春龄的一管竹笛能吹出世间万象,王盘声的“刘智远敲更”“志超读信”几乎成了沪剧的“名片”。
今天我们纪念两位老艺术家,不仅要继承他们留下的看得见的艺术财富,更要传承“无形的财富”,那就是他们精神和风范。陆春龄和王盘声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顶流”,但他们一直是那么谦虚平和,对艺术精益求精,对后辈倾囊相授,而自己的生活却简单朴素。王盘声的笔记本上写着“我生命的全部就是沪剧”,鲐背之年还盼望沪剧界能多出几个“叫得出、立得直的演员”。陆春龄的艺术追求则是“笛声寰宇、毕生为民”,他“愿为人民吐尽丝”。
无论是为人、为学、为艺,他们都是典范。(邵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