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笛图片 >> 正文 >> 正文

在芦花翩飞的季节里

来源:笛 时间:2025/1/21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排名 https://m.39.net/disease/a_c5v0jfe.html
家乡没有芦苇,也没有见过芦苇,但芦苇的印象却很深刻。小时候学习吹竹笛,竹笛这种乐器是靠小孔上的薄膜震动发音的。这种笛膜很薄,还要韧性好。起初从竹子内膜中提取,但竹膜薄而脆,没有韧性,容易破碎,不好用。师傅说好的笛膜是从芦苇杆子里面取来的芦膜,韧性好,耐用。于是记住了芦苇,对芦苇产生了兴趣。芦苇是水生植物,有大面积的水才有可能生长芦苇,山区怎会有呢?见识芦苇的愿望只能从书本上获得了。孙犁《荷花淀》描述了白洋淀里的芦苇,知道了芦苇能开花,芦苇杆子还可编制芦席,用处很大。明人解缙有一副骂人的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觉得很奇怪,芦苇还能在旱地生长吗?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株芦苇,我很兴奋,特意挖了一个水坑栽种它。天天灌水,保持湿度,填土施肥。芦苇确实成活了,长得还很茂盛,我眼巴巴的等着他长大开花取芦膜。可是它总也长不大,一个冬天过后它就枯死了,我很失望。记得样板戏《沙家浜》有句唱词是,“芦花放,稻谷香”。芦花绽放,稻谷飘香,如果芦花绽放与稻谷成熟有一致性,从季节上看应该是秋冬之际成熟的晚稻,而不是夏天成熟的早稻。因为《诗经秦风蒹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的诗句,明白无误的点明了芦花的季节了。到了江南也没有机会见到大片的芦苇和芦花,水泽湖泊里也很少看到丛生的芦苇。繁茂的芦苇,芦苇荡里的故事仍是停留在影视作品和书本里,难得一见真容。市场上有芦笋出售,也有去江边采芦笋的,我猜想芦笋应该是采自芦苇根吧?芦笋是很好吃的,这么看来芦苇的用处还真不少,可观,可用,可食,还可以营造诗情画意。在景区里我真真切切的看到了芦苇,是作为景观培植的芦苇,长得茂盛茁壮,青幽幽的,笔直挺立,蓬松的芦花像硕壮的大尾巴,迎风俏立,威风凛凛,好不壮观。明代诗人徐勃赞叹说“江畔洲前白渺茫,萧萧摵摵斗秋光。轻风乱播漫天雪,斜月微添隔岸霜。半夜雁群清避影,数声渔笛淡吹香。琼枝玉树分明见,愁绝怀人水一方。”(明徐勃《芦花》)芦花的确很美,很有诗意,秋冬之际,水天交界处,茫茫如雪的一片银白,引发了多少诗情画意的吟咏赞叹,或借景生情,感怀世事人情,或寄托情怀,赞叹人间风物美景,芦花已然成了一种吟咏不尽的审美意象了。最有意味的是司空曙《江村即事》,曰“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诗人描绘了一个渔夫的潇洒人生,黄昏日落,江村寂静无声,渔夫钓鱼归来,弃船而去,并不担心船飘走。“不系船”三个字写尽了渔夫的惬意自在。“只在芦花浅水边”一语破的,道破天机,这是一个芦花飘飞的渔村,逍遥自在的去处。诗人眼中的渔夫,可不是一般的渔夫,而是一种人生情趣的寄托,理想生活的憧憬吧。芦花翩飞的季节里,闲步景区,观芦花而有感,不揣浅陋,也赋诗赞曰:“夜来秋雨戏风尘,草叶含珠挂泪痕。翩翩鸬鹚浅水滨。沙洲冷,浅滩空阔无脚印。蒹葭簇簇向天擎,芦花泪湿更迷人。云去风来轻回旋。低眉眼,雨后梨花片片盈。”(《渔家傲芦花》)芦苇的美在其丛集葱茏,芦花的美在其缥缈若飞的轻盈灵动,诗人眼里的芦花永远是有情怀的,有韵味的,它早已不是一种普通的植物了,而是抒情写意托物言情的审美意象。年11月10日星期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