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笛介绍 >> 正文 >> 正文

甘肃庄浪朝那湫中华民族古老而又神秘的

来源:笛 时间:2023/3/6

甘肃欢迎你

百灵-甘肃欢迎你04:03来自布衣野夫

中华民族最古老而又神秘的圣地在哪里?相信没有几个人能说出来,据史料记载,就是位于庄浪县境内的朝那湫。

巍巍关山、莽莽林海,饱含了大西北高远、挺拔和刚强的个性。关山山顶的朝那湫,则又蕴含着南国悠扬、妩媚的秀气。

这里是华夏文明的源头,是中华民族肇启之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祥地;是朝觐人祖的生地,是寻觅古文明之源的圣地……

——题记

(一)

朝那湫,位处庄浪县郑河乡上寨村东北湫头山巅、桃木山林场内,海拔米,距县城30公里,属渭河发源地之一。因其处于朝那湫故古地,故名朝湫。

相传,上古时期,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一天,她去一个林木蓊翳、名叫“雷泽”的大沼泽去游玩,偶然在泽边看见一个巨人的足印,出于好奇和好玩,就用自己的脚去踩了踩这巨人的足印。没想到,后来怀孕了,而最为奇怪的是,这一怀孕就怀了十二年。后来就生下了一个人首蛇身的孩子,取名伏羲。于是,伏羲就用蛇(龙)作为氏族图腾,他与女娲结合,繁育炎黄子孙,他就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这个美丽的女子就是“华胥氏”,这个名叫“雷泽”的大沼泽就是朝那湫。因此,神圣和灵性成了这个湫的灵魂。

《山海经海内东经》注说:“大迹在雷泽,华胥氏履之,生伏羲”。《春秋世谱》中有“华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娲”的记载。“雷泽”就是朝那湫,“大人”就是雷神,“雷神”就是龙神。海内东经记载,雷神是人首龙身。因此,伏羲便是龙神的儿子,女娲便是龙神的女儿。由于伏羲女娲的结合,才使人类得以生存和繁衍。我们因此自称为“龙的传人”。

海内经对于伏羲氏的记述有一段如下:“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后照是始为巴人。”大皞就是伏羲。巴国是中国西南地区伏羲氏的一个部落,“巴”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虫,也就是大蛇。所以巴族以蛇为图腾,并自认为是伏羲与女娲之后裔,至今这种说法仍流传在苗族等少数西南民族的神话中。传说中伏羲和女娲是洪水浩劫后逃生的一对兄妹。他们交合后便产生了无数的后裔。现在发现的一些古代器物上,都有二蛇交尾的图案,史学者一致认为那就是伏羲与女娲。

据专家考证,华胥是我国最古老的母系氏族社会中杰出的部落女首领,在距今约八千多年前,华胥为了生存,带领部族民众不断的游徙,足迹遍及黄河流域。年,此地出土了一棵巨大的松科古木。说明古代朝那湫周围曾被整片或零星的寒温性针叶林为主的森林草原所覆盖,适合畜牧业的发展。华胥部落在此游牧并孕育了伏羲、女娲。她和子女伏羲、女娲及其后裔,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华胥文化。华胥文化对人类历史文化的主要贡献有:制嫁娶之礼,使远古人类逐渐摆脱乱婚、群婚的状态;造网罟教渔猎,发明了渔网捕猎,成为畜牧文化的源头;作书契以带绳结,有了简单文字;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方之气,乃画八卦,开始了人类从规律上认识大自然,后来被炎黄的后裔逐步发展成为《易经》;女娲作笙簧,产生了人类最早的乐器,成为中华音乐的起源。

在中华先祖中,华胥氏生了伏羲、女娲;伏羲、女娲生了少典;少典又生炎、黄二帝。伏羲和女娲是有“龙祖”之称的,那么,龙祖的母亲华胥氏就是“龙祖之祖”了。因此华胥氏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是华夏之根、民族之母。

(二)

风柔,又有森林景致的丛莽幽深。朝那湫分为前后两个姊妹湫,前湫状若卧蚕;后湫形似弯月,相传是王母娘娘曾经沐浴的地方,湫里遍生的红色水草、传说是王母娘娘化妆时胭脂溶于其中而染就的,因此湫面发赤。后湫周围,林木参天、百草丰茂、游人罕至,麝、鹿、豹子、锦鸡倘徉其间,朝那祠立于两湫之中。

前湫以湫头山为背景,占地30亩。湫前开阔无垠,起伏的山峦和漂浮不定的烟云尽收眼底,令人以心旷神怡。湫池北岸平坦宽阔,细沙绵软,湫水碧绿澄清,山光云影映现于水中,色彩变幻纷呈。湫边遍生芦苇,芦花飞絮时节,蒙蒙然如烟若云,给湫边镶上柔曼的轻纱。湫畔奇石林立,林草繁茂,山花烂漫鸟鸣蝶舞,牛羊追逐,牧笛悠扬,一幅人间美景天外来。

沿着的崎岖的山路翻过湫头山,便到了占地20亩地的后湫。后湫虽然不像前湫那样开阔无垠,但因四周花树丛莽更为茂密幽深而显得气象森森。湫池形似一轮弯牙,湫水时有时无,深浅无常。湫底遍生水草,湫面发赤。朝那湫四周平缓,上无水源,下无水口,水从哪里来?大旱水不降,大涝水不涨,又是何原因呢?

“湫”单从本字释义,是“水潭”、水池,即为:湫泊(水潭)、湫水(潭水)之意。《说文》曰:湫,湫隘下也。从水,秋声。《春秋传》曰:晏子之宅湫隘。后来人们多以山顶湖,或者“海子”“天池”等来称“湫”。在关陇地区的深沟大涧,都有这种意义上的“湫”,不过有大小之别,深浅之说。从地理水文言之,湫其实是地下渗出来的水,与低洼坑窝,长期集聚而成的泉水。它清澈、透凉。长久不干,是一个地方民众饮用的“生命之泉”。

湫是深沟大涧地下水渗出地面的泉水,后世人们传叫“湫”,这是几千年来的关陇地区民众的一种习惯称谓。

过去,关陇地区干旱少雨,但“湫水”不干。于是人们视“湫”为“神水”,加之古籍“索隐”说:湫渊“即龙之所处也”,所以,历朝历代的民众向“湫”求雨,求雨之后,果真降雨,人们便以为“龙”显灵威,普降甘霖,后来人们就叫它“灵湫”。这种渴望雨水而向“湫龙”索雨的民俗事象一直延续到今天。

(三)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对于水的祭祀是十分重视的。对“四渎”“四海”的祭祀礼制就产生在这一时期。到了西汉对海渎的祭祀已经形成了制度。晋代和南北朝时期水祭礼仪“日臻完善”,唐代更加制度化,由水祭增加到三等,由“若昊天上帝、五方帝、皇地祇、神州、宗庙为大祀”和“日月星辰、社稷、先代帝王、岳镇海渎、帝社、先蚕、孔宣父、齐太公、诸太子庙为中祀”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众星、山林川泽、五龙祠等及州县社稷释奠为小祀。”并且确定了每岁常祀的长期性的制度。

国家祭祀中的水灵崇拜占据重要位置,像海渎、风师、雨师、山林川泽、五龙祠等祭祀,就属于典型的水灵崇拜。

秦朝时期,在朝那湫东边冈阜上修建了祭祀湫龙神的庙宇——湫渊祠,由秦朝祝官的长官太祝主祭,按一年四季奉祠。

公元前年,踌躇满志的秦王嬴政得意于统一中华,自认为功盖千古,足资垂范万世,于是带着群臣百官一班人马浩浩荡荡首次出巡,取道陇西,由鸡头道穿越六盘山,到朝那县观览并祭祀了朝那湫。在盛大的祭祀活动中,陪伴秦始皇的还应有一个叫倮的女人。据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倮是六盘山富可敌国的大牧主,她的牲畜多得满山遍野,达到“用谷量马牛”的程度。因能大量向秦朝提供优种良马,秦始皇给予她“比封君”的政治待遇,能够“以时与列臣朝请”。在某种程度上,气吞山河、功盖千古的秦始皇还不得不把这位“名显天下”的“鄙人牧长”当成秦朝的财政部长。

《史记封禅书》中记载:“自华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华山、薄山,薄山者襄山也,岳山、岐山、鸿山、渎山,渎山蜀之汶山。水曰:河,祠临晋;沔,祠汉中;湫渊,祠朝那;江水,祠蜀。”《史记封禅书》下边又记:“灞、浐、长水、沣、涝、泾、渭,皆非大川。”朝那湫超过泾、渭,直与五岳四渎并列,是很值得深思的问题。《史记封禅书》说秦时祠祀制度:“自华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所谓“名川四”是指:“水曰河,祠临晋;沔,祠汉中;湫渊,祠朝那;江水,祠蜀。”四川中有朝那湫,其宗教地位与长江黄河并列。

朝那湫作为关陇地区一处极有影响的宗教圣地,和朝廷官府或社民举行祭湫求雨的大型祭奠场所,其地位是相当高的,汉代以前,官府进行“春秋祀水神”,举行祭祀时设立宏大庄严的祭坛,时,羽旌飘扬,锣鼓震天,禅号嘶鸣,巫神踏着祭祀羊皮鼓翩翩起舞,祭坛香烟缭绕,由地方官员代表皇帝天子,宣读祭文,酬谢天地神灵广施润泽,风调雨顺,以彰显神灵广爱关陇地区生灵的厚德。

(四)

往事如烟。历史就似梦境,在企盼之间,或与你擦肩而过,或与你亲密相逢。

战国末期,楚国和秦国强盛起来,形成对峙局面。秦国想灭掉楚国称霸,采取除军事进攻和靠连横策略的外交手段破坏楚齐联盟外,还使用战国时期许多国家都采用的一种手段——乞求神灵。这就有了今天集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和书法价值于一身的《诅楚文》。“诅”就是“咒”的意思,“诅楚”就是诅咒楚国失败。

公元前年,秦惠文王讨伐楚国时,刻《诅楚文》于三石。三块石刻中,均刻有秦王使宗祝在神前咒诅楚王的文章,文词相同,只是所祈求之神,有巫咸、大沈厥湫、亚驼的不同,因此被命名为《告巫咸文》、《告大沈厥湫文》和《告亚驼文》。秦人神权崇拜中所祭祀的鬼神主要不是祖先神,而是山水等自然鬼神。三种神除巫咸之外,大沈厥湫、亚驼均是水神。

三块石刻《诅楚文》祭祀后分别沉埋于三地。其中将《告大沈厥湫文》石刻投于朝那湫,人们便说这里是“投秦诅楚”之地。

苏轼24岁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深得主考官欧阳修赏识。旋即委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大宋风尚好古,读书人醉心金石文化。有一天,风流倜傥的苏判官溜达到开元寺,竟然发现一件宝贝——刚出土的《诅楚文》石刻,被后人称之为《告巫咸文》,苏轼把它移到官厅,并报请欧阳修释考文字,一时间轰动朝野。石刻被宋徽宗收归御府。

北宋治平(—)年间,一农民在朝那湫旁耕田掘得此石刻。年(宋神宗熙宁元年),蔡挺到平凉出任渭州知州,把《告大沈厥湫文》石刻移到了官廨。后5年蔡挺升任枢密副使,后又因病调任到南京(今河南商丘县南)的御史台,他又把这块石刻带到了南京住宅据为己有。宋金石考掘家赵明诚闻讯来到蔡家,把《诅楚文》石碑写进了自己的《金石录》。年,方勺又在其《泊宅篇》卷二中的《秦诅楚文跋尾》中,对朝那湫《诅楚文》成文时间、祭祀的目的都作了准确的考证。同时代的欧阳修在其《集古录》、赵明诚在其

《金石录》都有考释,黄庭坚也曾作过释文。

《诅楚文》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史料价值和书法价值。今天,能否寻找到朝那湫渊中的那块《诅楚文》,无疑成了我们久远的期盼。

(五)

唐代大诗人杜甫有《灵湫》诗,诗中写道:“味如甘露浆,挥弄滑且柔。”唐人歌谣说::“湫头山,离天三尺三,脚踩云,举手摘星辰”。

朝那前湫坐拥山怀,东面以湫头山为屏障,其余几面平缓而又开阔,使灵湫的美姿袒露,她是一块上乘的风水宝地,好多孝子奉了逝者的骨灰来沉湫寻脉。朝那湫水深不可测,多少水性极佳的人潜水探险,也未探出个所以然来。人们只知道朝那湫水大旱不降,大雨不涨,水不外流。年上寨村基干民兵前后数次欲将朝那湫水引下山来,却是渠深几许,湫水也下降几许,就是引不出来水,没办法填渠后,湫水又随之上升。这般神奇的事,谁也难以置信,但她的贞操和个性就是这样。

神话传说是这样讲湫的神奇的:女娲补天时掉下了两颗巨石,巨石入地千丈有八,一直打通了东海的“黑流穴”,黑水咆哮如雷,喷出万丈高的水柱。龙王急调虾兵蟹将,才堵住了黑水洞,水因此缓慢流出,而水面却不涨不降,几千年如此。这个传说和湫水不出的事实兴许验证了学者的考究:朝那湫底与泾源老龙潭相通,为泾水源头。

湫的神秘,保留着“天牛移湫”这样一个有眉有眼的民间传说:湫头山下芦家寨子有一富户养着八对牛,雇一牧童放牧。有一天牧童正在湫畔放牛,忽然狂风四起,牛群被卷进湫去。牧童万般无奈,索性一死了之,于是就跳下湫去,正好落在一头牛背上,迷迷糊糊地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仙翁要借他八对牛去移湫。牧童说,老伯既然借牛,何不连人一块借走,你让我一个人回去如何交得了差?仙翁笑了笑说,不碍事的,你先回去吧,八对牛随后就到。牧童醒来一看,独自一人躺在湫畔。这时,恰好主人也赶来寻找,只见牧童,不见牛群,正要发作,忽见八对金牛从天而降,紧接着电闪雷鸣,大雨滂沱,湫水猛涨,于是便有了如今的前湫和后湫。

朝那湫有山有水,形神兼备,韵味无穷,是一处集神话、宗教、风景于一身的上品寻美圣地。朝那湫是关山的天池。她既古老、又年轻,既纯朴、又神奇,既高远、又秀气,蕴含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人文特色。传说湫中有金蛤蟆,能呼风唤雨。天旱祈雨,有求必应。其实也正是基于她的灵性和伏羲的诞生地,使他成为古代皇家祭祀祈福的一处圣地。

朝那湫是人类文明的肇启之地,在这个地域内,中华民族诞生时的一切民俗事象内容都包含了其中了。内容庞杂丰厚,诸如人类文明、华胥氏国家起源、原始宗教、原始劳动生产、原始生活形式、部落制度、部落文艺形式、部落礼仪习惯等等,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很高的历史意义民俗价值。

摄影:王春辉。生于年11月,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人。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平凉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现代摄影学会理事,甘肃省现代摄影学会庄浪联系站站长,现供职于庄浪县公安系统。年2月,摄影作品《庄浪社火闹鸡年》专版刊登于华夏文明导报,年5月,摄影作品《信念》获首届“骑士奖”国际摄影大赛入围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