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从上海音乐学院获悉,著名笛子演奏家陆春龄于上午8时30医院去世,享年97岁。陆春龄生于年,笛子演奏家,作曲家,南方笛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魔笛”。曾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上海江南丝竹学会会长。
成都本土陶笛演奏者刘胜也告诉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他也是今天早上9点获悉陆春龄老师去世的消息,非常伤感。“去年我曾前往上海拜访过陆老师,他说的一句话特别让我感慨:‘有观众的地方,都可以表演’,这才让我丢掉包袱,走上街头为观众演奏民乐。”据刘胜透露,陆春龄老师的艺德非常高尚,对艺术的要求更是一丝不苟,是所有民乐演奏者值得学习的大师。
陆春龄出生在上海,7岁就开始跟随一位老皮匠学吹笛。年轻时的陆春龄曾在江南造船厂当过车工、在祥生出租汽车公司当过司机,但始终没有放弃对笛子的热爱。年,只有13岁的陆春龄获得到广播电台演奏的机会,他的笛声就此随着电波传遍上海。年,他参加了紫韵国乐社,年参与发起了中国国乐社,新中国成立后他参与筹建了上海民族乐团,年起在上海音乐学院兼职任教。凭着一支竹笛,陆春龄曾去过70多个国家演出,笛音传遍世界,被誉为“中国笛王”。出访期间,他学习各国民族民间音乐,并将它们改编成笛曲,融汇出新的风格。年夏天,陆春龄随中国文化代表团出访印度尼西亚,在雅加达广场,有十万观众前来观看演出。印尼人民为了亲睹艺术家的风采,争先恐后赶往广场,为维持秩序,警察不得不朝天鸣枪。那时候,他正吹起《小放牛》。广场人山人海涌动,他继续着,渐渐地,刚才还一片混乱的场面安静下来。第二天,当地报纸评论到:“枪声不能维持秩序,笛声征服了十万观众。”
演奏之余,陆春龄还是一位多产的创作者。《鹧鸪飞》《欢乐歌》《小放牛》《中花六板》,这些经他整理和改编的笛子曲,如今已成笛界的保留曲目。年,陆春龄被正式聘为上海音乐学院竹笛专业教授。从此,演出、教学,他的名字与“中国笛王”的美誉,叠印在一起。有人对陆春龄说:“您是中国笛子艺术的泰斗。”他连忙摆手道:“不敢,不敢。”接着,他又坦诚地说:“若要给我冠一个名称,我喜欢‘人民’这两个字,是一个人民的艺术家吧。”
年5月29日,在“陆春龄笛艺90春音乐会”上,陆春龄的弟子们纷纷登台,演奏起他最富盛名的作品。他的弟子中,不少早已是享誉海内外的笛子演奏家和教育家。而他自己,也穿上一件玫红色的长袍,吹起他最喜欢的《鹧鸪飞》。他的长袍上面绣着一只鹧鸪鸟,那是程十发画的,惟妙惟肖。舞台上,97岁的陆春龄依然音色通透甜亮,指法灵巧,留下“中国笛王”的不老风采。人们都说,你九十多岁了,不要吹了,休养休养。他却倔强地说:“有一分力气就要发一分光,吹不动了要讲,讲不动了要做,要为培养新生力量做榜样。”
▲刘胜多年前与陆春龄的合影
成都陶笛演奏者、街头艺人刘胜有幸接受过陆春龄老师的指点,并在去年前往上海拜访了陆春龄。“年,我还在高中的时候就在杭州见过陆春龄老师。去年我也前往上海拜访过陆老师,他说的一句话特别让我感慨:‘有观众的地方,都可以表演’,这才让我丢掉包袱,走上街头为观众演奏民乐。”之前他觉得民乐在很多人眼中是“雅乐”和“阳春白雪”,走上街头自然有点“拉不下面子”。可是陆春龄老师的一席话,让他恍然大悟。“记得有一次观看陆老师的音乐会,因为年纪大加上天气的缘故,其中一首曲子有很小的瑕疵。可是陆老师当着所有观众,提出要重新演奏一遍的要求。就这样,在现场观众的感动下,他重新演奏了这首曲子,赢得如雷贯耳般的掌声。”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任宏伟
编辑潘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292.html