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笛介绍 >> 正文 >> 正文

青未了柳哨依旧

来源:笛 时间:2023/3/31

文/樊泽宝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出生在农村的孩子,尽管没有玩具,但能想、敢做,会玩,成长中释放着天真灵性与野性。那时都爱玩柳树,折下刚刚有点绿芽状的柳条,熟练地两头一圈,套在头顶压着额头;最惬意的,当属撸个柳枝外皮,做枚柳哨,享受这份大自然赐予的童趣,可谓快乐无限。

家乡三面有河,当年村子周围坑坑洼洼的地方散长着很多形态各异的柳树,小学就座落在村前的柳洼里,望眼窗外,便可尽享柳树的风姿。

柳枝是春天的信使,每当“万条垂下绿丝绦”的阳春时日,在和煦轻风中千枝万条的杨柳便开始枝头抽穗,从初期冒出的扭尖中慢慢探出鹅黄色的嫩芽,渐渐变成浅绿色,柳絮也随风翩舞。

“隔溪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少女腰”,春风拂动,细长的柳条在春风中婆娑婀娜,时而扭动着柔美的身姿,时而甩起翩翩长发。在春风的摇曳中,柳条轻拂,穗上带絮,柳絮也尽吐芬芳,向大地撒下潇潇洒洒的茸毛,宛如白雪,时而漫天飘舞,时而绣球滚滚,风景如画。当年东晋才女谢道韫曾有“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名句,很形象的比喻了柳絮与飞雪的神形兼备。

每当此时,我们知道柳条已“离骨”,可截枝扭哨了,制作、玩耍柳哨便是开春第一乐。

柳哨制作全凭个人爱好和技术,可长可短,可粗可细,做哨的柳枝选取上年的粗细均匀、光滑顺溜的新枝,一般选筷子般粗的,要平整光滑,特别是不能有分叉或疤瘤,用小刀割断。把柳枝捏在手中,用双手的食指和拇指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轻轻捏,细细揉,慢慢拧,拧的长度和手指差不多时,一左一右来回扭动柳枝外皮,直到树皮松动与木质分离,使枝干和树皮有了间隙,凭感觉判断柳枝“离骨”了,就用牙咬住“离骨”的木质部分,双手捋住柳枝,用力均匀把树皮从粗的一端慢慢抽出,露出白嫩温润的木条,用小刀把柳枝截断,留下一段完整的皮管,柳哨的雏形就出来了。

将青绿的树皮一端用手按压成椭圆状,然后用铅笔刀或剪刀截成长短不一的皮管段,用手把顺芽端的开口捏扁,在离边缘约5-6mm处用刀子轻轻削去表皮,不能刮碎,留嫩黄色的树膜作哨子的“舌头”;哨子能否吹响,关键在“舌头”留取的尺寸,短了透气、长了堵气,均吹不响。做完后用嘴唇含着吹吹试试,哨子的外口能发出“呜呜”的响声,一个柳哨就做成了。

当把柳哨抿在两唇间,舌尖顿感丝丝凉意,细咂摸既苦又爽,那是柳哨沁出的碧绿的有黏性的汁液浸润在口腔里的苦香味,这苦香味只属于春天的柳哨。

柳哨声因柳枝粗细而有低沉与尖细之分,短哨可寸余,含在唇内,稍稍露出端口,吹出的哨声悦耳;心灵嘴巧的伙伴会把柳哨玩得惟妙惟肖,他们把短哨含在嘴里,发挥舌尖的巧妙,时而吞入,时而吐出,吹出如唢呐般“呜哇呜哇”的音调;有的做成长哨,用小刀在哨皮上刻几个圆孔,如吹竖笛,吹奏出不同的音曲;音调抑扬顿挫,此起彼伏。既有原始的狂野,也有戏曲,现代京剧、流行歌曲的婉转微妙,优美的哨声引人,如痴如醉,常常博得伙伴们羡慕,一幅生动的闹春图合着柳哨的旋律,在春天的原野里恣意荡漾。你听,那声音嘹亮清脆的,是短笛;那声音绵长悠婉的,是长笛;那声音清新欢快的,必是细笛;有的孩子专门找食指粗的柳枝做哨,那声音憨幽低沉,听起来很响,很粗,很闷,象老牛叫,我们叫它“大喇叭”。孩子们经常比谁的哨做的长,吹得响,谁一口气吹的时间长,经常憋得脸通红,头发晕,嘴唇发麻,舌头上涩涩的,还有些苦味,拿在手中往地上用力甩两下口水,继续吹。

不论尖细还是低沉,那声音都散发着泥土香味儿,很惬意快活。那时节,一群无忧无虑的孩子笑着、喊着、跳着,鼓着腮帮子吹着、闹着,伙伴们拿出看家的本领,摆出各种姿态,有的吹一个,有的俩个,有的三个,一争高下;长哨清甜,绵长,悠扬;粗哨声音粗狂、浑厚,听起来不悦耳;细哨声音尖厉,因哨太细,演奏者的气量很难尽情发挥,发出的声音听起来有点别扭;有时特意为了营造氛围,几个人故意制作些粗的、细的、长的、短的凑在一起鼓着腮帮子吹,体味不同的柳哨合奏。当年和小伙伴们制作了很多哨子,粗的、细的,长的、短的,因制作精细程度、粗细长短不同,吹出来的声音各异,音质大小、粗细、混沌、清丽的不同;吹柳哨必须挺起胸膛,借着柳枝的细管,使足力气,才能发出那别有一番滋味、悠扬的哨声。

柳哨是用鲜树皮制作的,一风干就废了,再好的柳哨也就玩个一天半日。好处是制作方便,取材容易。因此,在合适的季节几乎是人人演奏,天天哨声悠扬。

当柳叶生长茂盛后,农村叫“吐浆”了,枝皮便不再“离骨”,制作柳哨便告一段落。

但仍有哨可吹,就是用当年新发的杨树枝,在其生长两三个月后,枝木已钙化,用做柳哨的办法做杨树哨,能持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待新枝老化了,一年一度的哨声便销声匿迹了,唯有来年再见。

柳哨带有着泥土芬芳和家乡韵味,丰富了我童年的生活。曾让我和小伙伴们玩得开心且常常意犹未尽,在我过往的岁月里留下了无穷的欢乐。

柳树的枝条换了一茬又一茬,吹柳哨的少年换了一代又一代。很多的童趣长成了故事,不复再来,唯有柳哨,声声依然。桃红柳绿的季节,在公园或绿地或绿荫或河岸,每每飘来秀发葱茏的柳条香,瞥见那个熟稔到心扉的柳枝绿,听到那声长长的柳哨声,总会激起心池的涟漪,魂梦萦系,就想走过去,奏响我的童年。

柳哨依旧,童年不再,美好时光,如在昨天。别了,童年的梦,别了,天真纯洁的少年!

(图片源自网络)

樊泽宝,青岛西海新区人,中共党员,喜欢文学的60后,偶尔写写文字自娱,记录生活自勉,散文作家;山东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省级理事,中国作家协会注册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已在各类文学期刊、平台或报端发表乡土、民俗散文、随笔、小说、游记及民间故事等三百余篇,多篇次获奖,部分编入年选、专集。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投稿邮箱:sdswxh

.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