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晚间,闵行博物馆举办夜间活动,将民族乐器制作、闵博特色民乐主题讲解,以及民族乐器文创周边售卖带到了博物馆,引来数百名小朋友和家长报名参与。
图片来源:徐灵超此次博物馆奇妙夜以“丝竹声里听江南”为主题,邀请了来自上海乐器民族一厂的师傅们与市民一同制作二胡。观众还可以亲自拿起击锤,近距离体验古代宫廷打击乐器编钟和编罄的声音魅力,并在“辨音识器”的探秘游戏中感受不同民族乐器的独特音色特质。
图片来源:徐灵超活动于下午5时开始,尽管规模不大,不过现场观众都热情满满。据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电商运营部经理乔杨柳介绍,师傅们这次带来了传统二胡制作中最关键的蒙皮和上弦调音等工序。
她表示,很多青少年对民乐十分感兴趣,但是对乐器制作缺乏认知,也没有体验的机会。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需要更大的展示空间。
四位来自民乐一厂的制琴师十分细致地向现场的小朋友讲解二胡的制作流程。其中一位沈师傅出生于年,虽然年轻,却也有多年二胡制作经验。
在讲解中,孩子们了解到现在二胡制作所用的蟒皮都来自专业养殖场,野生蟒蛇现在是保护动物。而在制作过程中,只有蟒蛇背部的皮可以使用。
图片来源:徐灵超6岁的乐乐在师傅和妈妈的指导帮助下完成了一个二胡的蒙皮制作。她告诉记者自己对音乐很感兴趣,目前正在学习长笛。
“吹笛子的时候有16个音键,二胡却只有两根弦,我觉得二胡也很好玩,”乐乐说罢,用手指敲打起刚做好的二胡琴筒。
闵行博物馆内常年展出超过件中国民族乐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就在距离不远处的七宝老街,博物馆中的许多馆藏便来自于此。在结束二胡制作后,小朋友和家长一起随着讲解员深度了解了这些乐器的前世今生。火不思、札木年、巴乌……这些有着奇怪名字的乐器背后的故事被一点点揭开。
图片来源:徐灵超在闵行博物馆宣传教育部主任徐迪看来,一个优秀的博物馆体验不应被局限于传统的文物展示上。
“很多时候我看到当孩子问家长为什么要来博物馆时,他们总是给出一样的答案,来看看以前留下来的东西,”徐迪说。“我想通过我们的引导和讲解,以及一系列体验活动,可以让市民对历史有一个更立体的认知。”
自6月6日上海夜生活节开幕以来,闵行博物馆几乎每个周末都会组织不同主题的奇妙夜活动。从非遗集市和泥塑到端午主题的粘土粽子以及传统香囊制作,都吸引了许多市民的参与。
据徐迪介绍,目前闵行博物馆的各项活动已经安排到了12月。市民可以从博物馆的公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