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最近几天,河南卫视七夕奇妙游再次火出圈,其中《破阵乐》里甲胄、大漠铁骑、水师等元素,尺八、琵琶、二胡、三弦,中国鼓、笛子等中国民族乐器,尽在其中,以其荡气回肠波澜壮阔之势,全新演绎四段家国故事。
《破阵乐》(秦王破阵乐),又名《七德舞》,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最初乃唐初的军歌。公元年,秦王李世民打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刚建立的唐政权。他的将士们遂以旧曲填入新词,为李世民唱赞歌:"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据唐刘餗《隋唐嘉话》《旧唐书音乐志》《太平广记》卷二百零三等记载,年,秦王李世民破叛将刘武周,解唐之危,河东(山西永济)士庶歌舞於道﹐军人利用军中旧曲填唱新词,欢庆胜利,遂有秦王破阵之曲流传于世,后编入乐府。
贞观初(),唐太宗诏魏徵等增撰歌词7首,吕才协律度曲,订为《秦王破阵乐》。贞观七年﹐李世民亲制《破阵舞图》,对舞蹈进行加工:左圆、右方,先偏、后伍、鱼丽、鹅贯、箕张、翼舒,交错屈伸,首尾回互,往来刺击,以像战阵之形。
舞凡三变,每变为四阵,计十二阵,与歌节相应。令吕才依图教乐工(一说)人﹐披甲持戟﹐执纛演习﹐定名为七德之舞。凡宴三品以上的官员及蛮夷酋长,于玄武门外奏之。擂大鼓,声震百里,气壮山河。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第一年贞观元年(年)正月初三,宴群臣,奏《秦王破阵乐》,这是此曲第一次在这样庄严、隆重的场合中演奏。贞观七年,李世民绘制了《破阵乐图》,令音乐家、太常丞吕才加工编制了音乐,令李百药、虞世南、储亮、魏徵等制歌词,并命吕才依照舞图排练,遂成后世流传之《破阵乐》。《破阵乐》从初唐到晚唐,一直流传了近年。
从音乐上看,《破阵曲》运用了当时唐代的西域音乐和宫廷音乐结合的方式,史书记载西域是龟兹音乐,乐器也是曲项琵琶,笙,笛、筚篥、羯鼓,编钟等,中原和西域的各种融合。
舞蹈运用军队里的各种方阵融入胡舞,重现了军队征战的壮阔。无论是音乐、布阵、舞美、服装、诗词、礼仪,都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
唐代是个包罗万象的时代,唐太宗时代将大唐盛世发展之高峰,实现了文化多元化和经济繁荣化,使四方流动的人群带来各种特色文化,让大唐兼收并蓄,这个时期,音乐大气磅礴,振奋人心,阳刚孔武,彰显大国风范。
《破阵乐》也随唐朝盛世发展,声名远扬。玄奘大师到达印度后,印度戒日王拜见他时就曾问起此曲:“师从支那来。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
日本在唐朝时,将《破阵乐》曲谱带回国,保存有五弦琵琶谱、琵琶谱、筝谱、筚篥谱、笛谱等多种,但在后来的发展中,曲谱在国内失传,后由何昌林将日本所存之唐传五弦琵琶谱《秦王破阵乐》录回并解译和改编,于是这首曲子得以重现。
回归在河南卫视的《破阵曲》表演当中,曲子的表现形式不在局限于单一的唐代军歌,更丰富地展现家国情怀,声声传统乐器的碰撞,气势磅礴。我们也在不断突破大家对传统文化,传统元素的认知,去挖掘更深层次的故事和情感。
月泉国乐作为传承传统国乐文化的一员,也不断用是自己的方式,让国人爱上民族乐器,让琵琶、二胡、古筝、阮……等传统乐器再放光芒。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