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笛发展 >> 正文 >> 正文

鲁滨逊漂流记制造经典,被文化帝国

来源:笛 时间:2022/10/21
北京酒渣鼻医院那家好 https://m-mip.39.net/fk/mipso_8590068.html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DanielDefoe,-)在年创作的虚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问世后,受到了中下层读者的热烈欢迎,5个月内就重印了4次。后来不仅风靡海外,还获得上流文化圈层认可,进入了英国基础教育体系,并伴随英国殖民扩张,在全球各地的英殖民地被讲解。

虽然当前中小学的讲解以赞扬不屈不挠、自立自强为主,但不妨碍近些年海外和中国以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批判《鲁滨逊漂流记》的殖民性、文化帝国主义性。

但究其创作根源,《鲁滨逊漂流记》只是一部成功的流行小说,并不是一部严肃创制的文学作品。用在严肃文学的文诛笔伐,似乎是打击对象错误。

一、制造经典:被内化的《鲁滨逊漂流记》

1、雅俗有别:文学研究的划分

文学研究常常将小说分为两类,形成一对对尊卑井然的术语名词:

被文学研究、上流舆论、教育机关、学校教学认定是高深严肃的作品,称作严肃文学、经典文学,也称严肃小说、经典小说或者狭义上的小说;

被文学研究、上流舆论、教育机关、学校教学认定是通俗肤浅的作品,称作亚文学、类文学等,也称类型小说、通俗小说、流行小说等。

而这一认定标准和过程,实际上是在上述机构之间循环往复形成的,有其自然形成特征,而非法典明定。因为高深严肃仍是个主观概念,那么自然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2、“成”也名流,“败”也名流

《鲁滨逊漂流记》问世后,受到了中下层读者的热烈欢迎,5个月内就重印了4次。但它在流传的过程中经过无数知识精英们的吹捧和诠释,逐渐被经典化了。

法国文人卢梭就极力推崇,将本书视作具有一切书本知识的书,将鲁滨逊视作他重返自然思想的自然人模范。针对资产阶级学者利用鲁滨逊形象做理论上的附会,马克思写到政治经济学者喜爱鲁滨逊寓言,并指出被斯密和李嘉图当做出发点的单个的孤立的猎人和渔夫,应归入十八世纪鲁滨逊故事的毫无想象力的虚构。

伴随着欧洲上流社会的吹捧,《鲁滨逊漂流记》也被英帝国主义教育体系内化,进入了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课堂。哪怕是孩子们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时,也会很自然接受欧洲与殖民地、白人与有色人种之间的殖民与被殖民关系。

《鲁滨逊漂流记》体现出的殖民主义认知,也被后世的欧洲文学家不断重述和诠释,不断加诸殖民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的建构,成为了欧洲文化帝国时空体的一部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对《鲁滨逊漂流记》这部所谓的资本主义进取精神的象征,也进行了文学批评和文学方面的解构和批判。《鲁滨逊漂流记》又成为了欧洲殖民压迫的文学罪证。

然而《鲁滨逊漂流记》真的是一部严肃深刻的小说吗?

3、笛福在世时并不为上流文化圈所接受

笛福在世时,也从未进入知识精英圈。当时很多文化名人都评价笛福无知没文化文体浅薄。笛福的政论敌人、文学同行,《格列夫游记》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也攻击笛福愚蠢、没文化。

笛福的长期负债、缺乏上流社会交游以及他晚年的住所,都可以佐证这一观点。

那么笛福又是如何成为欧洲和英国小说之父呢?来自后世的追捧。

4、《鲁滨逊漂流记》:一次文化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对政治斗争深感疲惫的政论家笛福,从年就开始创作一些与时政无关的文章。年初,为了给女儿置办嫁妆,负债累累的笛福着手创作《鲁滨逊漂流记》,并随后开启了他的小说家生涯。

59岁的笛福,将他人生的全部经验、政治论战中磨练出的妙笔和对当时英国国民意识的把握,全部倾注在《鲁滨逊漂流记》这部作品中。一经问世,大获成功,笛福随即投入到续作的创作中,4个月后就推出了第二部——《鲁滨逊的更远历险》,并在次年推出了第三部《鲁滨逊的沉思录》,完成了鲁滨逊三部曲的创作。

但续作的文学性一落千丈,沦为纯粹的迎合受众口味之作。续作中的鲁滨逊,是以一个大富豪和虔信者形象现身的,自然不再从事劳动了,也一改激进易变的性格,变得沉稳、宽容、虔诚。文学评论家查尔斯·吉尔顿就批评笛福随心所欲地操纵人物,所塑造的人物缺乏自己的个性,也就是现在俗称的OOC(OutOfCharacter)。笛福在第二部中描述的世界各地景象,对当地人民进行了毫无根据的矮化,殖民主义臆想更加浓厚,充斥着当时欧洲社会的自高自大和对他者的盲目贬低。

随后笛福用鲁滨逊套路快速复制出《辛格尔顿船长》、《杰克上校》、《摩尔·弗兰德斯》、《罗伯茨船长四次旅行记》这些作品,大都都取得了成功。

以上可以表明,《鲁滨逊漂流记》并不是一本严肃创制的文学小说,它的创作目的是赚钱,是一本畅销流行的通俗小说,也是一次成功的商业行为和爆款套路创新。

从这种意义上,网络小说《星辰变》《佛本是道》等网文流派开山之作,与《鲁滨逊漂流记》也相距不远,不仅作者自己复制套路,也引来众多仿作。

5、去饰存质,还《鲁滨逊漂流记》本来面目

一些文学理论和主张,提出了纯文学的概念,指的是排除文学外的其他目的(政治、商业、道德和阶级维护),剔除谎言文学、妥协文学和御用文学等内容的污染。而以赚钱为目的、迎合受众口味的《鲁滨逊漂流记》显然不属于纯文学或者严肃文学。对于这样一部作品,用文学批评的严肃视角来审判,将表达和指引时代精神作为《鲁》的主要功用,就显得很主观偏执。

当前对《鲁滨逊漂流记》的主流文学批评观点是以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展开的,借由批判《鲁》来批判殖民主义、欧洲文化帝国主义、男性中心主义等等旧日偏见。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虽然并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反传统经典话语、反文化霸权。而《鲁滨逊漂流记》的传统经典地位,是后世赋予和强加的,从这个意义上《鲁》也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受害者。以文化传统霸权等目的而反对《鲁》,难道不像审判被附魅的女巫吗?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非作家库切,更是通过后现代文学技法,创作了《福(Foe)》,与《鲁滨逊漂流记》形成互文。通过解构、重述《鲁滨逊漂流记》,痛批书中蕴含的殖民主义、西方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然而令人苦笑的是,年问世的《鲁滨逊漂流记》,距离英国向南非移民,隔了年。从这个意义上,库切难道不像同想法里的敌人搏斗的堂吉诃德吗?

就算按文本诞生,作者已死的文本封闭性观点,那么对文本的解读本身也构成了文本。

欧洲文化霸权叙事是后世加诸于《鲁》之上的解读文本,为了反对这个文本,而去反对《鲁》,首先是打击对象错误,其次暗含了承认欧洲文化霸权叙事解读是正确的这一前提。如果说来,库切等解构者,就像一个认错仇家的失败复仇者,不仅没有打击到正确的对象,反而变相承认了他们。

顺便一提,拿着文本封闭性批判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观时候,可不要忘了知人论世典出《孟子·万章章句下》,而在《孟子·万章章句上》里是有以意逆志这个观点的。文本封闭性这种无视作者,根据自己意志来逆向解读文学作品的做法,并无新事(所罗门王语)。

二、继往开来:类型小说的先驱

笔者认为,《鲁滨逊漂流记》最大的历史功绩,是成为了后世类型小说的先驱,开启了包括冒险、侦探、科幻在内的类型小说的发展。

类型小说,可以说是通俗小说、流行小说的另一种说法,是指把通俗小说根据题材等特点划分为一些类型,每个类型都具有相对固定的风格,以便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侦探、科幻、冒险、盗墓、穿越、宫斗,都可能称作通俗小说中的一种类型。

《鲁滨逊漂流记》问世后掀起的荒岛生存仿作热潮,标志着文学的一条分支——类型文学,逐渐下沉到社会大众,成为大众精神娱乐的重要消费品,也成为了文学分支中最畅销的一类。目前网文的种田流,或许也可溯源到鲁滨逊的荒岛劳动生活。

而《鲁滨逊漂流记》蕴含的经典元素和被经典化的经历,也说明了类型文学并非下里巴人,在强调商业性和娱乐性同时,也具有文学性。

三、结语

作为一部经典,《鲁滨逊漂流记》从刚问世的不被知识精英接纳,到受追捧被欧洲文化帝国时空体所内化,再到被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解构和批判,大起大落,但这都偏离了目的。

作为一部类型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应时而生,成为了后世类型小说的畅销打下了基础。

历史上一些其他的作品,也像《鲁滨逊漂流记》一样遭到错误打击。对此你有什么想分享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2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