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笛图片 >> 正文 >> 正文

接力37载为农村留守娃撑起一片天漯河朱

来源:笛 时间:2023/2/8
北京中科白瘕风是几级医院 http://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大河网讯5月30日,中央文明办在北京市通州区举行年5月份“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漯河市“朱耀环小学教师集体”荣登5月份“中国好人榜”,该市首个荣登“中国好人榜”的集体诞生。

朱耀环小学位于舞阳县保和乡,地理位置偏僻,最少的时候只有5名教师,现有老师19名,目前虽然只是一所只有一到四年级的村办教学点,但在校学生将近人,其中留守儿童就有多名。从年开始,这群老师坚守三尺讲台37年,共同为多名孩子撑起了希望的蓝天。

年的朱耀环小学,只有5个老师,学生个左右,22间砖木结构的小瓦房;到年的时候,22间小瓦房全部成了危房,只能被拆除,老师只好带着学生到村中闲置的民房里去上课。

0年时,村民捐资在原址建了一座教学楼,因为没有后续资金,学校没有院墙、没有大门和操场,四周杂草丛生,地面低凹不平。一到汛期,由于紧临学校的三里河洪水泛滥,家长纷纷把孩子转到外地上学。留在该校上学的几十个孩子,几乎全是父母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每当开学的时候,老师们就用白灰水围绕校园浇出四道白线,课前课间,带孩子们在白线内活动。

然而,老师们没有因为学校规模小、条件艰苦等客观原因而降低工作标准和对自己的要求。为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老师们用废弃的门板当版面展示学生作品;在用过的条幅背面贴上纸、写上字表明活动主题;没钱买书,就把古诗文每周用一张纸贴在教室门上供孩子阅读,并起名“门”文化;给每月评出的文明标兵都要照一张照片,所谓的照片,实际是用A4纸打出的黑白图片……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再到后来,年暑假硬化学校路面时,气温高达40℃,和男教师一起干活的建筑工人借机让学校多出钱,校长王艳霞二话没说,带领全体女教师亲自上工地抬沙子、搅拌水泥。学生家长闻讯,也纷纷来到学校帮忙,并找来了三台搅拌机助阵。“那种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让人十分感动!”广大干群对此赞不绝口。

就这样,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校园里开辟出了第一片可做操场的平地,建成了第一个花园,栽种了第一棵花草,修出了第一条甬路……一个破旧的学校换了新颜:校园规划新颖,四季有花,处处闻香;墙壁洁白,教室宽敞!

为了让留守儿童学有特长,校长王艳霞到北京求见著名教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周波教授,诉说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拳拳真情深深地打动了周波教授,在周教授无私的援助下,年5月,学校成立了“贾湖笛文化留守儿童乐团”,有效提升了孩子们的艺术修养,极大地丰富了留守孩子的童年生活。

暑假,老师们给留守孩子熬避暑的绿豆汤、发降温的冰激凌;寒假给孩子们煲去火的莲子粥。老师们精心的呵护,抚慰了留守儿童孤独的内心,音乐让孩子们变得自信、自立、自强,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一次家长会后,留守儿童刘会乐的奶奶拉着校长王艳霞的手,老泪纵横地说:“要不是恁老师寒暑假、星期天都不休息,教俺孙女,对俺孙女好,俺都不知咋向她父母交差,恁老师好啊……”

据悉,朱耀环小学先后获得“舞阳县十佳花园式学校”“漯河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漯河市十大幸福沙澧优秀儿童之家”“年度漯河好人集体”等荣誉称号。朱耀环小学的老师们通过37多年默默的坚守,用爱和责任,为农村留守娃创造了一个幸福的学习天地,给孩子们留住了快乐成长的美好童年生活。(田明杰王敏文/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